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要水 ,陈 彬 ,易灿辉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北京 100091;2.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001;3.国家人口计生委医务室,北京 10019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诉患者约占普通内科11.05%,约占消化专科门诊52.85%[1]。中医认为,FD与情绪有密切关系。疏肝和胃法是治疗FD的常用治法。2011年以来,笔者选用柴胡疏肝散进行化裁,运用疏肝和胃法治疗肝胃不和型FD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参加本研究的均为2011年就诊于本院的患者60例,均符合罗马Ⅲ功能性消化不良标准,以及肝胃不和证的标准。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肝胃不和型FD患者60例按照SAS9.0软件,随机分为治疗组(疏肝和胃法)和对照组(吗叮啉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43.5±13.9)岁,平均病程为(2.9±1.6)a;对照组男13 例,女 17 例,平均年龄为(42.9±12.7)岁,平均病程为(3.1±1.5)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疗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RomeⅢ标准[2]满足以下1条或多条:1)餐后饱胀不适。2)早饱感。3)上腹痛。4)上腹烧灼感;并且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疏肝和胃证辨证参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3]:主证:1)胃脘胀痛。2)两胁胀满。次证:1)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2)痞塞不舒。3)心烦易怒。4)善太息。5)舌淡红苔薄白。6)脉弦。其中主证必备,加次证2项以上即可诊断。
1.3 给药方法 治疗组服用疏肝和胃法,药物组成:柴胡 9g,白芍 15g,枳实 10g,黄芩 9g,郁金 10g,香橼 10 g,香附 10 g,厚朴 10 g,醋制延胡索 10 g,炙甘草9 g,白梅花10 g,炒麦芽10 g。观察药物统一由制剂室用煎药机制备,每次200 mL,每日2次,饭前30 min服用;对照组口服吗丁啉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723,每片10mg,每次1片,每日3次,餐前30 min服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1周以及治疗期间禁止应用其他胃动力药以及具有解痉、止吐、抑酸、止痛等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药物。
1.4 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并对胃胀、胁胀、胃痞塞、心烦易怒、善太息等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症状评分,评价症状疗效。按症状轻重分为4级[4-5]:0分:无症状;1分:偶有症状但不明显,患者需在提示下才意识到症状存在,不影响日常生活;2分:症状较为常见,轻度影响日常工作、生活;3分:症状严重,频繁出现,且影响工作及生活。疗效指数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后症状总分)/治疗前症状总分×100%。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制定。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症状总积分下降≥90%为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总积分下降≥70%为显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下降≥30%为有效;积分下降<30%为无效。
2.1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中药疏肝和胃法可以明显改善上腹饱胀、早饱感、上腹疼痛、厌食、胁胀痛。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s)Tab.1 Comparison of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分
表1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s)Tab.1 Comparison of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分
注: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腹胀不适 早饱感 上腹痛治疗组 2.29±0.562.25±0.481.73±0.380.79±0.22*# 1.09±0.42*# 0.72±0.49*#对照组 2.32±0.612.31±0.521.81±0.851.51±0.43* 1.74±0.62* 1.21±0.7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30303030组别 心烦易怒 胁胀 厌食治疗组 1.32±0.911.91±0.831.92±0.890.34±0.35*# 0.62±0.34*# 0.76±0.59*#对照组 1.40±0.761.87±0.761.89±0.780.53±0.42* 1.24±0.76* 0.68±0.57*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30303030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s)Tab.2 Comparison of symptom total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s)分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s)Tab.2 Comparison of symptom total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s)分
注: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1.98±0.860.76±0.61*#对照组 301.95±0.911.29±0.87*#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30例:治愈3例(10%),显效15例(50%),有效10例(33.3%),无效2例(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治愈2例(6.7%),显效9例(30.0%),有效11例(36.7%),无效8例(26.7%),总有效率为73.3%。经χ2检验,总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临床研究表明:胃敏感性增高及胃排空延迟及近端胃容受性障碍是FD发病中3种相互独立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病理生理异常可在同一患者中共存[7]FD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神经系统、胃肠激素的改变、内脏感觉过敏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心理应激及负性生活事件与本病发生有关,目前临床针对单一症状的药物治疗很难有效治疗本病,应用促动力药结合心理及抗抑郁等综合治疗证实可提高疗效[8-9]。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胃痞、嘈杂、胃脘痛等病症的范畴,病因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有关,病位在胃,主要涉及脾和肝。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胃升降相因。饮食不节和情志内伤造成中焦脾胃受伤,《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土得木而达。”肝郁可致胃气上逆,可见善太息、嗳气、恶心及胸胁胀满等症;肝郁日久可化热,脾胃运化失调,水湿代谢失常,可聚饮生痰。疏肝和胃法采用疏肝理气止痛的柴胡、白芍、枳实、延胡索、香橼、白梅花、香附疏泄肝胆气机,黄芩、郁金清泻内热,同时郁金可以兼顾血分达到理气和血的作用,本方中香橼、厚朴有降胃气的作用,稍佐麦芽开胃消食生发胃气,上述药物共同作用达到理气和胃,消痞止痛的作用,恢复脾胃通降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以疏肝和胃法治疗FD的临床症状评分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吗丁啉对照组,提示中医辨证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陈旻湖,钟碧慧,李初俊,等.广东城镇居民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5):312-314.
[2]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5.
[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33-537.
[4]陈世耀,王吉耀,朱畴文,等.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65-168.
[5]王振华,达四平,龚能平,等.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5):363-366.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7]张晓光,胡品津,林金坤,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感觉运动功能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4):227-229.
[8]孙振华,李宝山,陈 梅.多潘力酮、盐酸多塞平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55-56.
[9]张 英.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9):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