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析

2012-12-02 05:19保宏翔王煜辉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1期
关键词:医学教学效果案例

保宏翔,王煜辉,孙 娜

(西安陆军学院边防军医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 831200)

信息化条件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析

保宏翔,王煜辉,孙 娜

(西安陆军学院边防军医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 831200)

大量案例版教材的问世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渐普及,正挑战着传统的“教、学、考”的旧有方式/方法,本文在研读大量相关文献和参考众多医学高校《医学统计学》教学方式、方法之后,经过长时思考,拟对我校现有的《医学统计学》教学及考评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本门课程的实用性。

信息处理技术;案例教学法;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汹涌蓬勃的海量信息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丰富、快捷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同时,也给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主动适应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应该也必须紧扣信息化,显然,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都需要结合时代大背景而变革。我们知道,数据是信息的重要表现形式,统计学作为一门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应用性学科,已被广泛应用到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有调查表明,近2/3的医学研究论文都运用到统计学方法,而几乎所有的医学研究和医学实践都运用到了统计思维。教育部明确规定医学统计学为高等院校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医学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说明统计学知识在医学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信息化条件下,如何使《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大幅提升,真正发挥其实用功能,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本次教改拟采用“案例式”为主的教改和考评方法,整个过程植入了大量信息元素和计算机技术,比如,精当的视频信息嵌入,计算机多媒体交互技术,专业统计软件应用等。案例式教学法早已有之,而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系列教材中,几乎所有医学课程都相继出现了其相应的案例版本,就连一些基础课程,比如《医学高等数学》也都出版了案例版本教材[1],读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案例教学中,案例仅是载体,案例教学的本质必须得到体现或实现,那就是“源于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最终落脚点还要看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Case Method of Teaching)思想源于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Student-Direc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2]。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很多,目前比较有影响的3种定义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案例是学生讨论的对象,即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分析、讨论案例,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此过程,让学生亲自感受获得专业知识,体验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案例是英文“case”的翻译,也可译作个案、实例、情况、事实、情景,医疗卫生中常译为案例或实例,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就是将医学科研或临床案例或实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本次教改参考的主要教材是3本案例版规范统计学教材[4-6]。

1 现状分析

目前,中山大学医学统计学教研室针对本科层次,在理论教学中穿插了大量的统计学实验案例,完美地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和统计信息的处理过程。并出版了“医学统计学的电脑实验”方面的书刊。其他学校的统计课程也有不同程度的改革,如昆明医学院、泰山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成都医学院、滨州医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等,相关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教改、探索性研究也可频频见诸文献。研读了近10年来我国《医学统计学》教学及教改相关的文献期刊和大量教改理论研究性文章,结合我校10年来药、检、放大专层次学员开展该课程的情况,决定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及后期的考评制度进行一整套改革。通过结合案例及统计软件应用于教学的改革,期望能浓厚学员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真正变革那种“老师喂,学生背”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学员学而不懂,学了白学,“该出手时拿不出手”的窘境,强化学员的统计学思想、统计学意识以及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统计分析能力,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和统计方法的实用、使用效果。使这门课程真正成为医学生工作和科研的工具。在教学中拟主要讲解清楚每种统计方法的使用场合和条件,至于方法的具体理论背景(或称其为本体)以及大量公式推倒可略去不讲。对此法可以打个简单比喻:即如果学员想看电视,只要教他们知道开、关就行;学生想吃菜,只要“会点菜”,而不要求其“会做菜”。

2 研究思路与设想

本次教改首先从课程标准的改革入手,相应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信息化建设以及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考核制度、方法等也会随之而变革。最终的教改成果拟包含3个包:即“经典案例式课堂教学包、常用统计学方法及统计软件教学包、基于信息化条件的课程考评方法包”,以上3包独立成形,主次分明,且共同集成于课程教学这个主板。在方案的整个设计中需要把握三点:①教学中,案例是载体,课堂教学目标以及重要教学内容的实现是目的[7];②SPSS等软件是辅助统计工具,教学仍然要体现统计教学主线;③各个分包,尤其是课堂教学包的动态更新和维护要做到方便。

在统计软件施教方面,主要介绍统计软件“SPSS”的使用。用专业统计软件辅助教学,进行统计运算,使学生看到原先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算出来的结果现在几秒钟就得到了答案,觉得异常神奇;同时我们使用软件制作出了漂亮的统计表格、统计图形,学员看到或自己体会后都非常兴奋和享受。

3 教改的具体方案及实现途径

3.1 教改内容、方式、方法

本次教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的重新构建、课程内容的重新遴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探析、考评制度的革新”4个方面。具体做到:①教学内容的整合,“实用为上”的原则。②教学方法的改革,从“知识、理论讲授转换到以“案例式讨论式教学”为主。③教学手段及形式的改革,从“幻灯+黑板教学”转换到“综合使用多种资源形式参与教学”——比如“专家授课录象法,办公软件Excel辅助教学,专门的统计软件学习”等。④考试方法的改革,改革以前纯统计理论及统计方法的笔试形式。代之以“笔试+统计软件应用考核+统计素质及统计工作能力的考评。

