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义,刘建华
(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北京市101149)
责任编辑:林英泽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比较落后,物流的整体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面对外国物流企业的冲击,我们必须加速物流市场的规范和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加速整合我国物流市场资源,同时要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和观念,把握国际物流研究的新动向。
在向西方物流行业学习和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明确国际物流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是首要任务之一。本文就将针对2008~2010年间发表在三份国际优秀物流期刊上的论文的关键词和论文属性作定量研究,以分析国际物流研究的现状和特点。
作者所在的研究团队曾于2008年建立了“物流英语语料库”。该语料库收集了大量的优秀英文物流论文,它们大多来源于国际上知名的物流期刊。本研究选取其中三份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物流管理》(IJLM)、[1]《国际物资流通与后勤管理杂志》(IJPDLM)[2]和《供应链管理》(IJSCM)。[3]它们代表了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平,[4]、[5]以这三份期刊2008~2010年发表的全部318篇论文作为样本,对于研究国际物流的现状是具有代表意义的。
这些期刊中,《国际物流管理》由英国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的马丁·克里斯多德教授与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和北佛罗里达大学的道格拉斯·兰伯特教授创办,其关于物流在应用企业战略和取得竞争优势等方面的深入、广泛研究,为该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国际物资流通与后勤管理杂志》自1970年以来就一直是该领域内的领先期刊,为新研究、新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供应链管理》旨在促进研究者和从业者之间知识、经验和新思想的交流,鼓励采用跨学科、跨职能的方法解决问题。
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编辑和分析手段是SPSS软件。研究过程分为以下步骤:第一步,对文章进行分类,主要根据论文摘要中的文献类型进行划分,以期对国际物流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第二步,考察论文的地理属性,即论文作者所属机构或公司的国家或地区,以期对物流研究的热点国家和地区进行概述。变量即国家或地区所在的洲,分为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亚洲(南极洲和非洲的论文数量为零)。此外,由于大部分论文都涉及到了2~4名作者,而有些作者的论文不止一篇,因此分析过程中是以人次为单位计数的。最后,对论文主题和关键词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列举三年中出现在这三份期刊中的前十大高频词,目的是对近年的国际物流研究发展趋势作一概论。不含在统计范围内的关键词包括以下几类:
(1)表示研究方法的词汇:如案例研究(Case Studies)、研究(Research)、分类(Classification)等。
(2)物流研究中的基本概念词或上义词:如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配送管理(Distribution Management)、供应(Supply)、需求(Demand)等。
(3)在同一篇论文中,语义相近的关键词只保留一个,如在线服务(Online Service)和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如同时出现,只保留后者。
(4)在不同论文中,同一主题的下义词或不同表达方式按其主题关键词进行统计。
(5)表示行业的词汇:制造业(Manufacturing Industry)、农业(Agriculture)、政府部门(Public Sector)、非政府公益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等。
经过以上处理后,得到的关键词数量为2008年233个,2009年205个,2010年235个。
在划分论文的地理属性时,由于三份期刊皆在欧美国家创办,所以自然比较受到欧美学者的关注,从而无法对南美、亚洲和其他地区的物流研究形式作出完全准确的判断。此外,本研究只选取这三份期刊在2008~2010年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也会给本文的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局限性;最后,笔者并非物流专业学者,尽管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查阅有关书籍和网络相关内容,并向物流专业学者咨询,但也避免不了在研究、分析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有某些瑕疵。以上三点希望可以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予以完善和补正。
国际物流研究的文献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6]
(1)研究性(Research)文章:探求原理、规律和新发现的论文,以研究是什么、为什么为主旨,研究数据和结果应具有原创性,包括技术性文章(Technical Paper)。这一类研究可归为实证研究。
(2)评论性(Review)文章:对某一主题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往往使用二级数据,包括综论性(General Review)文章,文献综述性(Literature Review)文章以及概念性(Conceptual)文章。
(3)观点性(Viewpoint)文章:论文主要涉及作者对某一主题的观点和想法。
(4)案例研究性(Case Study)文章:论文主要针对某一实体(公司或个人)的典型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和研究,也可对若干实体的经验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成功或失败因素。案例研究法本身可以作为实证研究的一种方法,但也可以单列强调其实际应用。
