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可持续认证推动农林牧渔领域自然资源保护

2012-11-29 05:35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年5期
关键词:森林领域体系

韩 峥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北京100006)

通过可持续认证推动农林牧渔领域自然资源保护

韩 峥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北京100006)

1992年里约环境发展大会后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和各界的共识,但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农林牧渔等领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仍待进一步发展。我国作为国际农林牧渔产品的重要消费国和贸易国,在积极推动国内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在全球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发挥积极作用。可持续认证作为应对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矛盾的较为有效的市场手段,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涵盖了农林牧渔领域的多个产品,在国际上的发展势头强劲,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挥了对政府政策的补充作用。但可持续性认证在我国国内的企业和消费者中还没有得到广泛认识,其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实践可持续经营、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在国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可持续认证的分析,为在我国农林牧渔领域更好地发挥其市场推动力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首先综述了可持续认证在国际上的发展历程、产生的影响,详细论述了森林、棕榈油、野生海产品等可持续认证已经在全球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欧美等较发达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消费者的支持;其次,本研究对可持续认证在农林牧渔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剖析,肯定了可持续认证在调动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推动农林牧渔领域资源保护方面的正面作用,也指出认证对资源保护的预期效果没有完全达到、同一产业内认证体系可靠性参差不齐,着重强调了可持续认证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面临的困难,使其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应有效果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我国农林牧渔领域在资源利用方面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压力,尤其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进口大宗产品产地的生态脆弱性使中国在全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论证了可持续认证在我国的推广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促进贸易杠杆发挥资源保护的撬动作用、保障企业在海外开发中的长期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国内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明确得出在我国农林牧渔领域推动可持续认证的必要性。本研究建议我国政府部门应关注农林牧渔领域可持续认证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案例可用于相关的国际谈判和对企业的指导。同时政府应鼓励国内外认证体系在中国开展认证工作,并为同一产业中的不同体系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另外,政府应积极支持国内农林牧渔产业的企业、专家、协会等参与到国际认证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操作范例或规范国际化。政府自身的消费行为对全社会有明确的引导作用,所以在政府采购中应优选可持续认证产品,引导企业加入可持续经营的实践。

可持续发展;认证;自然资源;保护

1992年里约环境发展大会后,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虽然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指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会影响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本身仍缺乏清晰和广泛认可的具体定义,同时各国所推动的环境保护政策难以达到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如严厉的出口限制,或林木砍伐限额等。人们不得不思考,单纯依靠政府手段是否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平衡,市场机制是否可以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1]。国际非政府组织和一些企业及社会团体随后开始尝试利用第三方可持续认证的方式来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针对一般或大宗与资源利用密切相关的产品,如木材、纸、棉花、水产品等,因为这些产品在全球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而其原料生产或种养殖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自然资源保护的问题,包括毁林、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浪费和污染、误捕或过量捕捞海洋生物等,直接关系到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可持续认证的特点

可持续认证的特点是可追溯且关注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产品的原料必须来自可持续认证的经营单位,且加工、流通过程涉及的企业也需要得到产销监管链(COC)认证。认证标准覆盖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可持续性。其目的是对达到可持续认证标准的产品给予标志使用权,使通过可持续认证的产品在市场上能够与未获得认证的产品区别开来,给消费者以选择购买可持续产品的机会。通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鼓励更多的企业进行可持续认证,从而推动企业及所在的行业开展可持续的经营活动[2]。

森林认证是较早的综合考查企业在社会、环境、经济三方面的经营行为和绩效的可持续认证。为人类提供木质纤维的森林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但森林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一直是环保领域难以破解的谜题,也是可持续发展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虽然世界各国出台了很多森林保护方面的政策,但在原始森林最为丰富的国家,如一些热带地区的国家,缺少必要的资源和能力来实施相关政策,使得毁林和森林退化始终得不到缓解。而1992年的环境发展大会上世界各国未能就森林保护达成约束性条款,使呼吁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组织和机构不得不寻求其它解决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非政府组织、负责任的国际企业等提出尝试市场方式来解决森林保护的问题,即创建森林认证体系。森林认证体系遵从自愿的原则,通过第三方独立认证、认证标识使用和市场激励等手段提供了一个不依赖于政府资源和能力的方案,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能是更为有效的一种解决办法[3]。与政府政策不同的是,森林认证既不是一个自上而下,也非自下而上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它由愿意参与和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组织、机构和个人共同、平等参与,而其实施则由市场来承担[4]。

