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箭的发展演变

2012-11-27 10:19张洪安
武术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箭镞双翼

张洪安

(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我国古代箭的发展演变

张洪安

(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考古法、专家访谈法对现存出土的各个朝代的箭进行认真的考证,从中发现各个朝代箭的形态特点与功能,从而理清箭的起源、发生与发展的演变规律,使大家对箭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箭 箭镞 朝代

1 古代箭的名称沿革

箭的名称,历代史书记载颇不一致,最早在《周礼》中被称为“恒矢”、“八夭”。如恒矢,为礼射用。《周礼·夏官·司弓矢》:“恒矢、痹矢,用诸散射。”郑玄注:“恒矢,安居之矢之。”;八夭,〈周礼·夏官·司弓夭〉:“常六弓四弩八夭之法。”八夭为枉夭、挈夭、杀夭、候夭、恒夭、痹夭。枉夭和挈夭,可以带火发射,用于守城及车战,杀夭与候夭,用于近射和田猎;恒夭和痹夭用于散射,夭和夭用于远射。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金仆姑”、“篇矢”、“ 綦卫”、“ 飞凫”。如金仆姑,《左传·鲁庄公十一年》:“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杨伯峻注:“朴姑,矢名,矢之名仆始……其义不可强求。”;篇矢,《吕氏春秋·贵卒》高诱注:“小曰镞矢,大曰篇矢。”近人陈奇猷注:“‘篇’为竹名。则篇矢以竹为,不以金为锋。”;綦卫,《列子·仲尼》:“引乌号之弓,綦卫之箭。”张湛注:“乌号,黄帝弓。綦,地名,出美箭;卫,羽也。”;飞凫,《六韬·虎韬·军用》:“飞凫雷影自副。“《注》:”飞凫。赤茎白习,以铁为首。”

秦时期箭被称为“徒”、“连珠箭”。如徒,《释名·释兵》:“镞 ,关西日徒。铰也,言有交刃也。”;连珠箭,《秦并六国评话》:“李信不用长枪,抬弓取箭,射三只连珠箭,张吉落马。”

汉朝时期是中国箭的大发展时期,对箭的不同称为特别多,被称为“鈚箭”、“平题”、“羊头”、“飞虻”、“镞”、“夭”。

箭在汉书《方言》分别被称为“鈚箭”、“平题”、“羊头”、“飞虻”。《方言》一书的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不仅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对方言词汇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在世界语言学史上也是一部开辟语言研究的新领域,独创个人实际调查的语言研究的新方法的经典性著作。如:鈚箭,汉·扬雄《方言》:“箭镞广长而薄镰谓之鈚。”;平题,汉·扬雄《方言》:“箭明镞……者谓平题”;羊头,汉·扬雄《方言》:“凡箭镞……三镰(棱)者谓之羊头。”;飞虻。汉·扬雄《方言》:“箭……其三镰(棱)长尺六者,谓之飞虻。”而汉·贾谊《过秦论》将箭称为“镝”。如镝,箭镞的别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此文中将箭称为“镞”如《尔雅·释器》:“金箭谓之。”“以金为镞,齐者名镞”。而三国时魏人张揖编写的《广雅》中将箭称为“夭”。《广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广雅》是仿照《尔雅》体裁编纂的一部训诂汇编,相当于《尔雅》的续篇。如夭《广雅·释器》:“夭,箭也。”夭,指也。官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此文中将箭称为“矰”、“鸣镝”。如矰,古代系生丝以射鸟雀箭。《史记·老子传》:“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矰。”;鸣镝,响箭。箭在空中急速飞行时能发出鸣响。《史记·匈奴列传》:“冒顿巧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

南北朝时期将箭称为“雹箭”。如雹箭,以骨为镞的箭。《南史·齐本纪上》:“苍梧王渐行凶暴,屡欲害帝……及取雹箭,一发乃中帝脐。”

唐朝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朝代,文化可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空前繁荣来描述。对箭的名称主要按其形制来命名,被称为“竹箭”、“兵箭”、“金箭”、“木箭”、“弩箭”、“太习箭”、“ 白羽”。如《唐六典?武库令》载:“箭之制有四:一曰竹箭、二曰木箭、三曰兵箭、四曰弩箭。”;金箭,《旧唐书叱蕃传》:“其举兵以七寸金箭为契”,亦名“金镞箭。”;太习箭,箭习与箭杆比普通箭为长。唐·杜甫《丹青引》诗:“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太习箭。”;白羽,张守节《正义》引文颖曰:“引弓尽箭镝为满,以白羽羽箭,

