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要解决好一个突出难题

2012-11-27 08:15江西黄德新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静物学段习作

江西 黄德新

当下小学生习作仍存在着老生常谈的突出难题:习作缺乏素材。这个老大难问题之所以久拖不解,教师在指导如何丰富素材时口授方法多,实践机会少;随意观察多,计划观察少;粗浅观察多,细微发现少;实录多,联想少,这四多四少是原因之一。怎样解决这个突出难题呢?

一、要把言语中的方法变成行为和习惯

教师们知道,让小学生习得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习惯是确保丰富其习作素材的行之有效方法。于是习作教学课堂,凡在指导学生如何丰富习作素材时,教师都往往会给出一套一套地观察方法,如定点定向观察,静态动态观察,比较观察等;不厌其烦地谆谆教导学生要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如记下名称特点什么的。之所以如此,主因有三:一是有些教师以为如此这般孩子们就会观察了,就会养成观察习惯并积累起丰富的习作素材;二是有些教师觉得不这样般就缺了学法指导,尤其有人听课时更是讲得头头是道,三是有些教师明白观察实践的重要,也会时不时地让学生实践一下,但盲目无序,缺乏通盘考虑,当然就谈不上观察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有效形成。前两点原因属认识误区,只要认真看看“课标”要求,优秀教师习作指导经验,就会接受要把通过语言传输进孩子们大脑里的观察方法变成观察行为和习惯,必须经过实践训练才能有效形成的道理。当然重要的是付诸实施。语文教师要切实担负起培养孩子在观察实践中积累、丰富习作素材的本领和习惯。如指导运用“定点定时”方法观察静物,可以先不出示概念,而是把学生带到观察物面前,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高处,低处,近处,远处等视角观察,在不同的时间,如早晨、中午、傍晚观察,在不同的天气,如阴天、晴天、雨天观察,把在不同方位、时间、天气观察的表象和感受记录下来,课堂上让孩子们交流讨论,在感悟到“对同一观察物,观察点、时间和天气不同,摄取的形象、切身的感受也会随之变化”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归纳出“定点观察”和“定时观察”的概念并理解它。从而“定点观察”和“定时观察”的知识得于建构,知识和实践得于对接,兴趣得于激发,意识得于形成,习惯得于慢慢养成。第三点原因属指导线路不明的技术问题。只要明确了指导线路并坚持实施就可以解决问题。

二、要把盲目式的随意变成有计划的标的

小学生到底要掌握哪些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的方法?“课标”有要求但没有具体规定,教科书有相应的要求但没有明确的操作线路。教师只好凭借任教年段或年级教科书习作要求,作些临时性的没有系统连贯的指导。指导学生在观察积累中丰富素材的线路、观察指向和行为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的方法和线路。见下表:

学段第一学段观察对象静物第二学段第三学段方法要求线路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 里外细节整体局部特征静物 动物静物动物生活方法定点、定时、定位观察动态、静态、换位观察交叉、比较、连续观察

表中学段对应线路、观察对象和方式属承接递进式,当然只是基本参照,可根据学生认知能力或承接或螺旋或交叉演进。

明确了观察线路、对象、方式,更要把学生置观察对象面前,或创设相应的情景,让他们在实践中行走线路,让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器官全程参与,与观察对象亲密接触。在这个过程中习得针对观察对象运用观察方法的本领,体会不同方法带来的不同感受。

三、学会在观察中发现

粗浅观察获取的是对观察对象的表面认识,凭粗浅观察材料习作难免出现没有个性也没有灵性的雷同局面,怎么办呢?那就要让学生会在观察中发现。

所谓发现,即是能在观察中发现观察对象的细微和特别之处,如脸上的一痕小痣,一颗小痘痘,一处小麻点,一条鱼尾纹,一个小酒靥。

摘取笔者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二单元习作教学选段示例。

文本习作提示;“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有什么新发现?……”

(一)再读本单元第6课《爬山虎的脚》,找出写得特别细致的地方。相机出示句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