第一个森林认证体系是森林管理委员会(FSC)。它创建于1993年,是一个非盈利的非政府组织。FSC的全球标准有10个原则和34个标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本地区的FSC工作组,以民主平等协商方式,在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议事组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化的标准和指标。

除森林保护与人类对木材和纸张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人类还面临着很多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难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包括棕榈园开发导致的东南亚热带雨林减少、泥碳地破坏和温室气体排放;南美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造成亚马逊流域的毁林和土地退化;甘蔗、棉花种植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畜牧养殖中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暧;生物质能源开发中可能出现的土地转化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野生水产品捕捞过程中对海洋生态的破坏;等等。与这些产品相关的可持续认证也逐步建立起来,相关领域的企业、研究机构和各类组织已经行动起来。

农林牧渔领域的可持续认证虽然针对多种产品,但它们一般遵循共同的原则,即考量生产、加工、销售过程对生态、社会等诸方面的管理,同时要求经营活动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生态方面,多数认证体系对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珍稀和濒危物种栖息地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标准要求,相当数量的国际性可持续认证认可高保护价值区域(HCV)的概念,明确规定对HCV区域采取特殊的经营保护措施。对社会因素的关注重点是对当地社区生计和就业的影响,以及企业职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方面,通常要求遵循ILO的相关国际准则。同时,各认证体系一般认可企业所在国的法律,即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首先不得违反国家和本地区的法律法规。

2 农林牧渔领域可持续认证发展现状

可持续认证作为一种推动自然资源保护的市场手段,其自身的发展也遵循市场规律,允许自由竞争。在森林管理委员会(FSC)创建后不久,欧洲的林场主就创建了自己的森林认证体系(PEFC),后来逐渐将其发展为全球性的森林认证体系认可计划,即在一定的标准框架下认可各国和地区的森林认证标准,以此扩大其影响力。除国际性认证体系外,区域性的森林认证在北美有SFI体系,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芬兰等国也有自己的森林认证体系。农业和水产领域的认证目前以国际体系为主,但一些重要的产品生产国,如印度尼西亚作为最重要的棕榈油产地,建立了自己的可持续棕榈油认证体系。

农林牧渔领域的可持续认证在近年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截止到2012年2月,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的森林面积超过1.48亿hm2,PEFC认证面积达到2.45亿hm2。获得可持续棕榈油圆桌进程(RSPO)认证的棕榈油在认证开始后仅两年左右时间的2011年就达到了全球产量的10%;第一批负责任大豆圆桌进程(RTRS)认证的大豆也在2011年运抵荷兰销售;获得海洋管理委员会(MSC)可持续认证的野生海产品销售量也占到全球总销量的10%。表1列出了农林牧渔领域主要的国际性认证体系及其发展现状,同时给出了同一领域内的其它认证体系的名称。

农林牧渔领域的可持续认证产品已被纳入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采购名单中,或者纳入政府认可的可持续产品名单中,获得了进入这些市场的准入证。在英国,通过FSC和PEFC认证的木材和纸制品在政府采购评分体系中可以获得相应加分,伦敦奥运组委会LOCOG承诺使用森林认证的木材用于场馆建设;同时苏格兰政府对MSC野生海产品的认证给予大力支持,并专门任命两名官员帮助当地渔业企业进行MSC认证,目前已有当地5家企业获得认证,10家正在申请中。在加拿大,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机构要求其建筑所用的所有木材均须通过国际性或北美地区的森林认证。欧盟生物质能源条例认可RSPO认证的棕榈油作为能源进口欧盟。不容质疑的是,可持续认证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企业和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并把可持续发展这样宏观的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使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

表1 农林牧渔领域主要可持续认证体系及其发展现状Tab.1 Sustainability certification schemes in agricultural,forestry,husbandry and fishery industry and their development status

