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大建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上海200092)
绿色经济新理念及中国开展绿色经济研究的思考
诸大建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上海200092)
联合国里约20周年世界峰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倡导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的概念最早在1989年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提出,但现在的绿色经济却具有全新的意义。本文基于参加联合国有关绿色新政和绿色经济的政策咨询和研究报告,论述了绿色经济的基本背景、三重效益、研究模型以及绿色经济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对如何开展中国绿色经济研究进行探讨。首先,文章认为在深入探讨绿色经济前,需要了解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基本背景,明确为什么要发展绿色经济、什么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绿色经济,以及怎样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三个基本问题。其二,绿色经济与褐色经济的情景模拟表明,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更好的三重底线效益。联合国的T-21模型对过去40年(1970-2010)及未来40年(2010-2050)进行了绿色情景与褐色情景两种模拟,认为在自然资本的环境收益方面,绿色经济发展情景下自然资本的退化得到了基本遏制,而褐色经济发展情景下自然资本的退化会进一步增强;在物质资本的经济收益方面,绿色经济发展情景下,2020年以前经济增长率(2.5%)会低于褐色经济(3%),但从长期平均增长率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2.5%)可以带来比褐色经济发展模式(2%)更好的经济增长;在人力资本的社会效益方面,在2030年以前绿色经济发展情景下就业机会有小幅减少,但长期来看,绿色经济能够创造与褐色经济同样多的就业机会,甚至可以有小幅的增加(0.6%)。其三,绿色经济研究模型表明,绿色经济投资于自然资本可以实现所需要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本消耗的脱钩。绿色经济假说是:将资金投资于提高资源能源效率与扩大自然资本两个方面,是否能够导致更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于该理论假设,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将自然资本引入生产函数,建立了Threshold-21模型,证明绿色经济即投资于自然资本可以实现所需要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本消耗的脱钩。其四,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同时能够增加生活质量。绿色经济假说,强调了绿色投资对生活质量有正的影响。通过生态绩效模型、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典型案例研究等三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减少自然资本消耗可以减少生态环境的治理成本和维护成本、维持与增加自然资本对人类的功能;可以提高自然资本的生产效率,用较少的自然资本投入达到社会稳定所需要的人造资本;可以提高人造资本的服务效率,用一定的物质存量为更多的人服务。其五,开展深化中国绿色经济理论与绿色发展模式的系统研究。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倡导的绿色经济可以给我们发展中国的绿色经济带来新的启示,笔者认为对中国绿色经济理论与绿色发展模式开展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应该包括理论内涵、实证分析、发展情景、行动领域、政策体系等五个依次递进、前后照应的研究模块。
绿色经济;联合国;研究模型;三重效益底线;生活质量
2012年6月,联合国将在巴西里约召开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以纪念可持续发展20周年,同时拟提出未来20年深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其推进可持续发展新思路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倡导绿色经济。虽然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早在1989年就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但现在的绿色经济却具有全新的意义。联合国环境署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研究绿色经济,当时提出用绿色新政拯救金融危机的策略,随后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并编制了里约大会报告《迈向绿色经济》[1]。自2008年以来,笔者多次参加联合国有关绿色新政和绿色经济的政策咨询及绿色经济报告出版前后的研讨。基于联合国有关绿色新政和绿色经济的政策咨询和研究报告,本文论述了绿色经济的基本背景、三重效益、研究模型以及绿色经济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对如何开展中国绿色经济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联合国有关绿色新政、绿色经济的研究报告,涉及到绿色经济的理论基础、效益分析、行动领域(效率领域、生态领域、城市领域等)、政策支持(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国际社会)及绿色经济的国家差别等重要内容。在深入探讨绿色经济前,首先需要了解当前绿色经济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
