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莲琼,汪水林
(禄丰县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禄丰651200)
大棚蔬菜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栽培和生长的一种反季节栽培蔬菜,在适宜的环境中能提早上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在大棚蔬菜生产中各种病虫害发生逐年增加,危害程度逐渐加重,严重制约大棚蔬菜产品质量的提高,尤其是黄瓜枯萎病在后期发病严重,导致大面积死亡。为了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现将大棚黄瓜枯萎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黄瓜枯萎病发生普遍,是黄瓜连作种植的主要障碍,典型症状是萎蔫。该病多在开花结果期或根瓜采收后发生,先从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叶片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中午植株出现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发病后期植株不能恢复,最后枯死。病株茎基部呈水渍状溢缩,主蔓呈水浸状纵裂,维管束变成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常长有红色和白色霉状物,植株自下而上叶片变黄逐渐枯死。
黄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由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随同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原。病菌在土壤中可营腐生活,存活时间长达5~6年或更长时间。
病菌通过植株根部伤口和根毛顶端细胞间隙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并随上升液流分散到植株的茎、叶柄和叶片等部位。病菌在繁育过程中,因产生果胶分解酶,使果胶积累,分解细胞并产生很多醌类化合物,造成植株萎蔫,导管变褐。病原菌主要由带病菌的农家肥、种子传播并扩散到病区,病区主要由雨水或灌溉水传播。
发病最适宜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因此,阴雨天发病偏重,土壤潮湿、粘重、微酸、排水不良、多年连作、偏施氮肥等情况均易发病。
冬季种植选择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的品种,如津杂2号、津优3号等优良品种。
播种前1 d先把种子去除秕粒,用冷水浸泡后放入50~55℃温水中浸泡10 min,并不断搅拌,待冷却后再催芽播种。
苗床地2~3年换1次,老苗床地每平方米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 g进行杀菌消毒,于播前撒于床面,翻拌入土壤。
黄瓜拉秧后,清除地面病株残体,每公顷撒石灰粉1 200~1 500 kg,深翻做成高畦,灌水铺膜,关闭7~10 d,可使土壤表面温度达45~50℃,杀死20 cm深土层内的枯萎病菌。
种过2茬黄瓜后,最好与非瓜类作物轮作,如与十字花科、茄科等作物轮作。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施用腐熟农家肥;灌水时最好采用浇灌,避免大水漫灌;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烧毁,塘内撒多菌灵或绿亨一号消毒。
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防治;用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100~150 ml,或用30%DT杀菌剂35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30~50 ml,7~10 d灌1次,连灌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