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贤刚 周海林
(1.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2.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北京100038)
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曾贤刚1周海林2
(1.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2.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北京100038)
全球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环境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环境和谐与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动实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环发合作深入开展,各个国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在消除贫困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全球在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方面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形势,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经济、环境与社会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表明:全球经济发展依然不平衡,不稳定性在加大,而且世界贫富差距明显,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不足;全球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性改变,CO2排放不断增加,气候变化问题突出,而且一些国家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世界总人口数不断增加,各国就业水平难以提高,各国教育水平非常不均衡,而且欠发达国家人均医疗卫生支出水平低,居民健康状况堪忧。针对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①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可持续发展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国的发展阶段、条件和能力的不同必须予以正视;要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国情,要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要为发展中国家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方面的强有力支持。②加强各国政府在环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要重视全球性环境问题,而且更要优先考虑区域性环境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③积极推动全球社会朝向均衡、普惠和共赢的方向发展。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应有权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以及不断改进和优化治理机制,而且全球治理结构应该向发展中国家倾斜;要积极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现象、使增长具有包容性、使生产和消费更可持续;要增强人们做出可持续选择的权利,特别是妇女、年轻人、失业者以及社会最弱势和最脆弱群体的权利等。
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虽然缘起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发展理论,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1]。就具体内容而言,全球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环境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环境和谐与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2]。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动实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环发合作深入开展,各个国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在消除贫困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全球在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方面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形势,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1.1 全球经济总量在增加,但是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在加大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自1992年以来,全球经济的总体发展呈逐步上升的趋势,GDP总值有了明显的增加,从1992年的24.5万亿美元到2010年的63.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扩大了近1.6倍,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加快了其前进步伐。
近20年全球经济总量在不断上升,但是从其增长率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有一个明显的下降,从2007年将近4%的增长率下降到了1.5%,2009年继续恶化,出现了负增长,世界经济如此之大的波动对于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而且可以看到,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大的波动还出现在了2001年,2000年约4%的增长率急剧下降到2001年的1.6%,随后开始缓慢提升。可见,维持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应该是可持续发展重点关注的问题(见图1)。
图1 全球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趋势Fig.1 The trends of world’s total economy and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注:数据来自世界银行。
1.2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地位不断上升,但是全球经济发展依然不平衡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尽管美日欧依然是世界经济重要引擎,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上升[3],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动力。1992年,东亚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GDP总量为817亿美元,2010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7 631亿美元,增幅达到8倍以上,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从1992年的148亿美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607亿美元。而欧盟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总量上尽管保有绝对优势,但就其增长率而言,在1993年和2009年分别出现了GDP负增长的情况,虽然2010年挽回了这一趋势,但其增长率也尚未达到2个百分点(见图2)。
尽管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是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地区间的绝对差距依然很大,世界发展不平衡的趋势依然十分严峻。1992年,欧盟地区GDP总量为8 232亿美元,是同期发展中国家的10倍,最不发达国家的55倍。随后的十几年中,这一差距有所缩小,2004年,欧盟地区的经济总量为13 172亿美元,相当于同时期发展中国家的5倍,最不发达国家的49倍,2010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倍和27倍。
1.3 世界贫富差距明显,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不容乐观
