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丽,张月青
(广西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汉泰语中“虎”字成语比较分析及教学对策
李丽丽,张月青
(广西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所谓“虎”字成语,是汉语中含有汉字“虎”的成语,或在泰语中含有“虎”的泰语形式的成语。成语的概念在汉语和泰语中不尽相同,“虎”在汉语和泰语中的形象也有差异,汉语“虎”字成语与泰语成语间存在着三种对应关系,应根据这种对应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汉语;泰语;“虎”字成语;比较分析;教学对策
成语是语言家族中的华章,它表现出高度的语言技巧,反映出深厚的民族文化,是重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泰两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自然条件,又有频仍的文化交流,这使得汉泰成语既有明显的区别,也有相应的联系。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容易受母语影响而产生偏误,对汉泰成语进行对应分析,能提前预知学生的偏误,或者在学生出现偏误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虎”字成语是语言形式中含有汉字“虎”的成语,或在泰语中含有“虎”的泰语形式的成语。虎是两国人民比较关注的动物,“虎”字在汉语及泰语中都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本文将对“虎”字成语在汉语和泰语中的对应情况作出细致分析,并据此提出汉语教学中“虎”字成语的教学对策。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的释义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1]
(一)汉语中的“虎”
对于中国人来说,老虎是“百兽之王”,是世上所有兽类的统治者,无比威猛,是力量十足的形象,因此它一直被当作权力和力量的象征。褒义的“虎”字成语多取“虎”的威猛义,如:虎头虎脑、虎头燕颔、鹰扬虎视等。“虎”与“龙”结合的成语大多是褒义,表示吉祥、蓬勃,如:龙腾虎跃、虎步龙行、虎卧龙跳、踞虎盘龙等。“虎”的威猛义也偶见贬义的成语,如:狐假虎威、虎狼之势等。汉语中贬义的“虎”字成语大多取“虎”的凶残义,常用虎比喻坏人或敌人,如:养虎遗患、豺虎肆虐、放虎归山、帮虎吃食等。另外,中性意义的“虎”字成语多为客观描述,如:二虎相斗、龙争虎斗等。
“虎”在汉语成语中还比喻危险、困难,如:龙潭虎穴、虎口余生、虎口拔牙、伴君如伴虎等。汉语中“虎”与“狼”结合的成语几乎都表贬义,用虎和狼形容凶残或狡猾,如:狼顾虎视、狼贪虎视、狼吞虎餐等。
(二)泰语中的“虎”
对泰国人来说,虎是一种危险、凶恶、勇敢、威严的动物形象,所以泰国人一直用虎来比喻不好的人或事,个别成语表达泰国人对老虎的崇拜,但为数不多,常形容机警、聪明的人,多为中性义。在泰成语中不用虎的形象传递吉祥与祝福,也没有汉语成语中的“龙”与“虎”连用的语言现象,与汉语“虎”字成语相比,泰语“虎”字成语的褒义极少。另外,因为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汉语成语常用“虎”与“狼”表达贬义,但是泰语成语却常用“虎”与“鳄鱼”的结合表示贬义。
根据《英汉“马”字成语比较》[4]一文中对英汉“马”字成语的分析,可将汉泰语中的“虎”字成语归为三类,即基本对应、部分对应、基本不对应。
(一)汉泰“虎”字成语基本对应
所谓“基本对应”,指汉成语与其对应的泰成语在语言喻义和结构形式方面相近。汉泰成语都用“虎”作喻体,喻义相似,含义相当,常常可以互译。如表1。
表1 汉语泰语“虎”字成语基本对应情况对照表
由表 1可见,这类汉泰成语都用同类的喻体,喻义相同,修辞方式比较相近。但由于中泰不同的自然环境,这类成语中的表达方式有些区别,如:“纵虎归山”或“调虎离山”,汉语中老虎与山联系多,但泰国少山,泰国“虎”字成语中的老虎一般与森林、山洞联系在一起。
对于基本对应的汉泰“虎”字成语,尽管喻体、喻义大致相当,但由于泰语的“虎”字成语大部分都是贬义或中性。所以只有汉语“虎”字成语的贬义、中性意义才能跟这些泰语成语互译。
(二)汉泰“虎”字成语部分对应