1.1 为什么要发展绿色经济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相关论述表明[1-3]:过去40年(1970-2010)的发展是以褐色经济为主导的,世界经济和各国发展在物质财富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自然的崩溃与社会的分化。例如,过去25年世界经济翻了两番,但是生态服务有60%出现退化,21世纪第一个10年让世界明显地看到了过去40年褐色经济导致的重重危机。如果世界经济继续沿着褐色经济的道路进行,那么到下一个40年(2010-2050),我们将遭遇越来越严重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稀缺的Peak和Gap等问题,如能源供给能力达到高峰但仍与需求增长形成缺口,二氧化碳供给能力与需求增长形成缺口(二氧化碳排放的极限是450 ppm),水资源供给能力与需求增长形成缺口(只能满足60%)等。因此转向绿色经济是必须要走的道路。绿色经济可以保持物质财富增长不一定要以环境风险和社会分化的日益加剧为代价。联合国的有关模型研究表明,如果每年投入全球GDP的2%(1.3万亿美元)于绿色经济领域,经过近10年的过渡,在2020-2050年间可以具有比褐色经济好的经济产出,同时不会导致自然退化甚至促进生态改进。例如,到2050年减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到2030年减少50%的森林砍伐。如果说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褐色经济全面危机的10年,那么第二个10年就是经济转型的10年,绿色经济可以从2020年开始进入收获的阶段(见表1)。
表1 从褐色经济到绿色经济的转变(2010-2050)Tab.1 Transformation from Brown Economy to Green Economy(2010-2050)
1.2 什么是所需要的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之所以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够不导致自然衰退的发展,是因为其是通过投资于自然资本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因此褐色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区别就在于资本配置的不同。在褐色经济中,经济发展的资本被重点配置在消耗自然资本以及减少就业机会(人力资本)的领域。例如,过去20年大量资本倾注于房地产、化石燃料、金融资产等部门。与此相对,绿色经济则要求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和减少自然资本消耗来实现经济发展,强调把主要的资本投资在10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工业效率、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旅游、废弃物处理以及农业、渔业、水资源、森林(世界近13亿人的生计依赖于自然农业)等。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是绿色经济的当然组成。其中,低碳经济可以看作是能源流意义上的绿色经济,要求大量使用清洁能源,提高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吸收经济过程出口的碳排放;循环经济是物质流意义上的绿色经济,要求减少自然资源的输入,加强物品的重复利用,在经济的输出端将废弃物重新转化为资源。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人类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双重挑战(见图1),都离绿色经济很远。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发达国家需要在不损害生活品质的同时减少生态足迹,发展中国家需要提高生活品质但同时要控制生态足迹的大幅度增加。
1.3 怎么样促进绿色经济
联合国的研究强调,发展绿色经济需要从观念、政策、技术等几个方面多管齐下,采取系统的方法才能使得未来40年的发展走上绿色经济的轨道。一是在观念上需要打破两个长期来阻碍绿色经济发展的思想,即关于环境与经济之间此消彼长的认识(传统经济学强调的环境库茨尼茨曲线助长了这种认识),关于绿色经济只有富裕国家才做得到或者绿色经济是富裕国家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认识。二是在政策上要转变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投资政策以及其他激励机制。对于政府来说,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逐渐淘汰陈旧的补贴(例如2008年世界化石能源享用的价格和生产补贴达到了6 500亿美元),提供新的激励机制为更绿色的产品搭建平台,加强绿色经济的市场基础设施与市场化机制,重新确定公共投资的方向,实现政府绿色采购等。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加强的政策措施,包括理解并评价各个经济领域绿色过渡的切实机会,提高融资水平以响应政策改革与市场价格信号。三是在技术上大力促进第六次创新长波即绿色创新长波为内容的技术创新。研究创新的绿色经济学家认为,以50年为一周期的世界经济长波正在进入第六个周期,这个周期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创新以提高稀缺自然资本的生产率为标志,低碳能源技术和各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是绿色经济长波的主要部分(见图2)。
图2 世界创新长波和绿色经济创新Fig.2 Waves of innov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of Green economy
