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2012年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论点摘编创新思路、科学发展,为推进体教结合、建设体育强市而奋斗

2012-12-07 14:48李毓毅上海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体育科研 2012年2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体教运动队

李毓毅(上海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
——2012年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论点摘编创新思路、科学发展,为推进体教结合、建设体育强市而奋斗

李毓毅(上海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体教结合;体育;后备人才

1999 年,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体教结合工作的“排头兵”。12年过去了,上海体教结合工作整体水平处在全国前列,“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工作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上海体教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果,收获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所以,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如何将“体教结合”变成“体教融合”是决定体教结合工作成败的关键。

2012年2 月13 日,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人大副主任钟燕群,副市长沈晓明、赵雯,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等出席会议。会议对今后上海体教结合工作作了部署,并提出了新时期体教结合发展目标:学生健康体质水平稳步提升,青少年体育阵地不断拓展,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日趋活跃,体育师资素质明显提高,学校课余训练网络基本形成,学生运动员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脱颖而出。

会上,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强调,要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体教结合工作。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也指出,体教结合实行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教育部门要利用各项体育资源,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体育部门要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适应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需要,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推进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进校园工程,逐步把运动队办在学校,让优秀运动员甚至世界冠军从校园里走出来。

本期“上海市体教结合”栏目摘选了部分参会代表的发展思路和经验交流,以供参考和借鉴。

1 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的基本情况

自1999年上海市开展体教结合工作以来,总体上取得了有效成果。(1)“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原则得到广泛认可;(2)体教结合训练网络基本形成;(3)各区(县)积极探索体教结合模式,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4)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效果初步显现;(5)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初步形成;(6)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积极推进。但是,上海体教结合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体教结合工作需要再深化认识;二是学生体质不容乐观,体育部门的关心还显不足;三是学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挤占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时间;四是体校文化教育仍有差距;五是学校办训质量还不高。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国办发[201O]23号),更好地坚持“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指导思想,结合上海市实际,进一步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推进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转型发展,确保体教结合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

2 新时期体教结合工作的主要思路

新时期,体教结合工作需要在思想认识再提高、工作目标再明晰、改革措施再创新3个方面丰富思路。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深化体教结合工作责任感。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体育工作方针,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体现上海市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进一步深化教育、体育改革,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增强城市“软实力”;积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促进上海体教结合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进一步把握规律、理顺机制,凸显新时期体教结合工作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两部门、市和区(县)两级政府的各自优势,切实做好分工合作,转变服务方式,创新工作举措。新时期的体教结合工作要遵循教育和体育发展规律,以学生体质增强、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文化学习、体教结合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的完善等为主要工作内容,整合社会资源,建立通畅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体教结合工作水平,把运动队办到学校去,让运动员从学校走出来。基本实现“学生健康体质水平稳步提升,青少年体育阵地不断拓展,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日趋活跃,体育师资素质明显提高,学校课余训练网络基本形成,学生运动员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目标。

三是进一步明确责任、创新举措,统筹发挥体育、教育部门的资源优势。上海市体育、教育部门要针对当前体教结合工作的问题,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推动创新转型。

以体育部门为主的职责及任务:(1)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法制建设;(2)完善青少年体育活动和训练服务体系建设;(3)推进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进校园工程;(4)开展学校从事课余训练体育教师专项技能培训;(5)办好以选拔体育后备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青少年体育赛事;(6)组建好相关运动队及参赛队伍;(7)加大体教结合专项经费投入及相关保障力度;(8)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估激励。

以教育部门为主的职责及任务:(1)加强学校体育工作;(2)对学校课余训练进行科学合理的项目布局;(3)继续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4)推进学生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5)完善体育特长生和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6)办好普及型体育项目的青少年体育赛事;(7)保障体教结合经费的投入;(8)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估力度。

3 2012年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重点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精神和2012年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抓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

3.1 全面落实“双八条”框架下的8项重点工作

(1)启动千名体育教师培训计划;(2)实施百名专业教练进校园工程;(3)组织万名学生观看高水平体育赛事;(4)加强市区两级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5)组织实施10万名学生参与的青少年十项系列赛和学生运动会;(6)打造9个“半小时路程学生业余训练功能区”;(7)开展l72所学校体育工作综合评估;(8)规划启动“两校一院”(市体校、市二体校、市体职院)建设。

3.2 着力推进“运动队逐步办到学校,让优秀运动员从学校走出来”的工作

2012 年内,继续加强金融学院的花剑项目建设;组建专业运动队,把冰上4个项目(短道速滑、冰壶、花样滑冰、冰球)陆续布局到学校,目前,上海冰壶运动队已正式组建;抓紧推进华东理工大学组建上海女子乒乓球运动队;推进田径、水上等学校易普及、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进校园,逐步组建以学校为主体的专业运动队,初步形成学校办队规模。

3.3 以制定上海市运动会竞赛规程为抓手,推进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工作

2012 年要制定出台以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导向的《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竞赛规程》,通过竞赛杠杆作用,促进区县参赛传统观念转变,从机制上强化人才培养和输送的意识,淡化金牌意识,鼓励学校提高单位时间内训练效益;以2012年上海市第二届学生运动会为契机,引导学校加强“三课两操两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学会两项体育技能,不断增强学生体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青少年十项系列赛,通过竞赛办法的改革、项目设置的创新,促进训练工作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提高实效,真正落实后备人才培养“有文化、无伤病、能成才”的总体要求。

3.4 坚持项目导向,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服务配合

一是大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选派部分优秀运动员进校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不断提高学校体育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二是积极配合教育系统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着力于场地提供、技术支持和组织保障等工作,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积极发现具有天赋的体育苗子;三是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估督导,加强对体育教师上课质量、体育活动组织和课余训练带训效果的监控,加强对学校重视体育工作、学生体育锻炼有关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加强对区域推进体教结合工作机制建设的检查;四是配合市教委以足球“一条龙”建设为试点,带动十项系列赛中有关项目的学校业余训练体系建设,探索体育特长生的招生改革;五是根据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参赛项目及比赛规则,积极做好有关参赛队伍的组建工作。

3.5 完善组织保障机制,营造体教结合工作良好环境

全面贯彻会议精神,抓紧2012年工作任务的项目分解和方案细化工作;建立完善市、区两级体教结合组织机构,建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统筹做好2012年体教结合专项经费预算和投入;加大青少年体育宣传力度,抓示范、树典型,不断营造青少年体育工作健康、积极、有序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体教运动队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江苏省职业学校啦啦操运动队训练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