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一
[摘 要]在各种新闻类型和具体的新闻语境下,解说词的功能有强有弱按解说词在新闻叙事中的功能看,其作用是:信息的传递与补充、叙事的整合与过渡、多义的分辨与引导、主题的揭示与深化。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新闻写作的功能、电视新闻写作的文本要求等问题。
[关键词]电视新闻;写作;功能;文本要求
在各种新闻类型和具体的新闻语境下,解说词的功能有强有弱按解说词在新闻叙事中的功能看,其作用是:信息的传递与补充、叙事的整合与过渡、多义的分辨与引导、主题的揭示与深化。
一、电视新闻写作的功能
(一)信息的传递与补充
电视新闻文字稿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画面一样要传递信息,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电视画面具有时空的局限性,只能展现拍摄到的情景,很难展示摄像机不能拍到的情景。而文字可以准确、明晰,且不受时空限制。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基本功能是交代新闻的各个要素和主要事实。有些要素也只有解说词才能表达清楚。
(二)叙事的整合与过渡
电视观众有一种收视定势,他们从连续出现的事件中,推论其中的前因后果。电视在故事中艺术性地安排叙事时间,使故事的各个事件形成一条因果逻辑链。电视声音语言是这条逻辑链上的链环,它不但可以叙述完整的事件,还可以连接故事中的情节,提供时空线索。
(三)多义的分辨与引导
电视新闻在叙述较为复杂的事件时,不能单凭画面,还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电视文字稿运用准确的语言来解说能消除画面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使新闻信息准确可靠、拓展画面深度。画面的优点是形象、直观、易懂,而有时画面又不能表达具体准确信息,即使一些熟悉的画面也应在特定的语境下获得正确的理解。
(四)主题的揭示与深化
电视新闻中的连续画面表现形象直观的信息,在事件性不强或抽象的、思辨性的新闻中,要使受众通过这些画面抓住新闻主题存在一定的困难。文字稿这时就必然发挥作用,它能运用文字的概括性强、思辨性强的特点提炼新闻事实的价值意义。能用简短的语言在导语中将新闻主题作提示,在新闻正文中对意义进行概括,评论,使观众对新闻主题认识明确。
二、电视新闻写作的文本要求
电视新闻写作的文本要求是对电视新闻的文字、语法、结构等具体写作方法的基本要求,本文要求对于电视新闻写作非常重要。
(一)口语化要求
声音传播的特性决定了文字稿是一种口语化的文字。电视中的文字是转化为语言,说给观众听的。因其听觉信息稍纵即逝的特点,观众没有更多的时间细细品味词、句之间细微差别及对语言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挖掘。这和阅读区别较大,若电视观众一遍听不懂,就不能有机会再听一次,观众接收到的信息凌乱缺失,无效。电视新闻写作应是为听而写。即要用多数观众一听就懂的词汇、语句表达,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使观众能听清楚、明白,理解准确。
(二)简洁易懂
新闻写作讲究语言的少而精,用尽量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以恰当的新闻事实和简练的文字让事实本身折射作者的立场态度。在新闻写作中,剪掉那些繁枝末节,抓住主干,不可过多描述,要用画面和同期声说话的,尽可能使用画面和同期声。电视交稿的写作应简洁,而又不要令人费解。做到简洁和易懂,电视文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遣词造句应明确具体,不可多义。
第二,正确使用代词。电视新闻语言中应使用较多的指示性代词,例如这边、那边、这种、那种、这些人、那些人、他、她、他们、此事、这事等。指示性代词要防止或减少对画面的重复,使文稿简洁明晰。在画面中多个人物出现时不能用代词“他”“她”代表人物名称,应使用全称,不然观众就搞不清究竟指的是谁。
第三,控制好声音信息的余度。声音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为便于观众理解,新闻文稿中应有适当的信息余度。相当的余度本身不带有新的信息,而对观众理解主要信息不可或缺。对重要的信息适当重复,以此突出它的重要性。对于一些重要人物、单位和一些重要的观点,应在文稿中适当重复。
第四,数字的简化。电视新闻不适合表现较为复杂的数字,尤其是位数较多、带小数点的数字。
(三)简单句与复合句的合理运用
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是和复句相对的概念,它一般只有一个主谓结构。单句按语气的不同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在新闻写作中常用的是陈述句,主要用于对基本事实的陈述。疑问句在新闻叙事中起到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作用。
(四)控制使用被动句、倒装句
在电视新闻中尽可能使用主动句,少用被动句、倒装句。由于人们通常心理接受顺序为主语、谓语和宾语这样的常用结构。若在短句中,使用被动句式,人们还可以与动词联系起来,若句子本身比较长,主语与被动词间隔过大,人们容易听不清,容易听混。
(五)少使用否定句
电视媒体在许多情况下也是一种伴随媒体,人们可以一边干其他的事一边“听”电视。这时人们就可能漏听否定词“不”“无”“没有”,尤其是“无”“不”,发音轻而且短促,容易漏听。一漏听,整个新闻的意思就可能反了。在表达否定的意思时,可以使用其他表示否定的词。
尤其要慎用双重否定句。其原因一是双重否定句不符合听觉习惯,可能漏听造成误解;二是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意思特别强烈,语气更为坚定有力,完全可排除其他的可能性,存在明显的主观化、绝对化倾向,这与新闻客观性表达是相对立的。
参考文献:
[1]黄昌林:论电视声音的叙事功能. 西南
民族学院学报,2001.8.
[2]魏星: 试论电视新闻故事对戏剧手法
的借鉴.艺术百家,2006.4.
[3]周振华: 论电视专题片中解说词的创
作—— 兼论电视专题片中文与画的关
系.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4]印兴娣: 对新闻记者职业特质的思考.
世纪桥,2009.19.
[5]唐德君: 图文相长 视听益彰——电视
新闻文字稿写作初探.新闻前哨,2002.
7.□(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