图2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Fig.2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in some countries and regions注:数据来自世界银行。
当今世界贫富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在全球化趋势日渐强烈的大背景下得到有效缓解[4]。据世界银行数据,从总量上来看,2010年,欧盟国家的GDP总量达到了16 222亿美元,最不发达国家的GDP总量仅为607亿美元,欧盟地区这一数值为最不发达国家的26倍之多。再看人均GDP,2010年,世界平均水平为9 228美元,相比之下,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均GDP仅为726美元,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8%,而欧盟地区的人均GDP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了人均32 311美元。
可见,世界的贫困问题仍然不容乐观,但是自1990年以来,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贫困差距在逐渐缩小,虽然欧洲及中亚地区的贫困差距在1990年到1999年间有所上升,但是自1999年以后,这一数字也开始下降。还可以看到,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其贫困差距现象越严重。图3显示,欧洲及中亚地区的贫困差距问题最不明显,而最为贫困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贫困差距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1990年的贫困差距为41.2,2008年这一数字依然没有明显的下降,为35.18。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自身发展条件限制以外,与发达国家的官方援助也有着很大的关联,发达国家对落后地区的援助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贫困地区发展。
再来考察一下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的官方援助情况。从图4可以看到,近些年的官方援助主要关注点放在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地区,毫无疑问这些地区对资金援助的需求是非常急迫的,而且自2000年以后,对这些地区的官方援助总额呈现出了大幅上升的趋势,这对于该地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3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贫困差距(按每天2美元来衡量的百分比)Fig.3 The poverty gap in some countries and regions(percentage,2 dollars a day)注:数据来自世界银行。
图4 已收到的净官方发展援助(现价亿美元)Fig.4 The net official aids(billion dollars)注:数据来自世界银行。
但是,也要看到,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却不理想,东亚太平洋地区近二十年得到的援助量几乎维持在一个不变的较低水平,阿拉伯联盟国家在2002年以前,官方援助呈现了下降的态势,虽然随后有了一个直线的上升,但是,紧随其后的依然是大幅的下降,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1 全球CO2排放不断增加,气候变化问题突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已被列为全球性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但是,目前的能源利用结构和能源使用效率使得CO2减排问题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改进[5]。2009年,世界范围内由燃料燃烧引起的 CO2排放中,有43%来自于煤,37%来自石油,20%来自于天然气,煤的使用仍然在CO2排放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
从图5可见,CO2排放强度在过去的近20年中并没有太明显的变化,2008年全球CO2排放量仍在增加,达到了301亿t,比前一年增长1.7个百分点。据世界气象组织称,2001-2010年是自1880年以来最温暖的10年。2008年的排放水平比1990年增加了38个百分点,在发达国家,人均CO2排放量仍然很高,2008年,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值为人均每年11.2 t,发展中国家为2.9 t,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仅为0.8 t。虽然经历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全球气候大会,但CO2减排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没有达成一个可行的协议。这对于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图5 CO2排放强度(kg/ekg)Fig.5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kg/ekg)注:数据来自世界银行。
2.2 可再生能源不断发展,但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性改变
能源使用结构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如果不能很好的改变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就很难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6]。从图6可见,世界各地区的可替代能源及核能的使用情况有着很大差异,从总量上来看,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可替代能源比重最大,这些国家大多属于发达国家,而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可替代能源在其能源使用总量中所占份额非常小,而且在1992-2009年间其可替代能源使用情况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2010年,欧洲和中亚地区、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以及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可替代能源使用量都有较大的提升,特别是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可替代能源及核能的使用比例较前一年增长了近120%。而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的这一数值却大幅下降,由原来基本稳定的10%的水平下降到6%。
图6 可替代能源和核能(占能源使用总量的百分比)Fig.6 Alternative Energy and Nuclear Energy(percentage in the total energy use)注:数据来自世界银行。
目前,煤炭仍然是电力行业的主要支柱能源,在1971-2007年间,其所占比重逐年增大,尽管2008年和2009年煤炭的使用量有所下降,天然气的使用份额开始增加,但是,从总量上来看,煤炭为主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新能源的使用是当今迫在眉睫的问题。
2.3 一些国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呈现出多样化和严重化
过去20年,大量的资本集中倾注于房地产业、化石能源和金融资产领域,而对生态环境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资却微不足道;而且,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以自然资本的过度消耗和退化为代价的,这些都是阻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过去25年世界经济翻了两番,生态系统的产品和服务有60%已经退化或者正在以非可持续的方式被使用。这里所指的生态系统和产品包括森林、海洋、农业、渔业等等,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例如气候、饮用水、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等。
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1》提供的数据,在南美和非洲地区森林面积在近20年间急速减少,而亚洲地区(以中国为代表)的森林面积实现了大幅的增长。从全球水平上来看,1990-2000年间,森林面积每年减少约1 600万hm2;2000-2010年间,这一速度有所下降,每年减少约1 300万hm2。虽然情况有所改善,但在许多热带国家,森林面积仍在大幅减少。同时,森林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也愈加突出。