借鉴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底线观念来比较绿色经济与褐色经济的优劣,特别是在环境、就业、增长三个方面的差异。联合国的 T-21模型,研究了过去40年(1970-2010)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情况,对未来40年(2010-2050)做了绿色情景与褐色情景两种模拟,研究结果证明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更好的三重底线效益(见表2)。
2.1 绿色经济的环境收益(自然资本方面)
按照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在环境收益方面(见表2),2050年能源消耗比2010年减少40%(可再生能源比重增加到30%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减少50%(从目前的300亿t减少到200亿t以内,排放浓度控制在450 ppm,有可能将温度上升控制在2℃以内)、水资源消耗减少20%,生态足迹减少50%,林地增加20%。而按照褐色经济发展模式,自然资本的退化不仅得不到扭转,而是进一步增强,如二氧化碳排放将会增加到500亿t(比现在增加60%左右)。
2.2 绿色经济的经济效益(物质资本方面)
采用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如果每年将全球GDP的2%投资于绿色部门,其中50%以上投资于改变传统部门(工业、建筑、交通等)的能源效率。虽然短期内即在2020年以前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会低于褐色经济(绿色经济增长率是2.5%,褐色经济增长率为3%),但是从长期看可以带来比褐色经济更好的经济增长(绿色经济平均增长率是2.5%,褐色经济平均增长率是2%)。而沿袭褐色经济的发展模式,虽然在2020年以前仍然可以惯性增长,但是在2020年以后则可能大幅度下降,并且在2040年左右出现明显衰退(1.5%)(见图3)。
2.3 绿色经济的社会效益(人力资本方面)
采用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见图4),虽然褐色经济部门的就业会减少,但是绿色经济部门的就业会增加,例如绿色能源与能源效率部门的就业到2050年会增加20%。总的来说,绿色经济能够创造与褐色经济同样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就业净变化为零,甚至可以有小幅的增加(0.6%)。分阶段来看,在2030年以前因为减少资源摄取部门,就业机会有小幅减少,但是2030年以后就业机会则可超过褐色经济的情况。因为褐色经济的就业会因为2030年的资源环境稀缺得到遏制。
表2 绿色投资和褐色投资的效果比较(联合国环境署,2011)Tab.2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een invest and Brown invest(UNEP,2011)
图3 绿色经济和褐色经济的不同增长情况(联合国环境署,2011)Fig.3 Trends in GDP growth under the green economy and brown economy scenario(UNEP,2011)
图4 绿色投资占全球GDP 2%情景下能源部分就业总人数(联合国环境署,2011)Fig.4 Total employment in the energy sector under the G2 scenario(UNEP,2011)注:约一半投资用于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领域
联合国的绿色新政和绿色经济研究,不仅具有政策性的意义,而且具有理论性的意义。多年来人们对绿色经济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视角,即新古典经济学的弱可持续性研究视角和稳态经济学的强可持续性视角。前者强调自然资本的可替代性和技术至高无上的作用,后者强调自然资本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和技术在生态方面的有限性。新的绿色经济观念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强可持续性的观念,并且把这样的思想很好地模型化与操作化[1]。
3.1 基本假说
褐色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基于传统投资的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自然资本的退化与社会问题的发生,这是典型的并钩发展。因此,绿色经济的假说是:如果将资金投资于自然资本(主要是提高资源能源效率与扩大自然资本两个方面),是否能够导致更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果是这样,就可以回答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两个困惑,即保护环境会牺牲经济增长以及绿色发展只有达到发达状态才有可能(传统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所强调的问题)。围绕上述假说,绿色经济的研究将自然资本引入生产函数,表示自然资本既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也是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因为过度消耗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反过来将受到自然资本稀缺的约束。绿色经济的理论,强调自然系统对于经济系统具有包含性,经济增长的物质规模受到自然能力的限制,绿色经济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绝对脱钩的经济。
3.2 情景模型