3.2 教改关键技术指标及解决途径

教学案例的搜集、筛选及课堂内容的完美整合。这项工作很重要,案例的巧妙整合是教学效果好与坏的关键。

经典教学视频录像的遴选、截录及有机嵌套。这个过程需要精心的设计和一些技术手段,比如,如何让多媒体资源和学习环境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做到良好的交互等。

3.3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一步:资料准备(从三个方面准备)

第二步:方案构建(包括三大部分,分先后次序)

3.4 教改可行性分析

本次教改,对可能遇到的技术性问题及保障工作都做了分析,在数据“预处理”及“统计学处理”方面,设置了针对性很强的练习题目和上机实践课。在教学场所和教学对象等方面,以我校现有的教学场馆和设施以及规划专业的教学班次来考量的话,条件都完全满足。

3.5 考核制度研究

规范课堂及课后作业考核。课堂表现纪录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认真程度等方面。课堂上教师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所有学生均可能被选中回答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上课必须全神贯注、开动脑筋、学以致用;课后作业包括课后练习题和案例数据资料分析。教师可通过批阅课后练习题作业本,以检测学生的作业水平和作业的真实性。

期末考试设计与实施。期末考试内容的选择上做到了以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理论为主,分析题则只要求写出分析过程,采用哪种统计方法,不进行复杂公式的计算,考察学生的卫生统计学学习效果和整合能力。

期末上机操作能力考核。合适的统计软件能使复杂的统计过程简单化,期末汇总上机操作练习题,让学生随机抽取大约5道题,进行上机测试。以此反映学生数据库的建立、数据输入、整理和统计分析的能力,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教改主要创新点

打破以往主要按教材所列章节推进教学进度的模式,转而重组、设计教学内容;改变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改为教师精心设计案例,组织学生完成教学;改变以往在教学内容方面追求大而全的现象,而改用“实用为上”的选入原则;改变以往因无软件辅助,无案例练习,大抓理论讲解的弊端,转而改为结合统计软件进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培养和统计分析能力和素养的锻炼;打破以往单纯采用试卷考核的形式,而比较多的凸显借助案例和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的能力。

5 讨论

进行任何一项研究和改革,都必须遵循事物本身的规律和特点,统计学是通过研究变量(数据)及变量间的关系来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揭示、解释蕴藏于事物内部的规律。大量医学现象、案例的存在,为这门课程提供了天然的研究任务,也为统计学的教改以契机。另外,统计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①用数量反映质量,即质量数量化,如用量血压、脉搏等反映个体健康,用考试分数反映个体学习质量等;②用群体归纳个体,即所谓的统计规律,而且统计结论是对一群个体“平均来说(on the average)”的结论,但对于任何特定个体,可就没说什么。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在统计学中体现得相当充分,如,统一性,即《统计学》中的‘同质’,而多样性,即指‘变异’,另外,抽样误差的不可避免性,抽样误差的规律性等,这些统计学思想在统计学教改中应该而且必须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再一点就是,课程在具体实施时,采用精编案例引导教学,此为主线;课中教员答疑开导、指导教学,疏通疑惑,此为穿插;大课外的实验辅助、课后辅导,此为深化和巩固教学效果之役。期望通过此连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能收到预期效果。

最后,在使用案例时,除使用正面的规范的经典案例之外,还可以将从期刊或杂志中搜集到的一些统计设计有缺陷或统计方法误用的反面案例拿来讨论,这对改善教学效果极为有用[8-9]。《医学研究中统计设计、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一书后附录的范文18讲,对澄清一些错误观点和统计的误用很有裨益。《医学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与释疑》[10]一文的编排顺序对本次教改也很有启发。

用尺来测量万里长城,嫌太短;用尺来测量大肠杆菌,又嫌太长,一句话,本次教学方法改革之目的就是想达到“效度”最高,“信度”最好。

[1]郭东星.医学高等数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王千任.案例教学法[EB/OL].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at:http://www..nknu.edu.tw/~ edu/item/,2002 -10-14.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构建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29-232.

[4]罗家洪,薛 茜.医学统计学(案例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罗家洪,徐天和.医学统计学(案例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6]丁元林,高 歌.卫生统计学(案例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杨艳红,张金钟.试论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出路[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57.

[8]罗天娥,赵晋芳.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4):416-418.

[9]阎 岩,刘学宗.“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新尝试[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85.

[10]胡良平.医学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与释疑[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1998.

G642.0

A

1006-2769(2012)01-0078-04

2011-09-06

保宏翔(1976-),男,宝鸡人,边防军医训练大队讲师,硕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主要从事卫生信息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医学教学效果案例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