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2012-12-01 02:11文/石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自治区毕业生岗位

文/石 君

多措并举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文/石 君

2011年我区应届高校毕业生10.1万人,比2010年增加6000多人,增幅为6.46%,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近万人,总计有11万高校毕业生等待就业。由于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就业难”和“招工难”相互交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党和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对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并确定了目标任务。按照国家的部署要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财政厅、团委,建立了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部门协调机制,并成立了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牧区基层服务项目工作协调小组。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下发了《关于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牧区基层服务项目工作选拔招募方案》,对到基层服务等有关事项进行了统筹安排。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

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我区制定了优惠政策,凡是在基层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九个方面的优惠:一是在旗县(市区)、苏木乡镇事业单位有空编的情况下,由旗县(市区)人事、编制部门统一掌握,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直接办理正式聘用手续,安置到专业对口单位。二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负责的选调生工作,主要从各项目服务期满且符合选调条件的人员中进行考录,一经选调将纳入到自治区选调生队伍进行管理。三是报考自治区各级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笔试成绩加权前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盟市级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要坚持“凡进必考”,并明确必须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参加旗县(市区)以下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时,可适当放宽学历条件,旗县及苏木乡镇机关在空编内要拿出不低于50%的职位,专门用于招考到基层服务各项目的高校毕业生。四是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报考区外院校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加分,报考区内院校初试总成绩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专升本考试的,可免试入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起点本科。五是凡在自治区落实了接收单位(国家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除外)的,不实行见习期,直接转正定级,服务期限计算工龄,接收单位所在地区准予落户。未落实工作单位服务期满的,需要人事代理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提供免费代理服务。六是对已被录取为自治区内院校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服务期内学校应为其保留学籍。七是在今后评审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八是自主创业的,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九是在本人自愿、服务单位同意及旗县主管部门备案的情况下,可申请延续服务期一次。服务基层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高校应为其重新办理并发放就业报到证。

由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开展顺利。从1999年至2001年,分三年选拔了1569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牧区工作。2000年以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多次选调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牧区工作。2003年开始探索建立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的人才储备制度,并在二连浩特市和赤峰市宁城县开展了人才储备试点工作。几年来,我区共储备不同层次和岗位的人才5万多人,这些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6年,我区开始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2008年组织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任职计划。2009年组织实施了高校毕业生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计划、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和面向中小企业储备高校毕业生计划。这些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锻炼,形成了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整体态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缓解了基层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同时也使青年干部在基层得到锻炼成长。

“帮帮我们,别让金豆豆变成烂豆豆!”2011年10月14日,大学生村官张苹致信媒体,呼吁社会各界援助、帮助当地村民一解迫在眉睫的“土豆之痛”。

2009年9月,张苹通过自治区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到阿荣旗六合镇永胜村任村主任助理。2010年初,张苹牵头成立了阿荣旗金豆马铃薯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种植土豆500亩,喜获丰收。2011年张苹带领合作社扩大了土豆种植面积,培育薯种1000亩,带动42户农户参与种植。天有不测风云,6月旱、7月涝的自然灾害,大大降低了土豆的产量。“好不容易盼来了收获的季节,又遇到了土豆销不出去的难题。”张苹说,“幸亏农牧局领导了解到我们的困难,及时帮助我们联系客户,土豆才销了出去,减少了合作社的损失”。在我区像张萍这样的大学生村官还有许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引导农牧民增收,并逐步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

为了给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各级政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方面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就业见习、创业培训、人才派遣以及人才市场就业六项计划。另一方面及时把高校毕业生纳入失业登记制度范围,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组织参加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困难家庭毕业生援助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目前年均增加大学生就业岗位7万余人。

张子岳是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2009届毕业生。他看到我区先后出台政策鼓励全民创业,为初始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代办营业执照等,更加坚定了回乡创业的决心。在没有任何启动资金和创业经验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辞职开始了返乡创业的道路。仅用一年的时间,他从3人组成的家庭作坊发展到拥有20名员工,占地面积5亩,月销售额10万元的翁牛特旗紫城酿酱厂,并吸纳了8名困难人员就业,带动6名大学生回乡创业。他的举动深深感染着下岗失业人员,为他们自主创业增添了信心和勇气。

采取多种形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2010年8月12日,我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对接活动正式启动,各级工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密切配合,广泛动员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各类新闻媒体及人才网发布企业用工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组织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现场对接活动。通过近一个月的人才现场对接、人才招聘网络对接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助对接,全区1700多家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3.4万个就业岗位,5.4万名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含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参加了现场对接,有1.2万多名高校毕业生与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4800多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

2011年3月12日,我区召开了春季大型人才交流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来自区内外13个省市自治区的623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23051个,岗位涉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生态农业、旅游文化、食品加工等产业。来自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2010届毕业生闫立明说:“我毕业后在一个小企业工作,工资还可以,就是不太稳定,这次来看看是否能碰到更合适的工作。”他说自己的理想月薪是2000元以上,希望用人单位给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本次招聘职业最低月薪不低于2300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给予缴纳;试用期3个月,录用后初次签订合同期限为3年。”内蒙古西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招聘条件非常吸引人。刚刚投了简历的内蒙古财经学院应届毕业生张志峰说:“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像这样给缴纳5险1金、月薪在2000元以上的用人单位,竞争的人会很多。”2天的时间,共有57552人次参加了招聘会,其中现场签约的有3457人。

自治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金龙介绍,近年来,通过人才市场实现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2009年和2010年通过人才市场实现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分别为53.4%和58%。人才市场已经成为我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中名符其实的第一平台。2011年,落实6项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计划,共选拔招募1.18万名毕业生到基层服务,还招聘3500名劳动关系协调员充实基层队伍,将基层开辟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再就是通过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并带动就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最积极、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据统计,每新增1个个体工商户,可以带动2到3人就业,每新增1个私营企业,可以带动13人就业。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于永泉介绍,我区将陆续举办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大会、网络招聘大会、就业政策宣传发布等活动。采用演讲、报告会等形式宣传就业政策,解答就业问题;举办“企业人事经理进校园”活动,组织企业到高校开展招聘、宣讲、就业指导活动;广泛开展“送政策、送指导、送岗位”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有效就业信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名制统计,全面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时帮助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编辑/麦力斯)

猜你喜欢
自治区毕业生岗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11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