3 农林牧渔领域可持续认证面临的挑战

3.1 可持续认证体系的可信度参差不齐

目前,农林牧渔领域可持续认证体系的发展呈现出一个行业多体系、多层次的态势。森林认证发展时间较长,近二十年中已形成两个国际性体系和若干区域性或国家级体系,各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同时因为参与的组织和机构的代表性不同、标准严格程度不同、决策机构不同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同为森林认证的各体系可信度不同。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盟(World Bank/WWF Alliance)于2006年在问卷和试点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森林认证体系评估指南(FCAG),评估范围包括认证体系各项程序与国际惯例和相关标准的一致性、标准起草过程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决策透明度和公开报告的要求、认证过程的独立审核和利益相关方咨询等多方面。根据这一方法,国际非政府组织和研究机构多次开展各森林认证体系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出FSC认证是最为可信的认证体系,尽管它也有不足之处,而PEFC或区域性认证体系都不能达到FSC的可信度,主要问题包括:标准要求低、参与机构代表性不足、决策机制缺乏广泛参与等。

除森林认证外,其它领域的可持续认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国际性的负责任大豆圆桌进程(RTRS)认证与巴塞尔(Basel)标准和区域性的PROTERRA都对大豆开展认证,但RTRS容忍转基因大豆,而巴塞尔标准不认证转基因产品;对于毁林或破坏原始植被,RTRS要求企业有近期和中长期措施,并对高保护价值(HCV)区域进行判定,但另两个标准没有具体要求;三个体系在农药使用上的要求也区别非常大,难说哪个更严格。

3.2 可持续认证尚未全面实现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农林牧渔领域的可持续认证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认可,预期的保护自然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远未能实现。以森林认证为例,目前全球性的森林认证体系FSC和PEFC都已发展了近二十年,分别获得了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及政府的支持,但其认证的森林面积加在一起占全球经营性森林的1/3左右,大部分分布在欧洲、北美和俄罗斯等北方森林。在森林认证开展最广泛的瑞典,FSC和PEFC认证比例都很高,在经营单位水平上的影响已经显现,但景观水平上的生态影响还不明显[6]。

森林认证对热带森林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影响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近年FSC认证发展较快的刚果盆地,是仅次于亚马逊的世界第二大雨林[6],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但认证机构出于商业动机,在认证过程中经常采用较低的指标,使得获得FSC认证的林区在砍伐量的调减上幅度较小[7],不仅FSC的声誉受损,森林认证在热带雨林保护中的意义也一度引起广泛讨论。目前国际社会仍需要求助于政策的力量,如通过在气候谈判中引入REDD来激励热带发展中国家保护原始森林。可持续棕榈油、大豆、甘蔗、棉花等的认证刚刚起步,效果还有待观察。

3.3 可持续认证可能成为贸易保护的工具

目前的全球性认证体系基本都是由国际性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倡议发起的,体系的建立过程虽然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参与,但由于经费、语言、企业外向程度等多种原因,发展中国家在认证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度低于发达国家,使认证标准有时不能较好地反映发展中国家的现状,从而使认证在发展中国家的开展遇到较大的困难和阻力,甚至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对其有天然的反感。区域性或国家认证体系在全球推广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而且目前已有的区域性或国家认证体系的标准在严格度和可信度等方面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国际体系互认远远不够。

当前,一些国际性或区域性的可持续认证体系被纳入发达国家的政府采购或合法性贸易的认可范围内,虽然发达国家在合法性和可持续性方面的这类要求具有正面意义,可以促使企业实施对自然资源的合法和可持续使用,但如果发展中国家出口到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未能通过发达国家承认的可持续认证,则失去了参与竞争的可能性或降低了竞争力,甚至可能拒之门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发展中国家的部分企业和机构认为农林牧渔领域的可持续认证会演变为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工具,以此来挤压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市场空间。

3.4 消费者的认知度仍很低

虽然在发达国家消费者对可持续认证的产品有一定的认知度,但仍也有待增加。据海洋管理委员会(MSC)于2010年7月在欧美和日本等六个国家开展的最新调查发现,36%的受访者主动购买可持续认证的产品;56%的受访商家也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而且32%的受访商家不是很在意认证产品价格的提高,愿意想方设法采购可持续认证的产品。这项调查还发现,48%的受访者认为可持续认证有助于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然而,具体到认证产品,MSC的调查发现,近1/4的成年人认识MSC的标志,虽然是2008年9%的2.5倍,但仍只是成年人中的少数。在发展中国家,对农林牧渔类的可持续认证产品认知程度更低。宜家公司曾在其中国某市的卖场随机访问消费者,近十人中只有一人听说过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其他人完全不知道。

