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丽,李可兴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湖南省中学生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现状与特点研究*
黄晓丽,李可兴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了解湖南省中学生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现状与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随机抽取湖南省不同地区20所中学的6 255名在校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表对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发生率最高的是乘车不系安全带(67.8%),其次是骑自行车违规(54.1%),乘车不系安全带、横穿马路、骑自行车违规、到非游泳场所去游泳等行为的发生以初中生为高,受到欺辱、缺乏安全感、斗殴、自杀等相关行为以高中学生明显。骑自行车违规车、横穿马路、不安全游泳等相关行为发生率男生较女生高;女生不良情绪相关行为即受到欺辱、产生自杀的意念、有自杀的计划等行为的发生率则高于男生;乘车不系安全带、骑车违规、受过欺侮、缺乏安全感、到非游泳场所游泳等安全相关行为农村中学学生发生率高于城市中学学生,斗殴和自杀行为发生率城市中学较农村中学高。因此,湖南省中学生发生伤害危险行为情况不容忽视,并表现年龄、性别和生源地的差异性,建议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联屏障,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达到预防、控制和减少伤害发生之目的。
中学生;伤害行为;危险行为
近年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社会的高度关注,据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大多数国家意外和非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死、致残最主要的原因。在我国,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意外伤害也呈现上升趋势。这给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以及家庭带来严重损害,中学时代是人生成长发育关键阶段,各种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常有发生,这给家庭带来极大伤害、给学校的管理制造麻烦,给社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中学生发生的各种健康危险行为,如骑自行车违章、乘车不系安全带、到非游泳场所游泳斗殴等不良行为,将极大地影响广大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危害其终身健康和生活质量,并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1]。为了解我省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特点,为进一步实施中学生健康危险行干预措施,以期为各级政府、教育、卫生部门和学校制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随机抽取湖南省不同地区20所中学(12所初中、8所高中)的6255人为调查对象。其中高中生2600人(男生1523人,女生1077人),初中生3655人(男生2193,女生1462人),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对象构成情况
1.问卷调查法
以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表为参考,根据课题研究目的自行制作问卷调查表,调查一年内非故意和故意伤害行为的发生率,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和体育教师担任调查员,在班主任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255份,收回问卷6220份,问卷有效率97.73%。
2.统计分析
剔除不合格问卷,数据录入EpiData 3.0数据库,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发生危险行为百分率的差异。
从表2可见,高中生中有28.5%男生、25.5%女生经常和偶尔遭受到欺辱,初中生中有16.2%男生、22.6%女生经常和偶尔遭受到欺辱;其中城市学生占23%,农村学生占26%。而高中生中有29.1%的男生、35.6%的女生,初中生中有20.6%的男生、27.%女生经常和偶尔缺乏安全感,其中城市占28.7%、农村占31.3%。提示:受到欺辱的中学生中,高中的比率男生较女生高,初中的比率女生较男生高,农村学生的比率较城市学生高。缺乏安全感中,高中初中女生均较男生高,农村较城市高。
表2 不同性别、年级和生源地中学生受到欺辱、缺乏安全感报告率(%)
由表3可见,高中生中有1.86%的男生、7.2%的女生经常和偶尔打架;初中生中有8.6%的男生、6.4%的女生经常和偶尔打架;其中城市占14.8%、农村占11.2%;高中生中2.4%的男生、2.7%女生经常和偶尔有自杀行为,初中生2.4%的男女生经常和偶尔有自杀行为,其中城市占2.5%、农村占2.12%。提示:中有中学男生经常和偶尔斗殴的比率较女生高,高中男生较初中男生高,初中女生较高中女生高;经常和偶尔有自杀行为的的女生较男生高,其中高中比率较初中比率高。
表3 不同性别、年级和生源地中学生打架和自杀情况报告率(%)
表4显示,高中生中有57.9%男生、46.5%女生经常和偶尔乘车不系安全带,初中生中有67.8%男生、52.8%女生经常和偶尔乘车不系安全带;其中城市学生占37.8%,农村学生占51.4%。而高中生中有29.8%的男生、21.3%的女生,初中生中有53.8%的男生、40.1%女生经常和偶尔横穿马路,其中城市占35%、农村占47.2%。提示:中学生经常和偶尔乘车不系安全带的比率初中较高中高,男生较女生高,农村比率较城市高;中学生经常和偶尔横穿马路的比率初中较高中高,男生较女生高,农村比率较城市高。
表4 不同性别、年级和生源地中学生不系安全带和横穿马路行为发生率(%)
由表5可看出,高中生中有43.4%男生、24.9%女生,初中生中有54.1%男生、33.1%女生经常和偶尔骑自行车违规;其中城市学生占21.8%,农村学生占45.49%。而高中生中有22.1%的男生、12%的女生,初中生中有23.7%的男生、21.6%女生经常和偶尔到非游泳场所游泳,其中城市占22%、农村占25.2%。提示:中学生骑自行车违规行为的发生率初中生较高中生高,男生较女生高,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高;中学生到非游泳场所游泳行为的发生率高中生较初中生高,男生较女生高,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高。