全球的海洋资源也在逐年的减少,渔业捕捞现象在世界范围内至今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致使海洋鱼类资源越来越匮乏。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1》提供的数据,渔业捕捞在1996年的产量达到峰值8 630 t,随后开始缓慢下降,2008年为7 950 t,但期间有很大波动。尽管一些沿海国家采取了相应措施,但全球范围内渔业资源的减少仍在继续。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过度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污染。
图7 生物多样性效益指数Fig.7 Biodiversity Benefits Index注:数据来自世界银行。
再来看一下全球生物多样性情况。我们以GEF生物多样性效益指数来分析全球生物多样性。GEF生物多样性效益指数是根据各国代表性物种、其受胁状况及其各国栖息地种类的多样性所得出的各国相对生物多样性潜力的综合指标。该指数实行了规范化,因此其数值从0(无生物多样性潜力)直至100(最大生物多样性潜力)。图7为排在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可以看到,这些国家大多处于太平洋周边,而相比较之下,距离几大洋较远的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非常低,生态资源的分布不均现象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比较突出。
3.1 世界总人口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但是世界总人口数不断增加
近20年来,世界总人口数不断增加,1992年为54亿,2011年达到70亿。联合国人口基金发表的《201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指出,在70亿这个庞大人口数字的背后隐藏着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全球10至24岁的青年人口为18亿,占人口比例之大前所未有;从现在起至2050年,老年人将是数量增长最快的一部分人群;移民现象日趋显著;世界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如果不进行规划管理,城市化会超出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不断膨胀的人口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来支撑,除人口因素外,贫穷、过度消费、资源流动性差以及粗放型生产方式都将造成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从而抑制可持续发展。
图8 人口增长率变化趋势Fig.8 The trend of population growth rate注:数据来自世界银行。
与此同时,世界总人口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图8显示了近20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1992年人口增长率为1.5%,2010年为1.14%。东亚太平洋地区和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也在逐年下降。欧盟地区和阿拉伯联盟国家却在新世纪以后呈现出了更为快速的人口增长趋势,阿拉伯联盟国家更是在2008年达到了新世纪以来的最高值2.39%。据联合国人口基金预测,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93亿,在2100年达到101亿。其中,以非洲国家为主的高生育率国家人口数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三倍,而一些低生育率国家的人口数量将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人们的平均寿命将增至81岁,大部分国家的老龄人口比例都会有所上升。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社会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3.2 各国就业水平难以提高,并且男女之间就业机会不平等
从图9可见,东亚太平洋地区就业水平最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其就业水平逐年下降,1992年就业率为73.7%,而 2009年就业率下降到69.5%,下降幅度为5.7%;最不发达国家就业水平基本维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OECD高收入成员国就业水平在2008年有一个小幅提升以后,于2009年又有所下降;欧盟的总体就业水平都不高,且在2009年也出现了小幅的下降;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就业水平虽然在总体上较为落后,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的,1992-2009年间,就业率从44.7%上升到了47%。总体上来看,发达国家的就业水平基本持平,波动较小,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水平比较乐观,而最不发达国家的就业水平参差不齐。
图9 15岁(含)以上总就业人口比率(%)Fig.9 The employment rate of population above 15 years old(including 15 years old,percentage)注:数据来自世界银行。
虽然过去四分之一世纪里发展中国家已经有大量妇女进入劳动力大军,但劳动参与率提高并没有转化为男女之间就业机会的平等或收入的平等。女性和男性往往在不同的“经济空间”工作,而这种模式并未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太大变化,即使在高收入国家也是如此。在几乎所有国家,女性比男性更可能从事生产率较低的经济活动,她们也更可能在家庭经营中就业——拿工资或不拿工资,她们还更可能在非正式部门就业。在农业生产中,特别是在非洲,妇女比男性耕种的土地面积要小,种植的经济作物较少。作为企业家,女性经营的企业往往小于男性,而且经常集中在“不那么赚钱”的行业。在正式就业中,她们也集中在所谓的“女性”职业和部门中。这些经济活动中的性别隔离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所变化,但没有完全消失。由于这些差异,各类经济活动中男女收入和生产率的差距持续存在。
3.3 各国教育水平非常不均衡,并且在高等教育中出现了反向的性别差异
教育问题对于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促进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是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统计研究所发布的数据,美国2009年高等院校入学率达到了89%,日本和英国也都同时达到了59%;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这一指标较低,即便是高等院校入学率较高的巴西也仅为36%,远低于发达国家;最让人担忧的还是最不发达国家,其高等院校入学率几乎都为个位数字,尼日尔2009年仅为1%。可见,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入学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在世界的一些贫困地区,辍学儿童依然大量存在,许多落后国家无法为学龄儿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最新发布的2012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重点强调了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全球在消除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级教育的性别差异方面取得了持续、稳步进展。但是,现在很多国家却出现了反向的性别差异,即男孩和男青年处于劣势(见图10)。这在高等教育上尤其突出。世界上2/3的国家实现了初等教育入学率的男女平衡,超过1/3的国家接受中等教育的女孩人数超过男孩,即使在那些仍存在较大性别差距的地区,如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特别是西非),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现在,上大学的女性超过男性,这是传统模式的一个重大逆转。自1970年以来,全球女性大学入学率增长了7倍多(而男性只增长了4倍)。尽管男孩的劣势慢慢地在一些地区出现,但存在女孩劣势的地方,这种劣势往往在她们年龄更小的时候出现,而且程度更深。
图10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性别差异Fig.10 Gender differences in primary,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资料来源:WDR 2012编写组根据世界发展指标(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的数据估算Source:The estimation(WDR 2012)of statistics from the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注:以上每个图中的45°线显示入学率方面的性别差异,高于这条45°线意味着女性入学率比男性高Note:Line 45°represents the gender differences at enrollment rates.Being above this line means that the enrollment rates of female is higher than male’s.