消费者作为市场中的决定力量,缺乏相关的意识和对认证产品的购买意愿,造成可持续认证这一市场机制无法充分发挥其预期作用,使得目前可持续认证产品的市场份额还很小。而面对全球几十亿的消费个体,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所需要的投入不是任何一个机构或政府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3.5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行可持续认证面临诸多困难

与消费者的决策相联系,企业在无法获得消费者对认证产品更强的购买意愿支持之前,很难获得开展可持续认证的动力,也就难以对经营行为做出改进来达到可持续的要求。如很多中国林业企业虽然对森林认证有所了解,但采取行动的非常少,目前获得FSC森林经营认证(FM)的只有二十余家,无法与中国数量巨大的森林经营单位相称,而获得认证的森林经营单位多数是因为下游采购商要求其提供FSC认证的木材用于出口。

对于决定开展可持续认证的企业来说,首先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规章制度,并建立明晰的档案管理,同时还要修订或增加与可持续经营相关的规划、人员和设备,甚至提高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并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和资源进行生态保护、与周边社区建立沟通和协商机制,从经营的各方面达到可持续认证标准的要求,最后还需要支付一定的认证费用,为认证机构提供所需的各项文件和材料,获得认证后每年要接受年度检查。应该说获得可持续认证是企业实施企业社会责任(CSR)的自觉行动,但会经历一定的时间,并且必须付出很多的努力。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而言,由于自身管理水平与可持续信证的标准差距较大,需要做出的改进很多,会需要更长时间的学习和准备,因而投入很大,面临的困难更多。如果没有外部项目或政府的支持,很难独立承担全部成本,并在短时间内达到认证的要求。

另外,处于产品供应链条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与其上、下游企业一道达到认证的要求,否则最终产品不可能以认证产品的身份提供给消费者,这对一般的企业而言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链条中只是从属地位,不具备对上、下游企业的选择权,即使企业认识到可持续的重要性并希望获得认证,其对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力也十分有限。

除此之外,由于可持续认证在全球的发展缺乏协调,各利益群体纷纷推动符合自身需要的认证体系,虽体现出了认证体系之间一定的竞争性,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但由于标准不统一、标志的含金量不同、主导的市场区域不同,又使很多企业难以在各体系之间做出选择,常常采取双认证,通过获得两个体系的认证标志来进入不同的市场区域。

4 可持续认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农林牧渔领域开展的可持续认证中推广范围较大的是森林认证。从2000年前后森林认证介绍到国内,到2011年底的十年间,我国通过FSC森林认证的面积达到250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1%左右。FSC的产销监管链认证在国内发展较快,包括香港在内已有2200余家企业获得了COC证书,但由于可持续经营认证的木材来源非常有限,获得COC认证的企业很少常年经营FSC认证的产品。

我国的森林认证体系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积极开展森林认证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此后中国森林认证体系(CFCC)标准体系建立,并通过试点于2011年正式启动,目前正在寻求PEFC的认可。CFCC的建立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定,已开展了十余个林业局的认证试点工作。

除森林认证外,在我国发展时间较长的是海洋管理委员会(MSC)认证,我国已有多家水产品加工企业获得其COC证书,并加工MSC认证的原料后出口,但我国国内海产品市场上没有MSC产品的销售,且加工企业也没有因加工MSC海产品而获得更多收益。刚刚在全球开展认证的体系,如负责任大豆圆桌进程(RTRS),其秘书处正在积极开展在中国南方的认证试点,良好棉花倡议(BCI)也在中国新疆进行试点。可持续棕榈油圆桌进程(RSPO)认证目前已介绍到国内粮油和生物质能源领域,但由于我国基本不自产棕榈油,全部依赖进口,所以重点应是鼓励中国企业进口认证的棕榈油,敦促化妆品、方便面、快餐食品行业使用经过认证的棕榈油。