所谓“部分对应”,指汉语成语在喻义、用法或结构上在某种情况下与泰语成语具有一定的对应性或相当性,但在另一情况下,喻义则会不同;有的虽然表面喻义相似,但在具体运用中因各自文化的差异性而不尽相同;还有一些成语喻体的本意和比喻意不尽一致,具有“貌合神离”的特征。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两者的共性化特征可互译,在其他情况下则不能互译。
由于汉语中有大量的“虎”字成语,而泰语中的“虎”字成语较少,因此,多数部分对应的“虎”字成语的表现形式是汉语成语与泰语成语所比喻的意义相似,但是在汉语中使用“虎”作为喻体,而在泰语中则是其他的喻体,但喻体同是动物类别。如表2。
表2 汉语泰语“虎”字成语部分对应情况对照表
(三)汉泰“虎”字成语基本不对应
所谓基本不对应,指汉语“虎”字成语与泰语成语虽然有某些貌似相当之处,然而在整体意义上和实际用法上相同之处很少或意义上大相径庭。如下例中的汉语“虎”字成语无泰语成语对应项,而泰语中含有“虎”字对应文字的成语在汉语中也找不到汉语对应项。
[汉语] 虎视眈眈、画虎成狗、骑虎难下、谈虎色变、虎头虎脑,等。
因中泰有文化的相似性,在汉语中有一部分“虎”字成语与泰语成语基本对应或部分对应,此时可以互译,或者在附加解释说明的情况下互译;多数情况下,由于两国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汉语泰语“虎”字成语不对应,此时不能互译,只能解释说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表达方式上,汉泰“虎”字成语也略有不同,汉语“虎”字成语比喻与形容的表达很常见,如“如狼似虎”、“虎头虎脑”,而泰语“虎”字成语多见比喻的表达方式,而少见形容的表达方式。汉泰“虎”字成语的对应情况及表达形式的差异都是在翻译及汉语教学中所需要注意的。
上文对汉泰“虎”字成语在概念、虎的形象、对应情况三个方面做了对比分析,对这些知识的把握有助于我们在汉语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进行“虎”字成语的教学。
1. 如果汉语“虎”字成语无泰语对应项,可以采用汉语释义的方法,即用直白的、简单的语言把此类“虎”字成语的意义表达出来,并展示其用法。
2. 如果汉语“虎”字成语与泰语成语有部分对应的情况,可在汉语释义的基础上,补充介绍两者的区别,以加强理解,同时避免因成语不完全对称导致的偏误。
3. 如果汉语“虎”字成语与泰语“虎”字成语基本对应,可采用直接对译的方法,并解释意义或用法上的细微差别,或者增加汉语“虎”字成语使用的附加条件。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73.
[2] 张倩霞.泰汉语言中关于动物成语的比较考察[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121-125.
[4] 杨祖宪,程海峰.英汉“马”字成语比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63-65.
(责任编辑、校对:宋春淑)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iger-Idioms in Chinese and Thai and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LI Li-li, ZHANG Yue-qi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Tiger-Idiom is the category of idioms that contain "hu"in Chinese language, or "hu"'s equivalent character in Thai language. The concepts of "tiger" in Chinese and Thai differ from each other. There are three corresponding models between Chinese and Thai tiger-idioms, thus we are suggested to use appropriate teaching strategies accordingly.
Chinese; Thai; Tiger-idioms; contrastive analysis; teaching strategies
H030
A
1009-9115(2012)01-0152-03
2011-06-10
李丽丽(1977-),女,河南周口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