宋代对铁箭种类的细化,名称多达18种之多。将箭称为木羽、无羽箭、大凿头箭、凤羽箭、朴头、铁羽大凿头箭、豆斗子箭、三仃、踏撅、小凿头箭、一枪三剑箭、点钢箭、木朴头教练箭、弓弩通用箭、铁骨利锥箭、鸟龙铁脊箭、鸣钤飞号箭、鸣骨高箭。

到了元朝箭被称为“凤羽”。如凤羽,弩箭的一种。元《东南记闻》载:“赵执中制木干箭,能射三百步外,名凤羽。故云白羽也。”

明朝箭的名称特别多大概有22种之多,分别称为眉针箭、铲子箭、兔叉箭、小朴头箭、铁朴头箭、四扣马箭、攒竹箭、无扣箭、荞麦棱箭、半边扣箭、鞭箭、筒子箭、透甲锥箭、菠菜头箭、凿子箭、两开肩箭、狼舌头箭、月牙箭、艾菜头箭、柳叶箭、三叉箭、菱叶箭等。

箭镞的种类在清代多达36种。有索伦鈚箭、遵化长鈚箭,齐鈚箭、月牙鈚箭、燕尾鈚箭、梳脊鈚箭、抹角鈚箭、尖鈚箭、叉鈚箭、索伦哨箭、角哨箭、方哨箭、鸭嘴哨箭、合包哨箭、齐哨箭、圆哨箭、长哨箭、榛子哨箭、尖骲箭、方骲箭、射虎骲箭、齐骲箭、铁刺兔叉箭、木刺兔叉箭、随从兔叉箭、骹哨兔叉箭、齐梅针箭、额鲁特梅针箭、枪头箭、墩箭、鸭咀箭、水箭、鱼叉箭、如意驽箭、射虎驽箭、角头箭。

2 古代箭的各部分称谓

箭由镞、箭杆、箭羽三部分组成,镞,又名箭头,箭镞有末(前锋)、刃、翼(镰)、后锋、本、喉、胡、关、脊、颈(铤)十部分组成;箭杆又叫干、笴、槀。箭杆以木或铁制成,嵌于箭头之下。箭杆为圆柱形,用箭端制作而成。箭羽常以鹏鹘等巨禽翅制成,夹于箭杆尾端,使箭在飞行中平稳地命中目标。

图1

(1)镞的各部分名称

镞。指箭头。汉·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末:镞的尖端。也可以称为前锋;

刃:由镞的末到后锋间的外边缘;

翼:脊的左右两侧部分。也可以称为镰。林巳奈夫命名镰。

后锋:两翼的最末端;

本:翼和脊交接的地方称为本;

喉:翼与脊之间的空隙;

胡:两翼下端长出与脊相交的部分;

关:脊与铤交界处;

脊:镞身中间高起的部分。也可以称为嬴。林巳奈夫命名嬴·。

铤:关以下的部分。杆与铤交接的一段叫颈。

(2)箭杆

杆以木或铁制成,嵌于箭头之下,也叫笴、槀、干。

(3)箭羽

箭羽常以鹏鹘等巨禽翅制成,夹于箭杆尾端,使箭在飞行中平稳地命中目标。另外在杆的最下端有刻出的接受弓弦的口叫比,或叫括、衔口。如《释名》:其末曰括,括会也,与弦会也。《天工开物》:衔口:凡箭其本刻衔口以驾弦。

3 原始社会箭镞

3.1 旧石器石镞

石镞为了增加锋利在外形上选择薄片状,在材料上大多选择具有片状解理面的板岩、燧石为主,砂岩是不能用来做石镞的。但是板岩和燧石的抗弯力与抗拉力是比较低的,因此它的耐用度远不及骨蚌镞。1963年,在山西朔县旧石器晚期遗址中发现一枚用燧石加工的石镞,长2.8厘米,前锋锐利,器形周正。经放碳测定年代,距今28945年。这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箭镞实物。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箭镞,我们可以从峙峪、下川两处遗址中发现其工艺特征,共有三种特点。

(1)简单加工菱形箭镞

在峙峪遗址中发现是用薄石片打制而成,其长度为2.8厘米。它只是对博石片进行简单的一端进行加工,打制出锋利的尖,并在尖的一侧边缘经过简单加工,另侧则保持了原石片锋利的边缘,只是在近尖端局部稍经修理,使尖端更为锐利。