总体而言,农林牧渔领域内的可持续认证在我国仍是新生事物,在国内市场上使用可持续认证标志的产品实为凤毛麟角。在国外公司开设的家居卖场,可以见到少量使用FSC标志产品,如地板;在蒙牛鲜奶的包装盒上,细心的消费者在2011年可以发现FSC标志,因为包装盒采用了FSC认证的纸浆;个别国外品牌的化妆品包装也印有FSC标志,同样是使用了认证的纸浆。然而,可持续认证产品尚未得到国内消费者的注意。企业对可持续认证的认识水平也较低,主要是关注认证能否带来经济效益[8]。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国的有关部门和一些企业已经介入到国际性牛肉、奶制品和水产养殖品等认证体系的建设和标准制定中。

5 农林牧渔领域的可持续认证在中国推广的必要性

虽然农林牧渔领域的可持续认证在全球发展过程中遇到一定的挑战,但其通过市场力量推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宗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如FSC森林认证获得了国际组织的广泛支持,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银行、国际基金组织(IFC)、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可持续认证正在发展成为行业行为规范。中国作为国际贸易的大国和重要的产品生产国,在农林牧渔领域推广可持续认证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中国是可持续认证涉及的农、林、牧、渔产品的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中国的木材制品出口和消费量居全球前列,棕榈油的进口量居世界第2位,纸张的生产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品养殖占全球总产量的1/3,居世界第1位,大豆进口量居世界第一。由于自身资源的限制,中国在这些产品领域大量进口原料,如木材来自北美、澳洲、俄罗斯、南美、东南亚、东非和刚果盆地等;棕榈油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来国家;大豆的进口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这些原料的很多主产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甚至是地球上最后的原始生境,如非洲的刚果盆地、东南亚的婆罗洲、南美的亚马逊、俄罗斯远东地区等,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企业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对这些地区原始森林和雨林地区进行大规模破坏后出售木材、或是把原始生态区转变为大豆或棕榈的种植园,使大批动物流离失所,大量物种灭绝。这种毁林行为还加剧了全球的气候变化,因为每年全球由于森林砍伐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总排放量的15%,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些地区的原始林破坏。同时,这些地区的当地人群往往以森林等自然资源为生,农业或其它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常会造成原住民丧失其生计来源,甚至影响到当地文化的传承。

由于中国在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大宗产品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国际贸易又与全球重点生态区域密切联系,中国始终是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点话题。虽然中国农林牧渔类原料或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地自身管理水平较低,当地政府、企业、甚至社区对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由于相当数量的产品最终进入中国,中国不可避免地背负了加剧当地自然资源破坏的骂名。

因此,当中国的原料来源与地球上的重点生态区域联系起来后,中国的生产、消费和贸易行为对全球自然资源保护的影响则不可小视,中国在农林牧渔领域的贸易中对原料或产品可持续性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原料产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对中国建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十分重要。

第二,虽然中国农林牧渔大宗产品的消费总量很大,但消费总量中很大一部分用于出口,特别是林产品、海产品和水产养殖品。这些产品的主要目的国在欧美、日本等,而这些地区正是可持续认证认知度最高的地区。如在美国,森林认证产品符合雷斯法案修正案的要求可以顺利入关。在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敦促下,欧盟正在考虑将森林认证纳入木材尽责调查法案的认可范围内。通过RSPO认证的棕榈油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出口欧盟,获得了欧盟的认可。因此,中国的农林牧渔出口产品在面临汇率压力、成本压力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同时,其实还面临着来自可持续认证领域的压力。中国目前很多企业开展森林认证,主要的驱动力就是国外市场的订单要求FSC认证的产品,而这一趋势日趋明显,如澳大利亚的 Guns、智利的Arauco、瑞典的S dra、美国的IP等国际著名的林纸企业都在其网站或年报中承认市场对FSC认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大。所以,中国在出口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在可持续认证方面要做出相当的努力,才能有效应对欧美市场对进口产品的要求。

第三,经过近二、三十年来国际社会的努力,农林牧渔领域的可持续认证已经成为很多跨国公司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内容。如林纸领域的宜家家居、利乐公司、UPM等等,承诺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全部木材或纸浆原料来自FSC认证的森林;使用棕榈油的企业,如麦当劳、联合利华等,承诺到2015年全部使用RSPO认证的棕榈油;沃尔玛这样的连销零售企业则针对性其销售的木制品、海产品、水产品和使用了棕榈油的产品都承诺要逐步达到可持续认证的要求。这些跨国公司要实现全球承诺,其在中国的采购或生产、销售行为必须同样达到承诺水平,也就意味着其在中国的供应商、贸易伙伴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自身管理和经营的可持续性并达到可持续认证的标准,否则很有可能被淘汰而失去相应的商业机会。这类中国企业即使不直接出口,仍需要开展可持续认证。