本研究的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研究性文章占到了绝大多数,达到了71.7%,这些论文往往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运用原创性的数据和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虽然案例研究性文章也占到了总数的13.2%,但很多研究性文章是以案例研究作为研究方法的,这里所提及的案例性文章往往针对特定企业或产业,能够结合实际说明问题,特别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该类文章占到了20.3%;评论性文章与案例研究性文章比例相当,占到了总数的13.5%,但是显然《国际物流管理》中该类文章的比重更大,超过了1/4。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目前国际物流研究的主要方法为实证研究,这种方法通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从而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奠定基础。而评论性文章和案例性文章也有效地总结了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得到的各种经验教训,为物流研究提供发展的基础。
由于部分案例分析性文章同时也属于研究性文章,而某些评论性文章也用到了定量或定性的研究方法,所以本文在论文类型分析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说明物流论文的研究方法。
通过采取以上研究方法,对国际物流研究论文进行分类研究,可以比较清楚地分析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物流研究的特点,以及2008~2010年前十大高频关键词体现出国际物流研究热点问题。
表1 论文类型篇/百分比
论文国家和地区物流研究的特点分析见表2。
首先,绝大多数论文来自欧洲、北美的科研机构与高校,分别占到40.9%和41.5%。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期刊本身由欧洲和北美国家主办,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这些国家作为物流理念的发源地,其物流研究、设计和技术开发一直处于世界前沿,有十分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发达的现代物流。由于其商贸流通和生产制造企业十分重视现代物流能力的开发,物流理念在企业广为普及,而国家和政府在宏观层面也对物流业的发展和规范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这种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互相推动和促进下,这些国家的物流研究的确处于比较先进的水平,值得我们借鉴。
与欧美国家相比,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亚洲和南美地区国家在物流研究领域正在迎头赶上,但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比如在《国际物流管理》中,北美洲国家的文章数量占到了64.2%,接近2/3,而亚洲地区仅占12.8%;《供应链管理》中亚洲的论文数量超过了25%,是三份期刊中比例最大的。这一方面与这些期刊往往采取英文撰写有关,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亚洲与南美国家在物流研究中应更多地采用国际视角,在借鉴国外先进物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情研究和解决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同时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物流研究的行列中来。
这里必须指出,有些研究趋势是表2中的数据无法体现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合作研究的问题。本研究涉及的文章数量为318篇,而作者却达到798个,这意味着平均每篇论文的作者有2.5位,更重要的是论文的合作者经常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比较典型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如冰岛、丹麦、荷兰等。这一方面说明了这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际合作是当今世界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
表2 论文的国家和地区篇/百分比
从2008~2010年的前十大高频关键词可以看出不同时间物流研究的热点问题。
表3列举了不同年份的前十大关键词,不再对期刊进行区分。根据该表,可以对2008~2010年国际物流研究的热点进行梳理。其中,“客户关系/渠道关系”在前两年中一直位居榜首,可见商品流通中各渠道成员关系始终是国际物流研究中的重中之重。“采购与外包”虽然在三年中的排位有所变化,却一直处于榜单之中,这体现了全球化和社会大分工对于物流行业发展提出的巨大挑战。此外,国际政治与社会议题也对物流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随着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在2010年跃升到第一位,成为焦点中的焦点,物流研究者们从自己所处领域对气候变化问题及其对本领域的影响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客户关系管理/渠道关系”、“采购与外包”、“绩效管理”和“电子商务/信息交换”是2008~2010年持续的研究热点,其中“客户关系管理/渠道关系”和“绩效管理”不仅仅只是供应链管理的热点,也是整个管理学的热点;其次,与“采购和货运代理”这样的经典议题不同,2008年和2009年频发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使得“灾难救助”这个新的研究领域在之后的两年里连续进入前10位的关键词,也催生了“应急援助物流”这一物流业新议题,可见物流研究也在随时追逐和贴近社会热点;与这一现象相对应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也在2009年受到了学者们的特别关注;2010年随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入榜单,国际物流研究领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物流业本身,同时也从更全球化和更接近时代的角度考察问题,大背景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绿色物流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另外,虽然2008年就开始有关于“精益生产”的供应链研究,但直到2010年这个词才进入前10,可见“精益理念”经过若干年的预热,已经渐渐成为物流研究的热点。
