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2012-11-30 07:02丁军峰王文海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32期
关键词:巴曲淄博肝素

窦 鹏 丁军峰 王文海

1.山东省淄博广电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淄博 255000;2.山东省淄博广电医院放射科,山东淄博 255000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窦 鹏1丁军峰2王文海1

1.山东省淄博广电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淄博 255000;2.山东省淄博广电医院放射科,山东淄博 255000

目的 观察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应用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FIB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两组均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巴曲酶;低分子肝素;急性脑梗死;纤维蛋白原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为10%~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近年来,临床上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大多采用纤溶和抗凝方法[1]。本研究旨在观察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从而更有效地治疗急性脑梗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 41~76岁,平均(62.5±10.6)岁,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在 48 h以内,有明确的肢体瘫痪(肌力0~Ⅳ级),无明显意识障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1.5 g/L。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MRI检查核实具体病灶。排除年龄超过80岁,既往有脑梗死史,出血性脑血管病,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妊娠、过敏体质、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心房纤颤、2周内应用过纤溶药物,近期曾做过大手术或有严重外伤,血压 >18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经治疗持续不降、可疑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可能或证实为大面积梗死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1~75岁,平均(60.2±9.5)岁;对照组男 25 例,女 15 例,年龄 46~76岁,平均(60.5±9.2)岁。两组病例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0.3 g/d,3 d后改0.1 g/d,丹参20 mL加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点滴,1次/d,共14 d;观察组巴曲酶10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于第3、5天分别静脉滴注5 U,同时用低分子肝素钠2 500 U,2次/d腹部皮下注射,连续7 d。用药期间,如出现出血、血压下降等症状,则减慢给药速度或停药。

1.3 观察指标

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皮肤、黏膜、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出血情况,用药前及用药后均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

1.4 疗效判定

治疗2周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进行疗效评定,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为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无变化。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FIB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的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有1例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未特殊处理自愈,2周后查头颅CT无出血;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指血栓形成或栓子阻塞脑动脉后导致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是一系列复杂的细胞代谢事件的最终结果。其好发于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昏、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 d脑梗死病情达到高峰。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系统呈高黏状态,其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导致凝血功能增强,而纤溶功能相对降低,故极容易形成血栓及引起血栓的进一步扩大。大量研究表明,高纤维蛋白原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因素[3],其水平升高能增高血浆黏度,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其在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过程中起连接作用。所以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溶栓是首选方法,一般认为恢复脑灌注的时间窗是6 h。但国外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动脉溶栓或动脉接触性溶栓的最佳时间是梗死3 h内。因此在有效的治疗时间窗内能积极畅通阻塞血流和减轻再灌注损伤及阻断一系列缺血性连锁反应,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巴曲酶是由基因工程合成的单一成分的强力溶血栓及改善微循环治疗剂,可选择性作用于血浆纤维蛋白原Aa链末端和甘氨酸之间肽键,分解纤维蛋白为纤维蛋白单体,抑制血栓形成和发展,从而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并诱发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增强t-PA作用的能力,以促进生成纤维蛋白酶增多,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循环等,且不影响止血和凝血功能[4]。研究表明巴曲酶不仅可以降低体内纤维蛋白、血液黏度,具有抗凝和溶栓效应,而且可以保护脑缺血后的再灌注[5],几乎不影响PT、APTT水平,降低了出血风险,提高了安全性。印卫兵等[5]研究发现巴曲酶的使用不用考虑治疗时间窗,其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同时不会引起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低分子肝素利用化学或酶学方法将标准肝素解聚而成,可有效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有较强的抗因子Xa活性和较弱的抗凝血酶(FⅡa)活性的效应,在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作用的同时不干扰血管内皮细胞的其他功能,与普通肝素相比,其出血副作用减少,对溶栓后再梗死有预防作用[6-7]。使用低分子肝素时同样不受治疗时间窗限制,不影响凝血指标,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选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临床疗效、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浆FIB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1]Byrne JV.Interventioned neuroradiology:an emerging subspeciatity[J].Clin Radiol,1997,52:898-899.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廖维清,Frank wifg and wrnagl.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损伤级联反应[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8,6(4):197-199.

[4]匡培根.东菱克栓酶对沙土鼠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水肿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1995,4(1):59.

[5]印卫兵,丁新生.不同剂量巴曲酶对脑缺血沙鼠的脑保护作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2):1.

[6]韩瑛,张颖瑛.东菱克栓酶治疗不同病程脑梗塞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8,11(5):310.

[7]谢萍,王璐琰.低分子肝素钙与注射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4):76-77.

The impact of batroxobin combin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on the plasma fibrinogen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DOU Peng1DING Junfeng2WANG Wenhai1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Radio and Television Hospital of Zibo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Zibo 255000,China;2.Department of Radiology,Radio and Television Hospital of Zibo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Zibo 255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batroxobin combin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plasma fibrinogen,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MethodsEighty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in hospital were select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spirin and Danshen injection;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batroxobin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the therapeutic effect,changes in plasma fibrinogen levels,and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adverse ev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lasma FIB levels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plasma FIB levels of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bleeding and other adverse events.ConclusionBatroxobin enzyme combined with low molecular hepari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significant efficacy,and the security is good,is worthy of promotion.

Batroxobin;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Plasma fibrinogen

R743

A

1674-4721(2012)11(b)-0069-03

2012-04-28 本文编辑;郭静娟)

猜你喜欢
巴曲淄博肝素
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千年瓷都演绎淄博陶瓷之美
山东淄博:“三云”活动助力复工复产
淄博少儿美术中心作品展示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巴曲酶在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
第十七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