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在以上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Threshold-21模型,表示21世纪对人类来说将要进入一个生态门槛时代。在研究过去40年(1970-2010)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基础上,设立“一切照常”(BAU)与绿色经济(Green)两个基本情景。前者沿袭以往的投资趋势,后者要求改变投资的方向。由此讨论未来40年(2010-2050)进行绿色投资与非绿色投资(进一步设立投资1%和2%的子情景,目前对于化石能源部门的补贴就有6 5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情况下,是否出现所要求的自然资本消耗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脱钩。其中,绿色投资主要包括资源效率与低碳发展(后者包括可再生能源、工业能效、交通能效、建筑能效等四个部门)两个方面(见表3)。
3.3 模拟结论
通过模型模拟,证明绿色经济即投资于自然资本可以实现所需要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本消耗的脱钩。其中有的是绝对脱钩,例如二氧化碳相对于2010年可以减少50%(从当前的300亿t减少到200亿t),总的排放要远远低于2010年水平甚至1990年水平;有的是相对脱钩,例如化石能源消耗相对于一切照常情景可以减少40%,水资源消耗可以相对减少20%,虽然总的消耗仍然要高于2010年的水平。同时经济增长与社会就业也有较好的结果。虽然短期内经济增长与社会就业会减少,但是中期(2020年以后)和长期来看(2030年以后),经济增长可以优于褐色经济的日益退化趋势(从2011-2020年的2.7%到 2020-2030年的 2.2%退到 2030年以后的1.6%),就业水平至少可以与褐色经济相抗衡(见表4)。
表3 绿色投资在10个主要部门的分配(联合国环境署,2011)Tab.3 Allocation of green investment across 10 sectors(UNEP,2011)
3.4 政策建议
由于基于情景模拟的研究结果证明绿色经济优于褐色经济,因此建议从2011年起每年提取2%的全球GDP于10个绿色部门(4个自然资本保护部门为0.5%和6个资源效率提高部门为1.5%),为了实现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目标,其中1.25%强的投资比重是在与低碳发展有关的部门(可再生能源以及工业、交通、建筑等能效部门);建议花10年(2011-2020)左右的时间实现绿色转型,然后在2020年起进入自然门槛限制下的绿色经济的常规发展时代;建议政府公共部门、企业与消费者等私人部门、国际社会应该改变投资政策,将现在投资于传统部门的资本并扩大新的投资,转向自然资本再生产与提高自然资本效率。
绿色经济的研究,不仅要证明绿色投资有利于经济增长即发展绿色经济是可能的问题,而且需要证明绿色投资是否能够同时增加生活质量的问题。因为与经济增长上认为绿色投资肯定影响经济增长的传统概念一样,在社会发展上也存在着物质消费增大才有利于生活质量的传统看法。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强调并且证明,非物质消费主义的社会可以达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4.1 研究假说
设绿色投资为自变量,生活质量为因变量,基本假说就是绿色投资对生活质量有正的影响。基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或者生态经济学的理论,进一步考虑有三个中间变量,即投入到经济社会系统的自然消耗(这是自然资本的损失),自然资本的物质产出即人造资本的累积(即生产效率),人造资本创造的服务(即服务效率)。于是,除了基本假说之外,可以建立两组进一步的假说:即绿色投资对于减少自然资本消耗、增加生产效率与服务效率有积极的影响;减少自然资本消耗、增加生产效率与服务效率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4.2 研究方法
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检验以上的假说。方法一是对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绩效模型进行变形,设研究模型为:生活质量(HDI)=HDI/GDP×GDP/EF×EF,其中GDP/EF×EF=GDP实际上就是绿色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这里的EF可以是人均生态足迹,表示人均消耗的自然资本,可以用联合国、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银行等国内外有系统性的指标与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方法二是对以上的研究逻辑采用结构方程的研究模型,围绕生活质量、绿色投资、自然资本消耗、自然资本的生产效率、人造资本的服务效率等五个变量进行研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与路径分析。方法三是选择少数几个有比较性的案例,例如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开展研究,特别是要比较研究有同样的人文发展指数却有不同的生态足迹的发达国家的情况(例如欧日与美加等的比较)、或者有同样的生态足迹却有不同的人文发展指数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中国与同类国家的比较),按照以上的逻辑给出因果关系的解释。
表4 绿色投资和褐色投资的情景模拟和主要指标(联合国环境署,2011)Tab.4 Main indicator,BAU and green investment scenarios(UNEP,2011)
4.3 预期发现
采用以上的研究逻辑,期望的发现是生活质量与三个因素有关。类似于人均经济水平与人均资本投入和资本生产率有关的经济增长研究,在绿色投资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中,依靠自然资本投入提高生活水平的程度有粗放型与集约型之分。当自然资本投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时候,就需要控制自然资本的消耗,更多地转向依靠自然资本的生产效率与服务效率来提高生活质量。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然资本的数量型投入来推动的,当前的问题是人均生态足迹即人均自然资本投入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世界阈值,因此需要从依靠自然资本的投入转向提高自然资本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效率。
