杭州萧山化纤产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

2012-12-08 08:10课题组
杭州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萧山化纤企业

课题组

杭州萧山化纤产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

课题组

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自1904年粘胶纤维首先实现工业化以来,锦纶、涤纶、腈纶、氨纶和丙纶等人们熟知的合成纤维相继工业化,成为化学纤维中的重要品种。

近年来,各种高新技术纤维相继问世,成为新材料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高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目前世界化学纤维的总产量已达4423万吨 (不包括聚烯烃纤维),较2001年增加了近一倍。

全球化纤产业发展趋势概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化纤产业的布局调整和重组继续深入,总体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并呈现出以下三种发展态势:

欧、美、日等化纤产业发达国家,已逐步退出或减少常规化纤品种的生产,主要致力于高新技术纤维的研发与生产应用,成为全球高新技术纤维及生物质工程技术的领先者和垄断者。

韩国、我国台湾省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通过调整发展战略,加大研发力度,更新陈旧生产设备,开发差别化纤维,加强品牌建设,建立企业间的垂直合作关系,强化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及产业后发优势,常规产能快速发展,形成较强的规模竞争优势。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化纤工业在市场需求拉动、技术进步推动和机制转变带动下,产能、产量迅速增长。截至2010年,我国化纤总量已达2963万吨(不包括聚烯烃纤维),占世界化纤总量的64%,确立了在世界化纤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萧山化纤产业总体情况

萧山化纤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萧山工业的支柱产业。

产业链布局完整,规模优势明显。化纤产业近5年来年产值均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2%以上。2010年萧山化纤业实现产值571.4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2.7%。目前全区共有化纤企业2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8家,从业人员2.6万人,产能已达544万吨,占全国17%左右。同时,萧山共有化纤纺织企业1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479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19家,百亿元以上企业2家。经过多年的引导和调整,萧山化纤纺织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化纤产业为核心,涵盖化纤原料、织造、印染、服装等领域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涌现了恒逸、富丽达、华欣等一大批技术装备先进、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化纤业界的龙头企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萧山化纤纺织产业已经形成较为明显的集聚效应,衙前镇、党山镇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化纤名镇”、“中国化纤织造名镇”,并拥有“恒逸牌”涤纶长丝等3个中国名牌和“RONGXIANG”等5个中国驰名商标。萧山不仅成为中国最大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也正在成为中国化纤纺织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企业研发平台不断夯实,科技创新活动较为活跃。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截至2010年,全区78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多数建有研发部门和机构,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部分骨干企业与高校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据不完全统计,2006—2010年萧山化纤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达25.8亿元,投资额超过5万元的科技项目共244项。如恒逸集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大容量熔体直纺提质降耗及柔性化生产技术”,有效提高了聚酯装置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了原料消耗水平,该技术在行业中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从企业申请专利角度来看,截至2011年5月底,萧山区共有636家纺织化纤企业列入行业统计目录,其中只有53家企业拥有中国专利,只占总数的8.33%,“零专利企业”占全区行业企业90%以上。53家企业共申请专利497件(包含纺织类和化学纤维制造类),授权专利共452件,其中发明公开专利72件,占公开专利总数的14.49%;发明授权专利仅27件,占授权专利总数的5.97%;实用新型专利266件,占授权专利总数的58.85%;外观设计专利159件,占授权专利总数的35.18%;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占多数,技术含金量相对较低。从技术角度来看,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对纺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来提高设备产能和开发差别化纤维等领域,对化纤新材料和纺机设备等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涉及较少。

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萧山化纤企业普遍重视人才引进和内部人才培养。据不完全统计,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30%以上,其中有近一半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从事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工作。同时,在高端人才和团队引进上,萧山也尝试走出自己的路子。如杭州舒尔姿氨纶有限公司,从美国杜邦公司引进8名高级人才,形成了氨纶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技术团队,对其生产管理和研发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近三年来外聘专家6人。2008年12月,浙江省人事厅批准荣盛石化为博士后科研工作试点单位。

萧山化纤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产品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现象严重。通过简单的项目投资,实现常规化纤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即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回报,因而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化纤产业。如大多数企业都投资聚酯、涤纶等生产线,产量占萧山区化纤总量的90.8%,结构明显不合理。目前萧山化纤产业中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多功能、超仿真差别化纤维和复合材料等高端产品严重缺乏,不要说与美国、日本等同行企业的产品差距很大,实际上与国内其它地区也有较大的差距。

企业创新内在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由于国内化纤行业在规模、成本、质量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加上国内外的需求拉动,企业通过简单的重复建设也能获得较好的回报,所以更多企业比较重视购买成套生产线或成熟技术来实现利润增长,缺乏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动力,尤其是见效慢、风险大的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来看,萧山区化纤产业从起步到壮大才短短10余年,技术、资金、人才的积累都远远不足,除恒逸、荣盛、翔盛、华欣等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在差别化产品开发、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上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外,绝大多数规模以上和中等规模企业依靠“交钥匙”工程完成生产线投资生产,普遍存在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企业一旦完成了巨额资金的投入后,既无力也无心承担进一步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人力和时间的高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萧山整个化纤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上下游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整体来看,目前萧山区已形成了原材料生产、纺丝、织造、印染、服装生产等完整产业链,包括恒逸、荣盛等大型集团企业已开始涉足化纤上游PTA等原材料领域,上下游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较为完整。受访企业和专家表示,化纤产品的开发思路来自于市场的需求,化纤新产品的价值则需要通过后道的应用、消费者的使用才能体现。也就是说下游产业对产品性能需求的变化,是推动上游化纤企业技术创新、差别化新产品研发的直接动力。整体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产业链格局没有形成,不利于萧山区化纤产业健康发展。

