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

2012-11-29 05:35许恒周石淑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年9期
关键词:农地意愿分化

许恒周 石淑芹

(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2.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7)

农民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

许恒周1石淑芹2

(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2.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7)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撂荒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农户是农地流转中主要的土地供给者,他们的意愿和行为直接影响农地使用权的流转。然而,当前农民已经分化为不同阶层,有其各自的阶层属性与认知,这对农地流转意愿必然会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了农民分化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分化特征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而且农民分化特征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就会增加0.634个单位。在反映农民分化程度的两个可观测变量中,职业分化程度和经济分化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进行农地流转的概率就会分别增加21.7%和36.4%。此外,反映其它潜变量的可观测变量中,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对农地产权稳定性的认知、流转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和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障等变量对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农地流转意愿;农民分化;影响因素;有序Probit;结构方程模型

农地流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选择,是防止农地抛荒、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也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预示着农地流转将进入新阶段。然而,农地流转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农户作为农地经营权流转权利主体,他们的意愿与行为对于农地流转进程以及机制和模式的选择有着根本的影响。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不断涌入到城市和其他非农行业,导致农民职业、收入的不断分化,形成了不同的农民阶层,他们对于农地的感情和价值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而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农地流转的意愿认知和行为决策。因此,在此背景下探讨农民分化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众多学者的研究认为有多种因素影响农户农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如影响因素包括户主性别、身体状况、思想意识、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离城镇的距离[1-4],家庭人口数、非农人口比例、产权、制度、规范的合同签订、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发放、土地区位条件[5],人均收入、社会保障以及外出找工作难易程度[6],家庭劳动力数量[7],非农收入、社会保障、流转收益[8],农地产权状况[9],第三产业收入、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无中介组织、农户是否参与社保[10],土地依赖性、社区区位及经济条件[11],政府角色[12]等。此外,还有学者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进行了对比分析[13-14],而且以上研究基本都采用了Logit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

综观既有研究文献,在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中,主要是采用回归模型或Logit/Probit模型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区环境等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由于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有些属于潜在变量,如对产权认知程度等,这些变量不便于直接观察与测量,但是可以用一些外显指标去间接测量。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如Logit/Probit模型不能妥善处理这些潜在变量,而结构方程模型(SEM)却能同时处理潜在变量及其指标。另外,以往研究主要是从农民整体角度来研究,也就是将农民还是作为一个同质整体,但实际上,农民现在已经分化为不同的农民阶层,不同阶层农民对农地流转的认识也存在差异。因此,为了量化农民分化的类型和程度对农地流转意愿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利用微观层次的农户和村庄调查数据,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农民分化对农地流转意愿所产生的影响,为促进农地流转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1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农村处在一种“去阶层化”的状态之下,这一时期农村阶层单调,农民处于一种高度同质的状态。土地对所有农民而言,既是其生活的主要来源,又是社会保障的主要依赖对象。他们对土地价值的认识也相差不大。但是,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就业多样化,收入多元化,这使得原来高度同质的农民整体开始出现了分化,已经成为异质的农民整体。

农民分化的主要特点就是职业的差别,职业差别进一步影响着不同阶层的收入来源,所以分化后的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出现了差异。改革之初,农业是农民收入的唯一来源,土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现在农民的收入水平不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非农就业。非农就业机会多、非农收入比重大的农户可能对土地转让权最感兴趣,而非农就业机会少的农户更希望拥有长期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15]。实际上,农民从事的职业不同,面临的风险也不同。人们对一项收入的评价不仅取决于收入的数量值,还取决于获得收入所面临的风险。即使两个职业所带来的薪金水平相同,但由于风险不同,对农民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从事风险高的职业的农民可能和收入水平较低但没有风险的农民一样依然对土地有一定的依赖性。

农民不同阶层由于其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来源等阶层构成特征的不同,必然对土地价值的认识上产生差异,而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不同阶层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上。这也是不同阶层农民对待土地流转有不同意愿和行为选择的根本原因。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结合本文研究目的,提出如下假说:

假说Ⅰ:农民分化特征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且农民分化程度越高,影响越显著。

此外,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将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其它因素分为农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农地流转组织约束特征和养老保障特征,并提出以下研究假说:

假说Ⅱ:农民个人特征对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

假说Ⅲ:家庭特征对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

假说Ⅳ:农地流转组织约束特征对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

假说Ⅴ:养老保障特征对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与模型选择

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意愿的调查,很难获得连续性数据,本文反映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数据也主要是以分类数据为主的离散数据,而采用概率模型分析离散选择问题是理想的估计方法。由于因变量涉及三类离散数值,在研究过程中应采用有序概率模型,而用有序Probit模型处理多类别离散数据是近年来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

在排序选择模型中,作为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y表示排序结果或者分类结果,其取值为整数,如 0,1,2,3,…。解释变量是可能影响被解释变量排序的各种因素,可以是多个解释变量的集合,即向量。Order probit模型的一般形式是:Yi=βXi+εi。式中,Yi是隐变量或潜在变量,Xi是解释变量的集合,β是待估计参数,εi是随机变量(或随机扰动项)。

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的基础上,为了精确分析农民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研究假说进行验证。之所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是因为有些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属于潜在变量,如认知程度等,这些变量不便于直接观察与测量,但是可以用一些外显指标去间接测量。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妥善处理这些潜在变量,而结构方程模型却能同时处理潜在变量及其指标。其具体的估计方式可用如下三个方程式表达:

测量方程:x=Λxξ+ δ,y=Λyη + ε 反映潜变量和可测变量间的关系;

结构方程:η=Bη+Γξ+ζ 反映潜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

方程中各变量含义如下:x为外生观测变量(在因子分析中用来生成外生潜变量的那些变量),ξ为外生潜变量,Λx为外生观测变量在外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矩阵,δ为外生观测变量的误差项。y为内生观测变量(在因子分析中用来生成内生潜变量的那些变量),η为内生潜变量,Λy为内生观测变量在内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矩阵,ε为内生变量的误差项。B和Γ都是路径系数,B表示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Γ则表示外生潜变量对于内生潜变量值的影响,ζ为结构方程的误差项。关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关说明可参阅文献[16-17]。

2.2 变量界定

2.2.1 因变量选取

对农地流转意愿来说有农地转入、既不转入也不转出和农地转出三种情况。可见,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选择不是一个连续变量,而是一个多项无序型变量。我们把因变量的取值限定在[1,3],分别把农户“农地转入意愿”定义为y=1,“既不转入也不转出”定义为y=2,“农地转出意愿”定义为y=3。

2.2.2 自变量选取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及问卷调查内容,本文将自变量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及个体特征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承包土地面积、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非农收入比重。

(2)农民分化特征,主要从农民分化类型和农民分化程度两个方面来衡量。分化类型主要依据陆学艺[18]的划分方法将农民分为八个阶层;农民分化程度又包括水平分化(职业分化)程度和垂直分化(经济分化)程度,按照社会学的社会分层测量方法[19],水平分化程度主要采用离农率来表示,即家庭非农就业人口占家庭总人口的比例。垂直分化程度则采用恩格尔系数法,即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

(3)农地流转组织约束特征变量,包括对农地产权稳定性的预期认知、有无流转中介组织、是否签定书面流转合同。

(4)养老保障特征变量,流转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对社会养老保障的了解、是否参与社会保障。

各自变量的具体定义见表1。

2.3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0年7月至8月对天津市西青区、静海县和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临清市的农户和村庄问卷调查。在选择研究区域时,主要考虑了两点:一是研究区域内非农就业机会较多,农民职业多样化;二是区域内农地流转现象频繁。基于此,选择环渤海地区的天津市两区县和山东省聊城市两县市作为样本点。所选样本点地区农业政策基本一致,且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

西青区、静海县地处渤海经济圈的天津市的西部和西南,是天津市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西青区作为近郊之一,2009年耕地面积为1.51万 hm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万元,由于非农产业较发达,农地流转频繁,且已有超过50%农民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养老,2009年新增就业1.51万人,其中转移农村劳动力5 023名。静海县目前共有18个乡镇,2009年全县可耕地面积6.93万hm2,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8万元,农地流转面积达3 250 hm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万人和42万人。

表1 自变量的说明Tab.1 Description of variables

临清市、冠县位于山东西部,与河北省接界。临清市2009年耕地面积为5.54万hm2,农民人均纯收入9 420元,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1.41万人,农村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人数达到2.1万人,大多数还依靠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冠县2009年耕地面积为7.53万hm2,农民人均纯收入8 267元,外出务工人员达13.6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农村覆盖率为1.6%。