4.4 政策启示
一是减少自然资本消耗可以减少生态环境的治理成本和维护成本,维持与增加自然资本对人类的功能(资源供给的、污染吸收的、生态愉悦的)。这是当前资源环境管理应该讨论的问题。政策重点是投入到社会经济系统的自然资本不要超过自然的承载能力,要采取资源环境消耗的总量控制政策。如果超过,就会大规模降低自然资本的服务水平甚至达到无法扭转的状态,结果从自然方面严重影响社会的生活质量。二是提高自然资本的生产效率,使同样的自然资本消耗有更多的人造资本产出,或者用较少的自然投入达到社会稳定所需要的人造资本。这涉及到所生产的人造资本的精巧性(相对于笨重性)、耐用性(相对于短命性)与循环性(相对于一次性)等技术创新方面,因为这样的物品有着较高的自然生产率,这是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应该讨论的问题。三是提高人造资本的服务效率。这涉及人造资本服务的公平分配问题,要求用一定的物质存量为更多的人服务而不是少数人享受。因为前者可以导致更多的社会总福利,而在后者的情况下所得到的边际福利是递减的。例如在实践中,强调发展公共交通而不是私人交通,发展公共保障房而不是高价的商品房,发展各种具有共享性的公共服务而不是私人性的奢侈服务,就是基于这样的道理。如果在自然资本没有限制的时代,不同穷富状态的人群在遵守帕累托原则的条件下(所谓利己不损人),可以各自通过增大物质拥有与消费来提高生活水平的话,那么在自然资本消耗受到限制的时代,就需要控制高端人的物质消费和保证低端人群的基本消费了(需要遵循希克斯原则)。这是绿色投资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非技术经济方面的表现。当前在政策上的一个创新做法,就是增加对资源环境消耗的税收(包括对过度消费的税收),减少对人力劳动收入的税收(减少对劳动所得的税赋),通过税收结构的调整而不是税收总量的增加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国当前的结构性减税工作,应该包含这样的意义。
如果中国过去30年(1980-2010)的发展可以称之为经济版,那么中国未来30年(2010-2040)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民生版,开展中国绿色经济的研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需求。我国需要把过去10年来发展循环经济(2001年以来)与低碳经济(2006年以来)的经验,延伸并提高到有关绿色经济的整合性研究上来。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倡导的绿色经济可以给我们深化发展绿色经济带来新的启示,笔者认为对中国绿色经济理论与绿色发展模式开展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可以包括理论内涵、实证分析、发展情景、行动领域、政策体系等五个依次递进、前后照应的研究模块。
(1)理论内涵研究模块。研究和阐明绿色经济的一般意义是在关键自然资本存量保持一定的情况下提高人的福利,在此基础上强调中国绿色经济的特殊理论内涵。相对于发达国家是用过度的自然资本消耗实现了人类发展,因此发展绿色经济是要在保持人类发展水平不降低的同时重点降低生态足迹,中国的绿色经济研究重点是要说明如何在不超过世界可接受水平的生态足迹条件下实现大规模的但是有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基于中国发展C模式的中国绿色经济理论与绿色发展模式的系统理论[4]。
(2)实证分析研究模块。基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和绿色经济的资源生产率、单位经济产出的人类发展、生态福利绩效等概念和指标,研究中国过去30年(1980-2010)经济增长的生态经济绩效和生态福利绩效,分析中国过去30年高速经济发展的模式类型与特征。通过比较中国生态消耗、经济增长、福利增长三种增长的状况,讨论经济增长与环境消耗、经济增长与福利提高的关系,检验理论内涵研究中提出的中国绿色经济观点,为研究中国未来30-40年的绿色发展情景提供实证材料。
(3)发展情景研究模块。运用情景分析方法研究中国未来绿色发展的适宜模式,研究到2020年和2050年中国能源与二氧化碳排放、水资源、土地消耗、固体废弃物、生态绿色空间等主要自然消耗因子的不同发展情景,分析中国绿色发展C模式的合理性与具体内容。研究中国在适宜情景下所需要的经济增长速度与生态足迹增长速度,提出中国提高资源生产率的倍数模式,提出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消耗脱钩的发展模式,建立可以长期进行后续研究的绿色经济数据库。
(4)行动领域研究模块。运用所建立的中国绿色经济模型与评价指标,研究中国绿色发展C模式在工业化、城市化、生活方式等领域中的表现形式。运用多年来国内学者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紧凑城市、绿色消费等方面的研究积累,提出基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新型工业化模式,基于紧凑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模式,基于功能消费的新型现代化模式,分析研究中国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在这些领域的典型案例。
(5)政策体系研究模块。研究与中国绿色经济理论与绿色发展模式相匹配的政策工具,通过案例研究与数据统计分析不同政策可以达到的资源生产率的效果。讨论政府规制、市场机制、社会参与等三类政策对于绿色经济行动的作用与表现,提出基于规模控制、公平分配、效率改进的绿色经济集成政策,讨论当前的政策如何向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进行创新与转型。
References)
[1]UNEP.TowardsaGreen Economy: Pathwaysto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EB/OL].2011.http://www.unep.org/greeneconomy/Home/test/tabid/29808/Default.aspx.