第四,中国目前资源短缺,如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8、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国内自然资源供给远远低于需求的增长,才导致大量进口,因此国内资源的利用同样要求进行可持续开发。虽然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如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但从市场角度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手段还需完善。推动和开展可持续认证可以在重要的农林牧渔产品的生产经营中发挥平衡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效益的作用,给企业设定较高的经营标准,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同时逐步实现国内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 在中国农林牧渔领域推广可持续认证的政策建议

可持续认证对于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可以从市场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问题,为政策手段提供重要补充。另外,可持续认证遵循自愿原则,是利益相关方共同认可的行业可持续规范,所以中国政府、企业和相关组织都可以积极参与和推动可持续认证在中国的发展,使这一市场手段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但是,由于目前农林牧渔领域多数可持续认证体系产生于国际社会,在中国的社会认知度和政府认可度不高,所以推动可持续认证在中国的发展还要付出很多努力。

首先,要正视可持续认证在农林牧渔领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并将其纳入政府信息网络。行业主管部门,如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商务部、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等可以主动了解各自领域的可持续认证体系的宗旨、结构、标准和全球的进展,对各体系在标准、决策机制、认可程序、透明度、可信度及市场认可度等方面做出评价和判断,使可持续认证这一非常活跃的市场机制纳入政府部门的信息网络,并随时掌握中国企业的参与度和企业面临的困难,这样不仅可以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也可以为政府间磋商和对话提供一定的帮助。

第二,鼓励国外可持续认证体系到中国开展认证。由于可持续认证在我国仅处于启步阶段,甚至很多在国际上也只刚刚完成试点进入认证阶段,所以国家监管部门对其审查和认可的程序应充分考虑这类认证的特点和其所处的阶段。对于刚刚启步的认证体系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时限内降低对专职审核员数量、认证机构注册费等方面的门槛,使国际、国内有资质的机构能在中国开展认证试点,以此使中国企业增加对这些认证体系的了解。与此同时,对试点认证体系每年的认证规模做出相应的限制,确保在启步阶段工作既得以开展,又不会发展过滥。在启步阶段结束后,根据对认证机构的评估做出下一步决定。

第三,鼓励国内可持续认证体系与国外体系的公平竞争。目前农林牧渔领域存在的可持续认证体系多数产生于国外背景,虽然对于中国的管理水平来说一般具有方向上的前瞻性和实践上的指导性,但由于中外在文化背景、管理体制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国外体系在中国的推广往往有较大难度。而国内一些政府部门或协会已认识到认证的意义,牵头建立中国自己的可持续认证体系,如中国的森林认证体系(CFCC)。作为市场手段的可持续认证本身需要在竞争中发展,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为国内外体系之间的公平竞争搭建平台,完善相关的规则,并鼓励国内外体系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允许中国形成多体系并存的局面,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和市场要求做出独立的选择。

第四,鼓励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新兴体系的建立。虽然国际上已经有一些较为成熟的可持续认证体系,但更多的认证仍在酝酿中,如奶制品可持续认证、牛肉可持续认证等,已具备雏形的体系也需要进行组织架构、标准体系及认可和监管机制的完善。为避免出现国际性体系忽视中国国情和企业现状的情况,并尽可能将中国的良好操作范例和管理规程介绍到国际社会,应该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积极参与认证体系的建设,甚至加入到标准起草的技术小组,不仅可以使全球标准在中国有更好的适应性,还可以把中国的管理和技术国际化,减少企业在认证过程中不必要的负担,也更利于获得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

第五,政府是各类产品的重要消费者,因此应主动增加对可持续认证产品的消费。在政府采购中应充分考虑认证产品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现阶段可持续认证产品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在评分体系中对认证产品给予额外加分,助其在竞争中胜出。待可持续认证产品较为丰富,可供选择的余地足够大时,甚至可以将可持续认证作为基本要求,即所有政府采购产品都必须是经过可持续认证的。政府采购对企业而言是最直接和有力的市场信号,对于引导农林牧渔领域向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References)

[1]Kiker C F,Putz F E.Ecological Certification of Forest Products:Economic Challenges[J].Ecological Economics,1997,20:37 -51.

