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志
(辽宁省凌海市人民医院,辽宁 凌海 121200)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的创伤,其发生率居第二位,颅内压迅速增高,造成继发性损伤较严重,其致残率、致死率居机体损伤的首位[1,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脑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8.5±11.8)岁,受伤原因:车祸事故伤害32例,高空坠落伤害28例,摔倒伤7例,重物撞击伤害3例。其中加速性伤害36例,减速性伤害34例。双侧瞳孔散大38例,患者单侧瞳孔散大32例。通过CT检查确定颅内血肿位置和损伤情况,硬膜外血肿并对侧脑挫裂伤28例,广泛急性硬膜下血肿22例,广泛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12例,多发性颅内水肿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受伤原因、散瞳情况、脑血肿情况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 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患者在颞弓上耳屏前1cm到耳廓上向后上方延伸到顶骨中线,沿着正中线到前额部发际下,皮瓣翻向前下。游离骨瓣,顶部骨瓣旁开正中线矢状窦2~3cm,如果生命体征恶化可以在颞底部钻孔部位剪开一个硬膜小孔,先清除部分血肿减压。骨窗前到达额极,向下到达颧弓,向后到达乳突前方,将蝶骨嵴向深部咬除,显露蝶骨平台和颞窝,对硬膜外血肿进行清除。将硬脑膜切开,自颞前部开始切开硬脑膜,再做一个“T”字弧形切开硬脑膜,暴漏额叶、顶叶、颞叶、前颅窝和中颅窝,利于将硬膜下血肿、额部、颞部、顶部挫裂伤、脑内血肿彻底清除。术后放置好引流管。
1.3.1 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神经功能评分标准,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语言、睁眼、运动等项目进行评价,总分15分,分数越低神经功能越差,反之亦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2 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方法,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表1),观察组神经功能、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的氧、二氧化碳、酸碱度迅速发生异常性变化,脑组织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高,引起化学性的损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我院较为常用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式[3]。其通过显露额叶、颞叶、顶叶,骨瓣相对较大,可以有效的缓解幕上横向的压力,更加有助于小脑幕切迹疝复位,同时术野清晰,利于对硬膜下、硬膜外血肿清除,尤其是充分消除脑干和周围脑池、动眼神经及血管的受压,对脑干及周围血液循环更好的恢复。另外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范围广,位置低,减压后能够更充分的将疝囊组织复位,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害,防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本研究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组)40例,结果表明,观察组神经功能、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可以更加有效的为颅内减压,骨窗大、手术位置较低,可以明显的解除前、中颅底窝底水肿对侧裂区血管的压迫,清除坏死脑组织更加彻底,利于术后神经功能和肢体的恢复。综上所述,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肢体功能改善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1]袁勇,仲桂霞,通格拉,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9,6(6):354-355.
[2]王正锐,李平,高永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5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30):55-56.
[3]郭宇林,李燕革,兰学英.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