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堂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比较研究
张福堂
分析比较了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专业和岗位特点,应基于职业群构建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比较研究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1]88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总体设计方案,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课业和进程。本文对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寻求其中的规律,探究推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策略。
总体来看,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也普遍设置了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和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其中,有些院校设置了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有的院校单独设置了技能训练模块,还有一些院校从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相对宽泛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了基于专业群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专业群。在职业技能课程模块设置方面较为典型的是以下2所院校。
表1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体系框架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唯一一所将电子商务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的院校,该校电子商务专业采用的是“双核”驱动的课程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整个课程体系由“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两大类课程组成,每一大类又细分为若干课程小类,在专项技能课程中又细分为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贸易方向课程和网络编辑方向课程。职业素质课程强调社会实践和项目活动。[2]16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建立了基于专业群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除了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之外,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及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特点,分别设置了职业导入、职业岗位、职业拓展三大类核心课程模块,在职业岗位课程模块中又按照网络营销和商务网站建设两个方向进行了课程设置。[3]47
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考虑,各职业院校普遍设置了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多数院校的素质教育课程包含在基础教育课程模块中,且主要指两课教育、人文教育、计算机基础、英语、体育、就业教育等内容。如天津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教育课程包含了思想品德课程、体育、英语、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和计算机应用基本素质课程。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质养成的课程体系细分为生存发展、身心健康、关键能力和人文科技四个课程小类,具有一定的新意。职业素质养成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和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在安排学习领域课程的同时,强调情境式教学、项目活动式训练和社会实践,实现了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素质养成教育。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实施“实务专题”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将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他们借鉴台湾职业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在第四、第五学期安排必修“实务专题”课程,实务专题以团队的形式组织进行,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比较各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更为广泛、全面,并且摆脱了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社会实践和行为养成教育;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实务专题”也是加强学生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部分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中设置了基于商务类专业群的职业素质课程模块。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企业管理基础、经济学基础、市场营销基础、基础会计、现代物流基础、公关与商务礼仪、经济法以及就业与创业基础等课程。[3]47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专业支撑课程模块,其中包括商务写作、管理学原理与实践、市场营销基础、统计与市场调查、电子商务导论、商务沟通、经济法与行业法规、会计原理及财务报表阅读、电子商务物流等课程。
上述院校在基于专业群的职业素质课程设置上具有较多的共同点,即都是针对商务类专业的共性发展和专业特征要求而设置的专业大类课程,具有通用性和迁移性的特点。然而,不同院校在具体设置课程时又有所区别,包括同一内容的课程名称也不尽相同,这说明高职院校之间在课程设置方面还缺乏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规范。
多数院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方式构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并且按照网络贸易和网站建设维护等两个方向进行课程设置。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基于商务运营和网络技术服务两大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确定了28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而形成了14门学习领域课程。因篇幅所限,本文仅列示了基于商务运营的部分学习领域课程,如表2所示。[4]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按照“网络贸易专员→网络贸易能手→网络贸易主管”及“网络编辑专员→网络策划能手→网站运营主管”的职业成长轨迹,分析得到8个典型工作任务、65项具体职业能力,形成了27个主要学习领域,进而归纳出了每个学习领域的能力要素及主要教学内容。其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课程如表3所示。[2]12
以上2所院校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虽然都是基于商务运营和网络技术服务两个工作过程,但是由于典型工作任务划分的粒度不同,导致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大相径庭。然而,经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网络营销、网络贸易实务、客户服务、商务网站建设等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上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比较而言,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典型工作任务划分更细,学习领域课程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对应更加清晰。而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按照职业成长轨迹确定学习领域,课程设置更加全面,这种设计思路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表2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课程实施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则是高职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基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搭建了包括感知实践、课程实践和角色实践在内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采用“分布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课程安排在各个学年各个学期之中分段实施,形成了项目课程能力训练、实训、校内上岗综合实训、校外顶岗有机结合、层层递进的实践体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潜能。[2]19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电子商务实践园,通过课程虚拟实训教学系统、校园网上商城、连锁超市网上交易、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创业实习平台等,循序渐进地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学校还在深圳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设立电子商务行业学院产业园校区,实施了“两园三阶段”分段式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各院校普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将仿真实训、项目综合实训纳入到日常教学中,而且开始形成包括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在内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部分院校还建立了“校中厂”和“厂中校”,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实质上是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而展开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依据和最终目的,并将其作为设计总纲贯穿于课程结构目标和各门课程分目标(课程目标)之中。[1]88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高等性”和“教育性”的要求。该校以培养能够胜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人的发展”理念整合到课程体系中。
面向现代服务业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应具有企业类型多样性、就业岗位宽泛性和工作任务复合性的特点。基于职业群设置课程体系体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基于职业群的课程体系应围绕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突出职业核心能力(或通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的特点,是承载其它能力的基础。电子商务专业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专业,相比于其它专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是应借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设置职业群平台课程和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商务类职业群的“平台”课程是指针对商务类职业群的共性发展和职业特征要求而设置的专业大类课程,这类课程应为学生构筑一个商务基础理论较为扎实、行业通用能力要求明确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必要的准备;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则可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区域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强化特定职业能力的培养。
表3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课程一览表
建构主义的理论告诉我们,职业院校要想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环境中综合问题的能力,必须帮助学生通过工作中的学习“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构建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5]建立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除了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外,还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并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上的创新,所谓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它要求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工作要素的全面性和包含工作过程知识。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基于商务运营和网络技术服务两大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确立了专业课程结构,并遵循职业成长和认知学习规律排列课程,使学生在从新手到专家、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学习也实现了融合。
二是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并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化。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学习情境、要求学生完成课业,并实施包括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等在内的各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1]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剖析自评报告[EB/OL].[2010-10-10].http://ypw.ccit.js.cn/detailsIP.asp?id=328.
[3]方玲玉,李小斌,李念.高职经管类专业系列项目课程开发——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0(24):46-51.
[4]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方案[EB/OL].[2011-07-25].http://sfx.fjpit.cn/default.aspx?ColumnID=162.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01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实践”(项目编号:GZZD2011013);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3年重点研究课题“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比较研究”(项目编号:A1108)
张福堂,男,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G712
A
1674-7747(2012)09-0001-04
[责任编辑 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