数据资料的收集选用了问卷调查法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之所以选用PRA法,因为农民已经分化为不同的阶层和群体,其社会资源及认知态度因地位和角色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传统的调查方法容易忽略这种阶层差异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

本次调查共获得485份问卷,剔除漏答关键信息及出现错误信息的问卷,有效问卷为439份,有效问卷比例达到 90.52%。

2.4 问卷数据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对调研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信度检验采用克朗巴哈α系数作为检验标准,用来观察问卷各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经计算,调查问卷数据的克朗巴哈α系数为0.916,由于信度系数大于0.8,因此,总体上该评价体系的内在信度是比较理想的。

问卷调查中各个测量变量的共同度①共同度就是每个测量变量在每个共同因素上负荷量的平方总和,从共同度的大小可以判断这个原始测量变量与共同因素之间的关系程度。都在0.7以上,大于0.5,都达到了标准。因此,本文问卷的测量变量具有较好的效度,表明问卷测量变量的设计比较理想。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基于有序Probit的实证结果

根据前文所述方法,首先利用软件SPSS13.0进行有序Probit模型估计,具体结果见表2。

以上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本回归模型拟合度良好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回归结果可信。

3.2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实证结果

表2确定出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影响显著的可观测变量所属的类别变量,即潜变量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农民分化特征、农地流转组织约束特征、养老保障特征等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是否具有整体显著性。首先,检验问卷的测量变量的结构效度。运用AMOS6.0软件分别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所涉及的5个因子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表2 模型估计结果Tab.2 Results of parameter estimation

在评价模型的适当性时,主要对拟合优度(CMIN/DF)、拟合良好性指标(GFI)、非常规拟合指标(NFI)、近似均方根误差估计(RMSEA)及比较拟合指标(CFI)等进行综合考虑。CMIN/DF值越小,表示模型与实际数据差异越小;GFI、NFI、CFI通常在 0 -1 之间,越靠近1,表示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得越好;而RMSEA越小越好。一般情况下,CMIN/DF < 4,GFI、CFI、NFI大于 0.85,RMSEA <0.1,说明模型拟合程度比较好。从表3可以得知,影响农地流转意愿的5个因素的测量模型,其拟合程度比较好,都可以用来进行下一步的结构模型分析。

表3 测量模型变量的拟合指标Tab.3 Fit index of measurement model variable

运用AMOS6.0软件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模型验证,得出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标:CMIN/DF为2.515;GFI为 0.996;NFI为 0.967;RMSEA 为 0.077;CFI为0.994。结构模型拟合情况比较理想。结构模型的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结构模型计算结果Tab.4 Calculation results of structural model

从表4可以看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在通过显著性检验的5个因素上具有较高的载荷,说明5个初阶因素对农地流转意愿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度。各初阶因素对高阶因素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解释能力排序为:家庭特征、农民分化特征、养老保障特征、农地流转组织约束特征、个人特征。

3.3 实证结果分析

(1)个人禀赋特征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个人特征潜变量对农地流转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357,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农民个人禀赋特征变量对农地流转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再从表2可知,反映个人禀赋特征的可观测变量中,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等对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年龄对农地流转意愿呈负相关关系,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农民更倾向于不转出农地,更多的可能是将农地作为一种养老保障;而文化程度和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则对农地流转意愿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具有非农就业技能,此时,则更倾向于将农地转出。性别、婚姻状况和健康状况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则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在特定地区,受固有内外环境的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出现了趋同,所以性别、婚姻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

(2)家庭特征潜变量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路径系数值为0.648。同时,从表2可知,反映家庭特征的可观测变量中,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且呈负相关,说明家庭农业劳动力越富足,越倾向于转入农地。非农收入比重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10%水平上显著,且呈正相关,说明家庭收入越依赖非农收入,农户越倾向于将农地转出。而家庭承包土地的面积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3)农民分化特征潜变量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路径系数为0.634,说明农民分化特征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就会增加0.634个单位。而反映农民分化特征的三个可观测变量中,职业类别和职业分化程度都在5%水平上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正向显著,经济分化程度则在10%水平上显著。并且职业分化程度和经济分化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进行农地流转的概率就会分别增加21.7%和36.4%。这说明农民分化程度的提高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增强具有积极作用。