表3 2008~2010年排名前10位的高频词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行业属性被排除在了统计范围外,但是每年都有20~40篇论文会专门指定自己的行业领域。这些论文所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除了传统概念中的交通运输、农业、食品加工配送包装、汽车、船舶和其他制造业,还包括了电子、纺织建筑、医疗卫生、渔业,甚至还包括了国防和非政府组织等。
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借助信息自动化来改善与市场销售、客户服务和支持等领域的客户关系的商业流程。在该关键词下包含的词汇有客户、客户服务、客户服务管理、客户要求、客户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客户导向、客户忠诚度和关系营销。渠道关系是指渠道系统中各个成员之间的交往状态与合作深度。客户关系管理和渠道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和解释商品流通整个过程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契约关系与合作状态。
在“采购与外包”这一主题下,采购指物流企业为实现企业销售目标,在充分了解市场要求的情况下根据企业的经营能力,运用适当的采购策略和方法,通过等价交换取得适销对路的商品的经济活动过程。外包指将公司的次要业务转包给其他公司,从而将精力和财力解放出来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跨区域和跨国的经济分工与合作也催生了全球采购的概念。由于采购和外包都涉及到运用一定的策略购买符合自己企业战略的产品与服务,因此在多数论文中,二者是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提出和论述的。
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激发企业和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达到改善公司绩效的效果。它包含企业绩效、业务绩效、公司绩效、绩效衡量、财务业绩和绩效水平等概念。
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几率,避免损失,相对提高企业本身附加价值。其中包括不确定性管理和变更管理等。
物流业的电子商务通过着力发展信息化和可视化供应链,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高效的商品流通从可能变成现实。其中涉及的概念有因特网、网络购物、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交换包括信息传输也属于物流信息化的范畴。
货运代理行业在国际货运市场上处于货主与承运人之间,接受货主委托,代办租船、订舱、配载、缮制有关证件、报关、报验、保险、集装箱运输、拆装箱、签发提单、结算运杂费,乃至交单议付和结汇。涉及递送服务、交通管理、交通安全、铁路运输等概念。
成本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议题包括削减成本、运营成本、交易成本、质量成本、成本—收益分析、产品成本、资本成本、成本效益、作业成本法和库存成本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在对国际优秀物流期刊近三年的研究热点有一个简要了解的同时,还对我国物流研究有以下启示。第一,当前我国的物流研究领域仍然存在着概念不清、专门人才缺乏等问题,而国外先进的行业经验和研究成果不失为我们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工具。此外,国际上日新月异的管理理念也可以为我国的物流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切入点。第二,国外研究十分重视实证和案例,评论性文章也以文献综述为主,这也是我国物流业研究的主要方向,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三,国际合作是当前物流研究的主流,特别是在全球化生产的价值链中,跨国公司的重点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以及财务支持活动的协调安排,以使整个价值创造过程利润最大化,这就强烈需求高质量的全球物流研究与实践合作。最后,物流研究者和从业者应该时刻关注国际物流研究热点,比如灾难救援和精益物流这样的概念,这不仅可以拓宽研究者和从业者的视野,弥补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还可以帮助我们预见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8~2010)[DB/OL].http://www.emeraldinsight.com/journals.htm?issn=0957-4093.2011-01-03.
[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DB/OL].http://www.emeraldinsight.com/journals.htm?/2008-2010/issn=0960-0035.html.2011-01-03.
[3]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DB/OL].http://www.emeraldinsight.com/journals.htm?/2008-2010/.issn=1359-8546.html 2011-01-03.
[4]Svensson G.,Slatten T.,Tronvoll B.."Scientific Identity"and"Ethnocentricity"in Top Journ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8(8):588-600.
[5]Spens K.M.,Kova′cs G..A Content Analysis of Research Approaches in Logistics Research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6(5):374-90.
[6]刘飞燕.物流管理研究方法的应用现状与比较分析[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10(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