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山 成际秋
摘 要: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自己正讲得起劲时,突然发现有学生在偷偷地交头接耳,或者在看课外书,或者在传纸条……如果教师对这些意外事件视而不见,可能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识课堂突发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其处理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意外事件;处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56-02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提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这句话精辟地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出现突发事件, 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预期呈现他们的反应,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会让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许多特殊事件。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应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成为精心“设计”与即时“变化”相统一的动态调控过程,这也预示着,要上一堂成功的课,教师必须具备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课堂突发事件的三种表现
(一)来自学生的突发事件
课堂上突发事件主要来自学生的,通常指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出现了异常表现,从而干扰了教学秩序。学生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如学生间发生矛盾、有学生突然生病、个别学生搞“恶作剧”等。这些现象一般影响较大,往往把教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搅乱。来自学生的意外有时还源于学生突然提出一些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或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的预期,教师一时又难以肯定或否定,这种情况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逐渐增多,教师在短时间内往往难以应对。
(二)来自教学环境的突发事件
教学环境通常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突然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正常教学。在农村学校,有时教室里突然有小动物光临、突然停电或学校电路出现问题导致多媒体等电教设备不能工作,正在使用的录音机突然发生故障而不能使用,天气骤然变化导致教室一片黑暗等等……这些情况的发生,无疑会分散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来自上课教师的突发事件
教师所带来的突发事件大都体现在课堂失误上,通常情况下,教师所上的每一节课都是经过精心备课的,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还会出现种种失误:如语言失误、板书失误、课前准备的教具无法使用、演示实验不理想或无法进行实验等,这种情况往往使课前的教学设计无法进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课堂上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上课教师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及时科学的解决,否则不仅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还会影响教师个人的威信。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处理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 要迅速,果断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言行
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环境,老师要在这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以,迅速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的错误言行。有一次,我正滔滔不绝地讲着物理课,突然一个中年妇女出现在教室门口,大声讲话,打断了我的讲解,循声望去,那妇女个头矮小,衣衫也没有刻意整理,明显的外地口音,由于天气降温,来给在校寄宿的孩子送衣服,这位妇女的言行和装束,引起了班上同学的一阵哄笑和议论,在混乱的骚动中,只见一位同学低着头,飞快地跑到教室门口,一把夺过那妇女手中的衣服,说了一句“快走”,又飞快地跑了回来,坐下后,她把头深深地低了下来,而那位妇女木然地站在原地,被“晾”了好长时间后才茫然地转身离去。看到如此情形,我一句话也没说,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了与本课内容毫不相干的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奇怪的是,教室里的议论声戛然而止,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看着黑板上的那句话,若有所思,神情也都变得凝重起来,一下子又回到了学习的状态。事后,该同学在交作业时夹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懂得了怎样尊重我的母亲!”
(二)要灵活,注意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是以“章节”的形式出现的,在每一章的内容中,各小节之间又有前后联系,因此,灵活处理课堂突发的某些事件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达到由此及彼的目的。如在教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动手实验,把直尺紧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实验,听直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结果,同学们通过实验基本都得出了尺短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反之,振动慢,音调低。但下面却传出另一个声音:“不是的,老师,尺越长,振动慢且声音听不到了。”同学们都朝他望去,我看到该同学拿了一把较大的木工钢尺在做实验,于是我让他上台来演示,他把大部分钢尺都露在桌面外,然后拨动钢尺,果然看到了钢尺大幅度的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时我临时决定,增加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学课本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5分钟,思考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快同学们知道了“人耳的可听声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尺子伸出长,振动慢,频率低,人耳听不到,这与蝴蝶拍动翅膀,人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道理一样。事实证明:这样的处理,学生既掌握了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也初步了解了“次声波”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三)要巧妙,艺术地转化“干扰”因素
有一次,我在讲“走进分子的世界”时,发现班上有一个学生在偷偷地吃桔子,教室里明显有桔子的味道,我便故作惊讶地提问:“请同学们注意,教室里有股什么气味?”,很快就有学生判断出是桔子的气味,我本想严肃批评当事人,但立即又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资源,于是风趣地说:“不知是哪位同学想让大家体验分子扩散的现象。不过,像这样的实验,还是应该在课后进行。”同学们都笑了,那个违纪学生也悄悄地收起了桔子。这样的巧妙处理,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紧张的气氛。既让大家对分子扩散现象加深了印象,又含蓄、温和地批评了违纪行为。
(四)要因势利导,合理地引伸教学内容
课堂突发事件的出现,只要教师把握得好,因势利导,常可变被动为主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大气压”时,我演示了“瓶吞鸡蛋”实验,很成功,突然,下面有一个学生提出:“被吞进去的鸡蛋如何取出来呢?”,说实话,备课时我根本没有想到学生会提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回答。通常情况下,这个实验做到鸡蛋被压入瓶内,说明外界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即可。我稍作思考说:“你提的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让我们大家来想想办法”。于是我放弃原有的教学设计,和学生们一起来研究:有人提出在里面点火,再把瓶子倒过来将鸡蛋压出来;有人提出,直接把瓶子倒过来,在瓶子底部淋热水或敷上热毛巾……,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们想出了好几种办法,而且都有物理道理,效果非常好。这一突发事件,对我的触动很大,如果当时我不予理睬,也许会压制学生的情感,也无法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我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并组织了后续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解决了“让瓶吐蛋”的问题。这样的处理,不仅没有影响教学效果,反而满足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物理学科。
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是这个动态过程中充满情感、富于想象的生命体。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的出现成为正常现象,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的教学应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教师要具备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让课堂绚丽多彩,焕发勃勃生机。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2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