(4)农地流转组织约束变量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10%水平上显著,路径系数为0.295。从表2可看出,在反映该潜变量的三个可观测变量中,只有对农地产权稳定性的认知对农地流转意愿在10%水平上具有显著影响,而有无流转中介组织和是否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10%水平上则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在调查区域内,农地的流转范围大都在本行政村内,在当前农村处于熟人社会的状态下,村规民约等非正式制度对农民的行为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因此,有无中介组织和是否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

(5)养老保障特征潜变量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路径系数为0.482。从表2可看出,在反映该潜变量的三个可观测变量中,流转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且呈负相关关系;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障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也在5%水平上显著,且呈正相关关系,由表2幂指数可知,参加社会养老保障的农民进行农地流转的概率比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障的农民高25%。

4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了农民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民分化特征潜变量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而且农民分化特征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就会增加0.634个单位。在反映农民分化程度的两个可观测变量中,职业分化程度都在5%水平上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正向显著,经济分化程度则在10%水平上显著。由表3中幂指数可知,职业分化程度和经济分化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进行农地流转的概率就会分别增加21.7%和36.4%。这说明农民分化程度的提高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增强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其它潜变量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农地流转组织约束变量和养老保障特征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反映潜变量的可观测变量中,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对农地产权稳定性的认知、流转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和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障等变量对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效应。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可以得出如下政策启示:第一,根据不同阶层特点,优化农地流转政策,完善有关农地流转的制度环境;第二,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素质,培育不同阶层农民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为农民选择不同职业提供技术素质保障;第三,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为农地流转提供合理的阶层基础;第四,分阶段、分步骤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职能,提供各种方式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农民后顾之忧。

References)

[1]焦玉良.鲁中传统农业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实证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86.[Jiao Yuliang.Positive Research of Peasant's Land Circulating Will in Traditional Farming Region in Middle Shandong Province[J].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5,(1):82 -86.]

[2]林善浪,张丽华.农村土地转入意愿和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农村的调查[J].财贸研究,2009,(4):35-41.[Lin Shanlang,Zhang Lihua.Research on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 Willingness of Transferring in and out of Agrarian Land:Evidence from Fujian Province[J].Finance and Trade Research,2009,(4):35 -41.]

[3]冯玲玲,邱道持,赵亚萍,等.重庆市璧山县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8,39(4):551-556.[Feng Lingling,Qiu Daochi,Zhao Yaping,et al.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 Households Willingness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A Case Study of Bishan County in Chongqing[J].Guangx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8,39(4):551 -556.]

[4]陈美球,彭云飞,周丙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农户耕地流转意愿的对比分析:基于江西省21个村952户农户的调查[J].资源科学,2008,30(10):1491-1496.[Chen Meiqiu,Peng Yunfei, Zhou Bingjua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 and Farmers'Willingness to Transfer Cultivated Land[J].Resources Science,2008,30(10):1491 -1496.]

[5]叶剑平,蒋妍,丰雷.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调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调查的分析和建议[J].中国农村观察,2006,(4):48 -55.[Ye Jianping,Jiang Yan,Feng Lei.Study on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Market of Farmland Transference[J].China Rural Survey,2006,(4):48 -55.]

[6]何国俊,徐冲.城郊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分析:基于北京郊区6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7,(5):111-124.[He Guojun,Xu Chong.AnalysisofFarmland Transference Willingnessin Suburban Area[J].Economic Science,2007,(5):111 - 124.]

[7]钱文荣,张忠明.农户土地意愿经营规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区域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5):28-34.[Qian Wenrong,Zhang Zhongming.The Farmers Desired Scale of Land Management:An Analysis Based on a Survey in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An Empirical Study[J].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07,(5):28 -34.]

[8]张文秀,李冬梅,邢姝媛,等.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1):14-17.[Zhang Wenxiu,Li Dongmei,Xing Shuyuan,et al.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al Factors of Farmland Transfer Behavior[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5,11(1):14 -17.]

[9]钟太洋,黄贤金,孔苹.农地产权与农户土地租赁意愿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5,(2):49 -55.[Zhong Taiyang,Huang Xianjin,Kong Ping.Land Property Rights and Farmer Households Willingness of Farm Land Leasing[J].China Land Science,2005,(2):49 -55.]