表5 不同性别、年级和生源地中学生骑自行车违规和到非游泳场所游泳发生率(%)
非故意伤害是指由意想不到的原因所造成的伤残或死亡,是人类生活中对健康、生存、安全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的一种突发事件。据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意外伤害是大多数国家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致死主要的原因。近年来,在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意外伤害也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儿童青少年的意外伤害已成为当今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卫生资源消耗以及健康问题之一[2]。
本次调查涉及青少年故意及非故意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率最高的是乘车不系安全带(67.8%),其次是骑自行车违规(54.1%)高于全国水平(44.2%)[3]在骑自行车违规的学生中,17.1%曾经发生过严重受伤,危险行为发生率体现年级的差异性特征。主要原因是中学生常以骑车走读为主,提示加强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受到欺辱、缺乏安全感、打架、自杀等危险行为的发生率随着年级增高而增加;主要原因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在长期、沉重的学习、升学、人际关系、家庭经济、学习成绩、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扰。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指导他们远离危险因素,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乘车不系安全带、横穿马路、骑自行车违规、到非游泳场所去游泳等危险行为的发生率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下降。这与初中生年少幼稚和心里逆反期有关,自我和人格正处于形成、发展过程,情绪不稳,易激好斗,尚未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和行为准则,易受影视和社会暴力现象的影响,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指导他们远离危险因素,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生骑车和步行违规、不安全游泳行为明显高于女生;受欺侮、感到学校不安全、斗殴和离家出走行为发生率也是男生高于女生;这与男生生性胆大好动好斗,易冲动普遍喜好刺激性游戏有关。但女生不良情绪相关行为(感到孤独、学习压力高、抑郁)及产生自杀的意念、有自杀的计划和离家出走意念等行为的发生率则高于男生,普遍以心理-情绪障碍为主,与有关研究报道相近[4],因此,应根据不同人群、个体、性别和心理特点进行预防与干预。
本研究显示城市和农村中学学生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也不相同。乘车不系安全带、骑车违规、受过欺侮、缺乏安全感、到非游泳场所游泳等安全相关行为农村中学学生发生率高于城市中学学生。主要原是农民工子弟留守农村,得不到父母的教育,对安全知识了解不够,对各种危险行为的认知水平不高,提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社会环境对学生保持良好的认知行为有很重要的作用。打架和自杀行为发生率城市中学较农村中学高。这主要是城市学生更易于受到网络、周边环境和同伴的影响,易沾染不良风气,爱逞强打斗,感到学习压力大滋生自杀意念、出现自杀行为等不良情绪相关行为发生率城市中学较农村中学高。提示,城市中学学生在普遍沉重的学习负担和竞争压力下,表现出来的伤害危险行为以心理-情绪题为主,与有关文献的分析一致[5]。
控制和减少易导致伤害危险行为是预防伤害发生的主要措施。本研究显示,我省中学生发生伤害危险行为情况不容忽视。应针对中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学校类型的特点,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行为教育。在内容上要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城乡学校实施有选择性地进行干预,男生是危险行为发生的高危人群,是预防校园暴力干预行动的重中之重,应作为加强教育的重点对象。在途径上应通过学校、家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健康的安全学习与生活环境。同时应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教给他们人际交流调节情绪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达到预防、控制和减少伤害发生之目的。
[1]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中国城市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工作手册[M].2004.
[2]孙江平.中国5省市中学生危险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292-293.
[3]聂少萍,李海康,许燕君,等.广东省城市青少年伤害危险行为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30-931.
[4]周月芳,罗春燕,彭宁宁,等.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研究[J].中国校医,2003,17(2):100-103.
[5]季成叶.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6]薛芳辉,郑纲,孙智霞,等.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因素现状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2):66-69.
2012-05-25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YBD005)
黄晓丽(1967-),女,湖南茶陵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