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凯,张承玉
(曲阜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因此,回顾和总结“十五”以来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可为“十二五”期间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提供借鉴,并以此促进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
以“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职后教育、在职培训”为主题,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出“十五”以来(2001-2012年)相关文献共98篇。对检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做了归类总结。
“十五”以来,国内关于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内涵的研究大体有两种:一种以时间来界定,认为继续教育是继学校教育后对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成年人的教育活动;另一种以目的来界定,认为进行继续教育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历或职称。王凤仙总结了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将其分成两个阶段:一是以学历补偿为主的在职培训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二是以大学后继续教育为主的在职培训阶段(90年代以后)。
不同学者分别从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以及体育课程改革的角度对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做了理论分析。实证方面主要从两方面论证:一是外在要求,包括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体育学科知识更新,高校扩招以及国际教师继续教育趋势等的要求;二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要求,包括对教师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创新素质以及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总体来说,这些研究大多借鉴了教育学学科的相关理论来论证体育教师加强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归纳不同省份的调查发现,学者们普遍认为高校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对继续教育内涵认识上存在误区,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带有明显的个人功利主义色彩,继续教育培训体制落后,培训机制不健全,保障体系不完善,培训模式和形式封闭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不明显,缺乏实效性,培训频度严重不足。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共检索到1篇,说明课程设置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目前国内对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分类的研究居多,对课程体系之间联系的研究尚待深化。李亚非指出国内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目前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课程知识结构不规范、教育理论课程偏少、缺乏学术性、忽视对能力的培养等,提出课程的设置应在注重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强化实践环节,增加知识、能力结构研究的比重,完善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的学科课程体系,建构理论与术科课程并重的课程结构。
通过梳理文献,归纳出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研究趋向有两种。一种是理论研究,强调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应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与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人文学科及跨学科理论知识,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综合素质能力,外语和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等内容。另一种是实证研究,通过调查得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倾向于对本专业技能、教法、理论知识、裁判水平、科研能力的培训。
当前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已初步形成“培训机构本位”、“研训一体”、“高校本位”、“在职学校本位”和“教师本位”5种比较稳定又相互补充的模式。陈灵娟探讨了这几种模式的特点和优缺点,认为校本教育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继续教育形式。雷继红认为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在性质上要体现师范性、成人性、在职性、多层次性和多形式性的特点。陶干臣等论证的包含讲授、个别化和协作学习的“三位一体”的网络继续教育模式,对今后继续教育模式的构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不同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提出了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和对策。王凤仙认为要提高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探求有效的培训模式,建立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评价体系,创新构建多模式融合的继续教育体系。廖建媚提出要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活动。
国内学者的研究状况参差不齐,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必要性、现状、内容和方法上,而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课程设置、模式的研究则比较少见,被广泛认可的继续教育机制和课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总的来说,该学术领域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
对继续教育涵义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局限性。继续教育的基本属性是非学历教育。目前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大致存在三种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一是将继续教育等同于培训;二是将继续教育等同于学历补偿;三是将继续教育等同于一种培训形式。概念的不清限制了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深入。
对实证研究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大部分研究仅局限于理论分析的层面上,重复研究现象比较严重。在2001—2012年检索到的98篇文献中,实证研究只有26篇,仅占研究成果的26.5%,而理论研究占到72.5%,方法的单一制约了研究的深度。另外,比较研究缺乏表现有三:一是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较少;二是国内与国外的比较研究也较少见;三是国内不同区域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研究匮乏。因此,研究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跨学科、国际间和区域性的比较研究力度。
总体看来,目前国内的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不多且侧重对某个省、市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或建议。由于我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域的省市具有不同的特点,高校办学各具特色,即使在同一地域,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发展水平也存在差距,加上跨学科、国际间和国内区域性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比较研究匮乏,制约了研究结果的推广应用。
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应避免重复研究,拓宽研究视角,扩展研究对象,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模式、课程设置、内容与评价体系等薄弱领域的研究。
针对教师认识上的误区,加强对继续教育涵义和意义的宣传教育,使教师真正了解继续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变体育教师的被动接受观念为主动学习观念,从而提高其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积极借鉴国内外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深入地研究,完善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探求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构建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
调研是所有研究开始的基础,只有做好充足的调研工作,才能避免前人的重复研究。研究者要审时度势,充分了解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找准落脚点,把握好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需要,力求创新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1]王凤仙.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当代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113-114.
[2]李亚非.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继续教育,2007(10):44-45.
[3]匡勇进,伍骥.高校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不同需求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8):97.
[4]吴家琳.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体育学刊,2005(2):77.
[5]陈灵娟.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64-265.
[6]雷继红.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5(9):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