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8例疗效观察

2012-11-30 08:46邵岩峰福建省金鸡山温泉疗养院350003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通络胃肠健脾

邵岩峰(福建省金鸡山温泉疗养院,350003)

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恶心、上腹不适、饱胀感、腹泻或便秘、大便失禁等。DGP不仅容易引起患者营养不良,而且影响血糖水平,造成血糖波动,导致病情恶化。笔者自拟健脾化饮通络汤合并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治疗DGP,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取我院2003—2011年住院及门诊治疗的78例DG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7±12.3)岁;糖尿病平均病程(6.5±4)年,胃轻瘫平均病程(2.5±1)年;1型糖尿病13例,2型糖尿病25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7±10.8)岁;糖尿病平均病程(6.3±4)年,胃轻瘫平均病程(2.2±1.2)年;1型糖尿病12例,2型糖尿病2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既往病史、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和纳入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糖尿病学》第2版糖尿病与胃肠病诊断标准[1]460-466符合以下条件可诊断:①有明确糖尿病病史。②临床表现为恶心、烧心、上腹不适、饱胀感等胃排空延迟症状;③胃排空实验阳性,且胃肠造影或胃镜排除胃肠器质性病变。

1.2.2 中医辨证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消渴、痞满的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主症见胃脘痞满不舒、纳呆,恶心、呕吐,舌淡或舌红,苔白滑腻,脉滑或沉。

1.2.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给药方法 入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平稳降血糖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5 mg,3次/d。治疗组治以健脾化饮,行气化瘀,方以健脾化饮通络汤加减。基本方: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2 g、淮山15 g、法半夏9 g、陈皮9 g、竹茹12 g、枳壳9 g、藿香9 g、建曲12 g、红花6 g、丹参10 g。腹痛较甚伴面色紫黯或青紫者,加赤芍10 g、白芍10 g、当归6 g;神倦乏力,头晕目眩,舌质淡胖或黯,苔白腻者加黄芪20 g、苍术12 g;胃纳不佳,脘腹胀满甚者加厚朴12 g、麦芽15 g、谷芽15 g、山楂6 g;烦渴多饮,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者,加天冬9 g、麦冬9 g、石斛10 g。中药为1剂/d,分2次水煎服,并服用培菲康2片/次,3次/d,12 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疗效。

2.2 疗效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3]设计临床症状量化表格,在治疗前后以标准问卷计算总分。分别以早饱、腹胀、餐后不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5项为问卷调查项目,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4级,0级:无症状;1级:轻度症状;2级:中度症状,但不影响日常活动;3级:重度症状,影响日常活动;分别记0、1、2、3分。

2.3 疗效评定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减分率≥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75%≤减分率<95%;有效:临床症状好转,30%≤减分率<75%;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减分率<30%。

3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

4 讨论

DGP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机制复杂。1945年Rundles首先提出DGP主要病因系自主神经病变引起,之后Enck等研究却发现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关系[1]461-462。故除此病因之外还存在其他可能病因,如:高血糖、胃电节律的紊乱、胃肠道激素的变化、糖尿病微小血管病变、消化道平滑肌变性和代谢紊乱。此外国内学者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存在菌群失调,肠杆菌科有害菌增加,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的有益菌数量减少,从而引发机体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控制不良[4]。肠道菌群失调和血糖控制不良进一步加剧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导致胃肠肌收缩无力,排空延迟。因此DGP并非单一发病机制影响,而是多种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祖国医学中,DGP属“消渴病”中焦病变范畴。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5]提出消渴病病机新观点,从单纯的阴虚燥热向郁、热、虚、损4个病理阶段演变。DGP系消渴病中焦虚损阶段,多为胃热偏盛,灼伤津液,导致脾胃气阴两伤,健运失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痰瘀内阻中焦,痞塞不畅所致。故在治法上可采用健脾益气,化饮通络法。笔者自拟健脾化饮通络汤,方中党参为补中益气之要药,《本草从新》记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白术健脾益气,祛脾胃中湿,除胃热;茯苓健脾祛湿;淮山补脾气而益胃阴,不热不燥,补而不滞;枳壳作用缓和,长于行气宽中除胀;法半夏、竹茹、陈皮调理中焦脾胃气机,使脾胃调和,宽胸散结,气机升降自如;藿香、建曲气味芳香,故有醒脾开胃之功,能善行胃气,除腹胀;丹参、红花活血通络,散淤止痛,可用于症瘕痞块;使血脉顺畅,改善胃肠血供;诸药合用,全方共奏健脾化饮,行气化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党参、白术、枳壳对胃肠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能纠正病理状态的胃肠运动功能紊乱;藿香中的挥发油有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的作用;丹参、红花可改善胃肠局部血液循环,使胃肠瘀血减轻,促进组织修复作用。针对DGP患者常伴有的肠道菌群失调,笔者在中医治法上加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其用意在于通过生物拮抗作用,增加双歧杆菌及乳杆菌等益生菌,并拮抗有害菌群,通过双重作用调整肠道菌群,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从而对肠道疾病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6]。

正如《医学心悟》中所说:“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DGP的病机复杂决定了治法的灵活性,根据不同证候,可将不同治法有机结合,也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法的整体观念。本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康复预后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1]张蕙芬,迟家敏,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0-46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3.

[3]高连站,张宏文,何海波.和胃祛瘀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6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8,21(11):44-45.

[4]肖党生,王招娣,杨云梅,等.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4):275-276.

[5]苏浩,仝小林,王皖洁.仝小林教授治疗糖尿病学术观点和经验[J].中国医药指南,2008,24(6):198-200.

[6]王红漫,王文丽,付朝晖,等.老年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抗菌素和微生态制剂对其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8):1101-1105.

猜你喜欢
通络胃肠健脾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