(2)锯齿石镞

此石镞见于下川遗址,该石镞,两侧经过简单的粗糙修理,两侧修痕成锯齿状,凹凸不平其底端基本没有加工。

(3)尖底石镞

见于下川遗址。形态比较细长,两侧经过打制后在中间相交形成两边低中间高的脊,箭镞底部也进行了简单加工使底部也成尖状。

3.2 新石器骨质箭镞

(1)圆铤式骨镞

1977年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距今7000-6500年)出土圆铤式骨镞,此骨镞进行了细致的加工,出现了锋、铤、脊、本等箭的雏形。此骨镞的锋部略残,形状跟子弹形差不多,铤部粗磨成圆柱形,装箭杆方法是嵌入式。

(2)斜铤式骨镞

河姆渡遗址也出土斜铤式骨镞,其铤部被加工成上粗下窄的两个斜面,这个斜面可以与杆接触紧密并且便于绑扎,不滑动增加其坚固性。这只骨镞粗壮而其锋较长、尖锐。古人为了增加箭镞与杆的牢固以防滑动,河姆渡遗址也出土一件艇部一面被锉磨成宽平的斜面,另一面被刻有数道浅槽,绑扎部位错磨若干缺口以防箭杆滑动。

(3)柳叶式骨镞

河姆渡遗址也出土柳叶式骨镞、这件骨镞是用一整块管状骨在中间劈开而制成的,铤与锋分界相当明显,整个骨镞是经过简单的磨制而成,装箭杆方式为铤部嵌入箭杆再捆绑加固。

4 夏代箭镞

夏朝的铜镞主要出土在偃师二里头和山西夏县东下冯两个地区,铜制箭镞刚开始,因此数量比较少,制作较粗糙,形制较杂。二里头文化早期铜镞只是原始的锥状或扁平的圆叶形,尾部有不规则的铤,形态拙陋,应代表着铜镞的早期形态。镞身比较扁薄,还没有出现双翼,后来出现了较窄两翼,从比较圆钝的后锋发展到较尖锐的后锋,倒刺小。有的有脊有的没有,有脊的脊比较圆而且非常厚实,有的脊只是呈线条状。有的有关有的没有,后锋离关很远不过关。夏代铜镞一般都是关离本的距离较远。铤的形状无规则,截面有菱形、扁条形、椭圆形、锥形、方圆形等,但是圆柱铤较少。总体上还保留较原始双翼镞的萌芽状态。

5 商代铜镞

商代中原地区主流的箭镞主要是双翼青铜器,中原铜镞主要有一下自己的特点,早期商镞前锋较圆钝,不锋利,可能由于当时制作的技术不到位造成,但是商镞的后锋特点是有的比较锐利的,有的后锋短而收束、有的后锋锋尖与关处于平齐、有的后锋长超过关、有的后锋平、有的后锋尖长后掠、有的后锋锋尖位置在关前、有的后锋向后移、有的两后锋不等长,最重要的特点是大部分箭镞的后锋不过关,喉比较大,双翼较窄,胡比较长。商代铜镞的铤的截面一般有圆柱状、菱形、方菱形、圆锥形、四棱状、四棱锥状、圆形、椭圆形、扁圆形、长方锥形。脊的截面一般有椭圆形、圆形、扁圆形、菱形、方菱形、圆柱形、六棱形。

6 西周铜镞

西周的中原地区青铜箭镞形制已经比较规范一致,这时候箭镞主要是双翼镞,但是这时的双翼镞并不是简单的继承商镞,而是有所改变,但是变化不大,主要是翼面的改变比较明显,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为周朝箭镞的断代提供了依据。西周的早、中期,镞的双翼还较直,商镞的后锋比较尖锐锋利双翼较窄,而周朝箭镞的后锋尖端已不存在,代替它的是比较宽的后锋,双翼较宽不再锐利,这样翼就从三角形变成条状,后锋也变得平直并逐渐加长究竟为什么有这种改变不详,作者认为尖锐的后锋对于箭镞制作的成品率毕竟是比较低的,古人为了增加造箭的数量和质量而改成这样的。另一改变就是商镞后翼与本的距离较远,喉比较大,而西周箭镞的翼越来越内收使喉越来越小,翼面内侧向内逐渐凹进,双刃有一定的弧度,呈现一定的流线型。但西周时期还存在商朝箭镞的形制。西周很多镞在两刃上经过打磨,有明显的刃线,发展出流线型镞身。西周晚期双翼镞不再有宽展的三角形双翼,流行的是镞身更加瘦长、条形双翼更长、流线型的镞形。到了东周柱脊直通前锋的形式基本不存在,中段起脊的形制也是东周时期流行的形制之一,以前很少出现的在双翼上做出血槽的形式此时开始增多。