3.4 欠发达国家人均医疗卫生支出水平低,居民健康状况堪忧
最后,再来分析一下各国的居民健康状况。我们选取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这一指标来进行比较,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为公共和与私营卫生支出之和与总人口的比率。涵盖医疗卫生服务(预防和治疗)、计划生育、营养项目、紧急医疗救助,但是不包括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提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世界居民医疗卫生状况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明显,发达国家的人均医疗卫生支出水平非常高,特别是美国,在2009年其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为7 410美元;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医疗卫生水平与之有着巨大的差距,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其数值均不到50美元,刚果2009年的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仅为16美元。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难发现,我们经常能够通过媒体看到世界最不发达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之艰苦,医疗卫生水平之差,因为各种原因使得疾病得不到医治而丧生的悲剧常有发生。
图11 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现价美元)Fig.11 The expenditure of health care per capita(U.S.dollar)注:资料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国家卫生帐户数据库。
从图11可见,发达国家的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人均医疗水平越来越高,欧盟国家从1995年的人均1 664美元增长到了2009年的3 371美元,增长幅度超过了100%,而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医疗卫生支出水平就非常不乐观了,其数值均在100美元以下,虽然从1995年到2009年间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其绝对的劣势依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全球经济总量在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地位不断上升,但是全球经济发展依然不平衡,不稳定性在加大,而且世界贫富差距明显,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不容乐观;全球可再生能源不断发展,但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性改变,CO2排放不断增加,气候变化问题突出,而且一些国家生态环境问题仍然较为严重;世界总人口数不断增加,各国就业水平难以提高,各国教育水平非常不均衡,而且欠发达国家人均医疗卫生支出水平低,居民健康状况堪忧。
针对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①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可持续发展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国的发展阶段、条件和能力的不同必须予以正视;要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国情,要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要为发展中国家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方面的强有力支持。②加强各国政府在环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要重视全球性环境问题,而且更要优先考虑区域性环境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③积极推动全球社会朝向均衡、普惠和共赢的方向发展。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应有权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以及不断改进和优化治理机制,而且全球治理结构应该向发展中国家倾斜;要积极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现象、使增长具有包容性、使生产和消费更可持续;要增强人们做出可持续选择的权利,特别是妇女、年轻人、失业者以及社会最弱势和最脆弱群体的权利等。
References)
[1]王伟中.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Wang Weizhong.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M].Beijing:Commercial Press,2000.]
[2]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Tang Xiaoya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4.]
[3]周海林,郭朝先.“中国发展”影响力的一种解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0):27-34.[Zhou Hailin,Guo Chaoxian.Interpretation ofthe PowerfulInfluence ofChina Development[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21(10):27 -34.]
[4]郭日生.全球实施《21世纪议程》的主要进展与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0):21 -26.[Guo Risheng.The Main Progress and Trend of Agenda 21 in the World[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21(10):21 - 26.]
[5]曾贤刚.二氧化碳减排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Zeng Xiangang.Economic Analysi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Reduction[M].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2011.]
[6]王毅.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Wang Yi.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port[M].Beijing:Science Press,2006.]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ZENG Xian-gang1ZHOU Hai-lin2
(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2.The Administrative Center for China’s Agenda 21,Beijing 100038,China)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coordinating and unifying concept including sustainable economy,sustainabl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society,which requires human beings to pay attention to economic efficiency,to show concern for environmental harmony and pursue social equity during the development,and realize an ultimat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for mankind.Since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Conference in 1992,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been actively promoting and implementing,the 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Agenda 21 and Plan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various forms of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have developed thoroughly,great efforts have paid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some success has achieved in eliminating poverty and realizing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However,global economic,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facing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situation,and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still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economy,environment and society,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balance of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ggravating,instability is rising and gaps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s widening,while developed countries offer insufficient official aid to developing countries.World energy structure has not radically changed,and in the meantime,increas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makes the problem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more worrying,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in some countries is still serious.The world is facing a great number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the unimproved employment rate,and the uneven education level.Public health in the undeveloped countries is in poor condition,because the health expenditure per capita is very low.In view of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①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Since there is no consistent patter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e should face up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s,conditions and capabiliti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we should distinguis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fully respect the right to develop of developing counties;and we should provide substantial support in technology,capital and capacity building.②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 governments,not only focusing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ut also giving priority to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issues,especially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③ We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global community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balance,general preference and all-win.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governance equally and improve and optimize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 continuously,and the structure of global governance should be inclined to developing countries;we should actively eliminate poverty and inequality to make the growth more inclusive,and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more sustainable;we should enhance the right of people to make sustainable choices,especially the rights of women,the young,the unemployed,the most disadvantaged and vulnerable groups and so on.
economy;society;environ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X22
A
1002-2104(2012)05-0032-08
10.3969/j.issn.1002-2104.2012.05.007
(编辑:田 红)
2012-04-20
诸大建,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城市与区域发展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17315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编号:11AZD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