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
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作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一所以运动训练为专业的中等专业学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标准为要求,紧紧围绕“家长满意学校才能生存,社会满意学校才能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运动训练有特长,文化教学有特点,人格塑造有特色”的办学目标,多年来努力培养思想品质优秀、训练基础扎实、文化学习达标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社会有用之才。
“选好苗子,打好基础,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是学校运动训练的目标。2012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上海市体育局关于业余训练“上项目、上规模、上水平、提高成才率”的工作方针,在原有12个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跳水项目,恢复了网球的招生,配齐了击剑项目中的佩剑和重剑小项。目前所开展的项目已扩展至14个运动大项,学生人数也增至580人左右,由过去的小学四年级至中专(高中)三年级共9个年级16个文化班增至18个文化班。
在上水平方面,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对于新生采用基础大课形式来加强运动技能培养,突出身体素质敏感期训练,促进青少年身体机能全面发展;建立重点运动员阶段技术、素质、机能评价指标,加强训练过程监控,提高训练质量;加强选材的机能测试,提高业余训练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强教练员业务培训,加强国际交流,请进来,走出去,提高训练水平;加强和区县体校的联系,开展周末和寒暑假的集训,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充实后备人才队伍。
经过努力,学校2011年约72名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被一线运动队选调;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学校运动员一共获20项第一名,19项第二名,25项第三名。
学校历来重视文化教学工作,在不断提升学校训练水平的同时,努力提升文化教育水平,以保障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未来发展。
学校学生半天上文化课,半天上训练课,运动员每天文化学习4.5课时,每周为22.5课时,另有每周4次,每次90 min的晚自修。在这样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要达到一定的学习成效,要求文化教学必须有特点。这个特点体现在目标上就是学习成绩达标和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上就是以“二期课改”教材为主,以基础型课程为主;体现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就是精选教学内容,实现精讲多练;体现在整体教育管理上就是要求教练、教师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如教练通过参加晚自修巡视等形式关心队员在文化班的表现,教师通过下运动队看训练等形式关心学生在运动班的表现。
目前,学校正积极落实和开展“教育援体”工作,切实提高学校的文化教学质量。2012年年初学校就已与虹口区教育局签订了文化教育推进项目协议,由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复兴高级中学对我校进行帮扶。最近,在上海市教委和虹口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又与北虹初级中学建立了文化教育项目托管关系,学校将借助北虹初级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带动和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探索制定符合体校特点的课程计划,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深化“文化教学有特点”的内涵。
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对人、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高度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教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认知、体验、感悟“奋勇拚搏、坚韧顽强、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纪律严明”的体育精神,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塑造他们的人格。同时,也要求他们把掌握的体育精神运用到学习和训练中,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学校目前已经启动校本德育课程的构建工作,将从体育精神着手,构建特色德育校本课程的框架,形成特色德育校本教材。充分发挥教练、领队、教师在训练、管理、教学工作中的教育作用;注重抓好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加强班级和运动队文化的建设,将体育运动中隐性的教育影响加以提炼,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渗透到运动员的训练、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最终形成以体育精神塑造学生人格的学校德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