没有形成产业联盟,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产业联盟能在某一领域形成较大合力和影响力,可以有效降低研发成本、分担研发风险;可以实现产学研资源互补;可以缩短技术研发周期;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设具有一定研发能力、能实现产业共性问题重大突破的高规格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日本、法国等化纤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在产业集群区建有公立的服务机构,通过交流、讲座增强相互之间的学习与沟通。国内也有由化纤产学研合作创新理事会所领导的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促进化纤行业技术、产品升级服务。萧山区化纤企业众多,产能占全国的17%左右,是全国重要的化纤生产基地,化纤企业之间存在相互融资、合作开发的需求,但萧山还没有建立产业联盟以及产学研一体、功能强大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无法为集群区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等服务。

高端人才储备不足,影响企业技术突破和扩大生产。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萧山整个化纤行业非常重视企业的高级人才引进和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积极从国外跨国集团公司和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引进高端人才,实现技术突破。但受访的化纤企业普遍表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生活不够方便,引进的高端人才特别是高端管理、研发人员和高级技工,由于住房、户口、子女入学、医疗等问题,稳定性不够,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高端人才储备。

推动萧山化纤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

⒈鼓励企业向化纤新材料领域拓展,寻求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加强与中纺院、东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国内纺织学科重点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在化纤新材料领域的合作力度,将研发重点放在溶剂法再生纤维素纤维、新型聚酯(PLA、PBT、PTT、PEN、PBS 等)、非纤用聚酯(工业丝、薄膜等)、高性能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芳纶、碳纤维、聚酰亚胺、聚苯硫醚等)、复合材料、非织造材料、工程塑料(通用工程塑料与特种工程塑料)等化纤新纤维及其应用等新领域,逐步提升萧山企业在纤维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力量。

⒉加快高新技术纤维专用装备研发和传统设备技术改造,提升装备性能和可靠性。紧密围绕萧山化纤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研发高新技术纤维专用装备和提升传统纺机技术水平、可靠性水平为切入点,加快纺机产品差异化、模块化,研制高性能产业用纺织机械和节能减排型纺织机械,提高纺机专用件和配套件的技术水平,提高“两化”融合水平。

⒊积极开发、推广节能减排降耗新技术,提高萧山纺织化纤循环经济水平。鼓励萧山化纤企业加快研发和推广绿色环保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实现全区化纤企业提质、降耗、减排的目标。着重关注化纤行业连续聚合聚酯装置废水、尾气处理技术,低氧MBR厌氧氨氧化脱氮等废水处理技术,活性碳吸附法、废气制硫酸等粘胶生产废气治理技术,长网洗浆机等粘胶浆粕黑液治理系统等新技术领域。

⒋加快化纤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电子技术产业化、信息化的对接。鼓励萧山化纤企业大力开展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纺织制造、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研发。

(二)逐步完善产业鼓励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应着力于萧山区化纤产业整体布局要求,结合落后产能淘汰和大集团、大企业总部引进,进一步完善包括衙前、党山在内的一批化纤强镇的规划布局。在现有技改贴息、高新技术企业减税、研发费抵扣等科技、财税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包括高端人才引进及培养、化纤企业能评标准等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在资金、税收、土地、能源、环保、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三)加快完善行业创新体系,推进产业联盟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⒈加快完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的共同参与,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跨产业链、跨部门合作的创新机制,促进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⒉支持组建萧山化纤产业联盟。充分发挥产业联盟在市场开拓、技术研发、人才建设、信息交流等方面的集聚和服务作用,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集团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具有较强国内外影响力的化纤原料、服装、装饰等产业领域的大型企业,充分发挥萧山的地缘区位和集聚优势,建立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体系。

⒊加快建立化纤产业科技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整合中纺院、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萧山生产力促进中心、区内大型化纤企业集团的科技资源,通过政、企、院、校的共同参与,围绕萧山化纤产业中存在的一系列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组织实施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重大项目,开展新技术突破和差别化新纤维产品研发等创新工作,最终形成集技术研发、人才培训、信息交流、试验示范、设备共享、技术推广、知识产权服务、检测认证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网络,促进萧山化纤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四)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全面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以萧山化纤纺织产业现状来看,除加快培养一批稳定的产业熟练技工外,还要积极引进高层次技术创新团队、工程技术研发人员和创新管理人才及团队,为产业创新提供原动力。针对化纤行业技术人员结构特征,出台相关人才奖励政策并落实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开展大专、专升本、工程硕士等多种在职高等教育,培养一批企业技术骨干;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及认证体系,稳定产业技工队伍,提高工人素质,使萧山成为化纤产业工人的集聚地;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既为大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又为企业找到适合的毕业生,实现企业高校的双赢;有条件的企业可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开展重点科技活动的攻关。同时,进一步落实引进人才的户口、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筑巢引凤,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课题组成员:祝成炎、王秀华、汪亮、张顺花、李艳清、田伟、杜明亮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猜你喜欢
萧山化纤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我国纺织化纤行业碳排放估算的研究
化纤联盟持续发挥技术创新链优势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打通千个发布端口 打造有X-IN媒体——萧山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若干实践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CTA 中纺院+ 化纤联盟 强强联合 科技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