[10]何乐为.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的调查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7):80-84.[He Lewei.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Residents Willingness of Farmland Transfer in Developed Areas:A Case Study of RuralHouseholdsin Zhejiang[J]. JournalofShaox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9,(7):80 -84.]

[11]乐章.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解释:基于十省份千户农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31(2):64-70.[Yue Zhang.Farmers'Willingness of Land Transaction and Explan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Survey Data from 1032 Farmers in Ten Provinces and Cities[J].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10,31(2):64 -70.]

[12]裴厦,谢高地,章予舒.农地流转中的农民意愿和政府角色:以重庆市江北区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试验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6):55-60.[Pei Sha,Xie Gaodi,Zhang Yushu.Study on Farmers Willingness and Government Role in Farmland Circul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Urban and Natural Rural BalancingTestSitein JiangbeiDistrictofChongqing Municipality[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21(6):55 -60.]

[13]杜文星,黄贤金.区域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差异及其驱动力研究:以上海市、南京市、泰州市、扬州市农户调查为例[J].资源科学,2005,27(6):90 - 94.[Du Wenxing,Huang Xianjin.Regional Differ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 Households'Willingness of Rural Land Transmission [J].Resources Science,2005,27(6):90 -94.]

[14]卞琦娟,周曙东.农户农地流转现状、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资源科学,2011,33(2):308-314.[Bian Qijuan,Zhou Shudong.Analysis on Status,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Variation of Farmland Transfer:An Example of Zhejiang Province[J].Resources Science,2011,33(2):308 -314.]

[15]陈志刚,曲福田.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对转型期中国农地制度多样化创新的解释[J].中国农村观察,2003,(2):2 - 10.[Chen Zhigang,Qu Futian.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Change of Farmland Property Right:An Explanation for Diversified Innovation of China's Farmland System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J].Observation of China's Countryside,2003,(2):2 -10.]

[16]Anderson J C,Gerbin D W.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Practice:A Review and Recommended Two-step Approach.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8,103:411 -423.

[17]张建平.一种新的统计方法和研究思路:结构方程建模述评[J].心理学报,1993,125(1):93 - 101.[Zhang Jianping.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A New Kind of Statistical and Research Method[J].Acta Psychologica Sinica,1993,125(1):93 -101.]

[18]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Lu Xueyi.“Three-Nong Theory”:Study on China's Contemporary Agriculture, th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M].Beijing:Social Science Academic Press,2002.]

[19]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测量与分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Li Qiang.Social Stratums of Contemporary.China:Measurement and Analysis[M].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10.]

Impact of Farmer Differentiation on Farm Households Willingness in Farmland Transference

XU Heng-zhou SHI Shu-qin
(1.College of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2.College of Management,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Farmland transfer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resolving the land utilization of making the land smaller and smaller,and leaving the land unused in our country.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of farmland utilization,accelerate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The farmers are the main provider of land,and their inclination and behavior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transference of farmland.However,farmers have been differentiated into different stratums,and this inevitably has impact on farmland transference.So,based on the data of farm household survey,this paper employs the ordered Probit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farmer differentiation on farm households'willingness in farmland transference.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show that features of farmer differentiation passes the significant test at the level of 5%,and the feature of when farmer differentiation advances one unit,the probability of willingness of farmland transference will increase 0.634 unit.Between the two observable variables that reflect the degree of farmer differentiation,the degree of vocational and when economic differentiation advances one unit,the probability of willingness of farmland transference will increase 21.7%and 36.4%respectively.In addition,among the observable variables that reflect the other latent variables:age,education,non-agricultural career skill,numbers of agricultural labor,recognition of stability of farmland property rights,the function of farmland in old-security and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pension all have remarkable positive effect.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corresponding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put forward.

willingness of farmland transfer;farmer differentiation;influencing factors;ordered Probit;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301.2

A

1002-2104(2012)09-0090-07

10.3969/j.issn.1002-2104.2012.09.014

(编辑:王爱萍)

2012-05-28

郭姝,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产业政策。

猜你喜欢
农地意愿分化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新兴市场货币:内部分化持续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当前农地产权与流转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