[2]Maletz O,Tysiachniouk M.The Effect of Expertise on the Quality of Forest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The Case of FSC Forest Certification in Russia[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9,11:422-428.

[3]Ebeling J,Yasue M.The Effectiveness of Market-Based Conservation in the Tropics:Forest Certification in Ecuador and Bolivi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90:1145 -1153.

[4]Hain H. Social, Ecologicaland EconomicImpactsofForest Certification:Case Study of FSC Certified Esonian State Forest Management Center[D].University of Tartu,2005.

[5]Johansson J,Lidestav G.Can Voluntary Standards Regulate Forestry?—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in Sweden Forest[J].Policy and Economics,2011,13:191 -198.

[6]Endamana D,Boedhihartono A K,Bokotoet B,et al.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 Congo Basin Forest Landscape[J].Tropical Conservation Science,2010,3(3):262-281.

[7]Cerutti P O,Tacconi L,Nasi R,et al.Legal vs.Certified Timber:Preliminary Impacts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in Cameroon[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FORPOL -00740;No of Pages 7,2010.

[8]Chen J,Innes J L,Kozak R A.An Exploratory Assessment of the Attitudes of Chinese Wood Products Manufacturers Towards Forest Certification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1,92:2984-2992.

Promote Natural Resource Protection in Agriculture,Forestry,Husbandry and Fishery Industry through Sustainability Certification

HAN Zheng
(China Programme Office of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Beijing 100006,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common pursuant in the international world among governments and industries after the 1992 Rio Conference;but now after 2 decades,the conflict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ill exists,in particular,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agriculture,forestry,husbandry and fishery industries still need promoting.Being an important consuming and trading country of agriculture,fishery,husbandry and fishery commodities,China is able to play a more proactive role in global natural resource sustainability while enhancing sustainability in domestic natural resource development.Sustainability certification is an effective market tool to tackle the conflict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it has covered quite a number of commodities in agriculture,forestry,husbandry and fishery industry,showing a strong fast-growing trend in the world.However,sustainability certification is not widely recognized in China among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neither is its role in directing companies to practic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as a market mechanism.Therefore,this study’s objective is to conduct an in-depth analysis on sustainability certification and provide policy recommend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utilize certification as a market driver in agriculture,forestry,husbandry and fishery industry.This study first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mpacts of sustainability certific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by emphasizing that certified products of timber,palm oil,wild fish have become a part of the global trade as supported by many consumers in Europe,North America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or regions.After affirming that certification has made quite some progress in motivating companies and consumers,and brought about ecological impacts on promoted the positive effect in resource protection,the study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that sustainability certification is facing in agriculture,forestry,husbandry and fishery industry,pointing out that the expected conservation impacts are not fully achieved,and the competing certification schemes targeting the same commodity are not equally credible.The study result shows that the difficulties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certifi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main challenging,which has impeded the ecological impacts in many biodiversity-rich areas.Based on the analysis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the study listed the pressure that Chinese agriculture,forestry,husbandry and fishery industry are bearing both domestically and abroad,especially due to the fact that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untries in global trade,and China’s commodity imports are often from places of high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Building upon the linkage between China and priority eco-regions in the world via commodity trade,the study confirms that it is imperative to promote sustainability certifica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enhance China’s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further executing the leverag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natural resource protection,and ensure the long-term profit of Chinese companies in overseas businesses,as well as secure domestic natural resource sustainability.The study suggests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sustainability certification,and information/cases should be collected and compiled as inputs for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s and guidance to companies and busineses.Secondly,it is wise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encourage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ustainability certification schemes to practice auditing in China and try its best to ensure fair competition among schemes.Besides,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encourage experts,companies and associ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global sustainability certification schemes to internationalize best Chinese practices.Last but not the least,the Chinese government needs to give priority to certified sustainable products in government purchasing in order to push companies to take ac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s government consumption can give a strong signal to the socie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ertification;natural resources;protection

X24

A

1002-2104(2012)05-0066-08

10.3969/j.issn.1002-2104.2012.05.012

(编辑:温武军)

2011-10-09

辜胜阻,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创新与高技术产业经济等。

王敏,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与高技术产业经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173162)。

猜你喜欢
森林领域体系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