(二)交流讨论,明了之所以能写得这么细致生动,是因为作者善于在观察中发现,从中领悟到一些发现方法。

(三)组织学生分时段观察葡萄树,比一比谁发现的东西多,记得细。教师相机指导。

(四)课堂交流。

生1:葡萄树越靠近根部的地方,枝干越粗,表皮也越粗糙,还有些脱落,有的地方还有裂缝。裂缝有粗有细,不太规则,越向上枝干越细,表面也变得光滑。用手一摸,靠近根部的地方又粗又硬,往上摸,慢慢变细变软。

生2:早晨葡萄树的叶子又绿又亮,透出勃勃生机。近前吸一口气,一种难于用语言表达的香味扑鼻而来。到了中午,被太阳一晒,那些嫩叶有点蔫了,那些巴掌大的老叶子,蔫倒不蔫,但没有了光泽,早上散发出来的那种香味闻不到了。

…………

(五)师生举例小结观察发现方法。

(六)利用习得的观察发现方法到植物园观察其它植物。

(七)交流习作。(从略)

这一教学选段告诉我们,会发现比观察本身更能获得丰富而不同一般的习作素材,会发现不仅是能发现观察对象的细微之处,习作选材的视角独具特色,不人云亦云,还能锻炼敏锐的眼光和思维。慧眼所至,五彩缤纷;思维所至,广阔独特;行文表达,推陈出新。因此要创设情景,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具体的观察物中见别人之未所见,想别人之未所想,习作时思别人之未所思,言别人之未所言。慧眼独具选素材,滋养灵感出新篇。

四、学会在观察中联想

假如把习作与观察发现比作一件艺术品创作的话,那么观察获得的是艺术品的粗胚,发现获得的是精雕细刻过的有特点的艺术品,联想是使艺术品成为有灵性有思想的情感注入。如果说发现能使素材丰富起来,那联想就能使素材灵动起来。因此必须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情景中联想,习得由当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本领。如观察一棵小树,就能联想其成树之前,从种子到发芽到出土,战病虫、斗天灾等系列形象;想到其成长为大树后的形态,开花结果时的盛况,种子又发芽出土再长成许多小树的景象。观察联想也应该有基本的线路和方法。见下表:

学 段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观察物静物静物 动物静物 动物 生活联想方法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表中学段对应观察物和联想方法的训练有一定的层级,但这种层级是相应的,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调整。强调在观察实践中训练,不讲概念。

摘取本人执教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选段示例。

文本提示:选择一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想一想……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观察 说明方法

举例、打比方都是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打比方都需要联想的积极参与,这是提升学生联想能力的极好时机,于是有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读本单元课文《鲸》《松鼠》《新型玻璃》找出打比方的句子,整理如下(括号里的文字不出现):

“它要是张开嘴……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鲸》接近联想)

“它们……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松鼠》相似联想)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松鼠》对比联想)

“……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新型玻璃》接近联想)

(二)赏析句子,总结方法,引导联想。

(三)多媒体出示猴子吃食、玩耍、爬树影像,从吃相、表情、样子、动作和类似动物等引导联想。

(四)多媒体出示冬瓜不同生长时期的图片,从颜色、形态、菜肴和类似瓜果等方面引导联想。

(五)搭建平台,让学生就各自熟悉的动植物的某一点,展开联想,口头表达,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习作摘录:

A“.一只小猴子一把夺过爸爸手里的香蕉,就像一个饿急了的孩子,连皮也不剥就往嘴里送。另一个成年雌猴伸手接过我递过去的香蕉,先放在鼻子下轻轻地闻一闻,然后剥开香蕉皮,不急不慢地往嘴里送,像大家闺秀似的细嚼慢咽。”

B“.茶杯大的冬瓜斤把重,浑身嫩绿,像裹着绿衣的洋娃娃。成熟了的冬瓜浑身披着白沙,吊在支架上的像披着白袍攀藤玩耍的白胖子,躺在地下的像穿着白色睡衣沉睡的白衣仙子……冬瓜肉丝汤味道鲜甜,红烧冬瓜香嫩可口……”

如果教师能坚持方法溶于实践,弃盲目执行计划,坚持创学生观察发现联想之环境,建学生观察发现联想之平台,习作缺乏素材这一难题将得到解决,素材缺乏将转化为素材丰富起来,灵动起来。

猜你喜欢
静物学段习作
潘明达作品
静物写生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静物(节选)
怎样写静物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