[2]UNEP.Decoupling Natural Resource Use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from Economic Growth[EB/OL].2011.http://www.unep.org/publications/search/pub_details_s.asp?ID=6195.
[3]OECD.Towards Green Growth[R].Paris:OECD,2011.
[4]Zhu Dajian,Wu Yi.Plan C:China's Development under the Scarcity of Natural Capital[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 and Environment.2007,(3):3 -8.
New Concept of Green Economy and Consideration of Deepening Green Economy Studies in China
ZHU Da-jian
(Institut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One of the themes of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UN Rio Summit Conference to be held in June,2012 is to advocate green economy.The concept of green economy was proposed as early as in 1989 by Pearce,a British environmental economist,but the present green economy has a completely new significance.The present paper,based on UN policy consultation and research reports on green new deals and green economy,expounds on the basic background,triple benefits,and research models of green economy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green economy and quality of life,and discusses how to deepen green economy studies in China.First,the paper considers that before making a further exploration of green economy,it is needed to know the background of developing green economy,and define the three basic questions:why to develop green economy,what is the green economy that we need and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Second,the scenario simulations of green economy and brown economy show: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has a better triple bottom-line benefit.The UN T -21 model made two simulations of green scenario and brown scenario for the past 40 years(1970-2010)and the future 40 years(2010-2050),believing that with regard to environmental profit of natural capital,in the scenario of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retrogression of natural capital has been basically curbed,while in the scenario of brow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trogression of natural capital can be further intensified.With regard to the economic profit of material capital,in the scenario of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 rate(2.5%)before 2020 will be lower than that of brown economy(3%).In terms of the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rate,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2.5%)will be able to bring a better economic growth than the brow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2%).With regard to the social effect of human capital,in the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scenario before 2030,employment opportunity will decrease by a small margin,but in the long run,green economy will create as many opportunities as brown economy,and can even increase by a small margin(0.6%).Third,the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shows that investment of green economy in natural capital can realize the decoupling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ed from the consumption of natural capital.The hypothesis of green economy is:whether or not capital investment in the two aspects of raising resource and energy efficiency and expanding natural capital can lead to a bette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Based on this theoretical hypothesis,the United Nation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ave introduced natural capital into production function,and constructed the Threshold -21 model to prove that green economy,e.g.investment in natural capital,can realize the decoupling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consumption of natural capital.Fourth,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an not only benefit economic growth,but also increase quality of life.The basis hypothesis of green economy is that green investment has positive effect on quality of life.Through the three means of ecological performance model,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d typical case analysis,related studies show:to 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natural capital can reduce the governance cost and maintenance cost of eco-environment,and maintain or increase the function of natural capital to the mankind;it can rais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natural capital and reach the artificial capital needed for social stability with less natural input;it can raise service efficiency of artificial capital and serve more people with a certain amount of stock of materials.Fifth,systematic studies on the theory of China's green economy and green development modes should be carried on.Green economy advoca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can bring new enlightenment to China in developing and deepening green economy.It is believed by the author that systematic studies on the theory of China's green economy and green development modes can include the five modules:theoretical implications,empirical analysis,development scenarios,field of action and policy systems,and these should be done progressively,successively and consistently.
green economy;the United Nations;model;tripple-bottom-line benefits;quality of life
F062.2
A
1002-2104(2012)05-0040-08
10.3969/j.issn.1002-2104.2012.05.008
(编辑:王爱萍)
2012-05-03
李琳,博士,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副首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