7 春秋双翼镞

春秋时期的主流双翼箭镞,器型的演化比较彻底,脊隆起,双翼收缩,镞身细长,头部截面呈扁菱形,很多箭镞翼形曲弧,镞身上做出血槽。比起商周箭镞强调杀伤力而言,春秋双翼镞更强调穿透力,这与战场上的防护日益增强有关。春秋早期。两翼靠关并拢,是基本特征。形制多样,难以盖全。春秋镞的双翼比较长,容易断裂。于是古人在双翼和铤关加了支撑,这样加强了双翼的强度,这一时期,各国征战频繁,双翼镞达到了发展顶峰,各式各样的箭簇层出不穷,普遍铸造精良,中原、齐鲁、甘陕、西湖、楚、燕、越、南方、北方、湖南各地的箭镞体现出了各自的风格,让人叹为观止。楚地的双翼镞很有特点的,或以雷云纹装饰,或以条纹装饰,箭镞狭长锐利,有着明显区别于中原地区的风格。

8 战国铁镞

铁镞出现于战国,与青铜镞并用了数百年后,至汉代发展到高峰并确立了统治地位。初期,铁镞沿袭了青铜镞的形制。随着铁兵器时代的到来,铁制箭嫉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形制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进。三棱铁镞主要出现在战国晚期,这时期三棱铁镞的主要特点是棱面比较平直或略内凹,有的有后关,有的没有,镞身后部斜收,镞身断面呈等边三角形,脊末内收。

9 秦国箭

秦统一中国后,箭镞的制式基本得到了统一。秦兵马俑一号坑出土铜箭镞约40000余件,除2件铁镞、4件铁铤铜镞外,其余均为铜铤铜镞。都是三棱长铤镞。镞身短小,仅三厘米左右,而铜铤长15厘米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秦镞抛弃了战国时流行的长刃三翼或三棱镞的形制,这并不是长刃三翼或三棱镞的杀伤力和穿透力不够,而是从生产方便角度出发,短小的三棱磨制方便,只要三面研磨即可,不似长刃三翼或三棱需要多面研磨,生产更为快速。同时,佩以长铜铤来保持箭镞的重量,以保证箭镞的杀伤力和穿透力。兵马俑出土的三棱铜镞的镞身和铜铤是分铸的,这也是从生产角度出发的。一体化的三翼或三棱箭镞越长,对三个范的精度要求越高。而镞身分铸可以提高镞身的成品率,同时铤可以用双范同时批量生产,这样大大提高了制造的效率。秦式三棱镞没有翼面,不容易受风的影响,射击更为精准。更让人吃惊的是,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收集到的秦镞,大小重量相差很小,这说明标准化的生产已经开展,秦军士兵拿到任何箭镞都有可以按经验射击,这让秦军保持了强大的攻击力。

10 汉箭镞

西汉青铜镞制造是中国铜镞制造史上最后一座高峰,是铜镞退出历史舞台前的一抹辉煌。西汉的铜箭镞除了保持了秦式三楞镞外,还大量制造了制式的三翼镞。这些箭镞铸造一丝不苟,精美精密,充分体现了西汉那个时代高度的标准化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汉代的远射兵器以弓和弩为主,但使用的箭已大量采用铁制的镞,早期铁镞是铸造的,很快锻造的铁镞登上历史舞台。汉铁镞主要有三棱、四棱、八棱、三翼、双翼铁镞。

11 魏晋南北朝箭镞

从魏晋到隋唐,铁箭的分类很简单,发展路线也就是使箭头更硬、更长、更大,足以穿透日益精良的铁甲,撕裂敌人的肌肉和骨骼。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了矛头镞,矛头镞比起三棱镞制造麻烦些,但是杀伤力是毋庸置疑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菱形箭头,此菱形箭头的脊不明显,有的甚至没有脊,关与本不明显或者没有,像一个令箭。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弧形刃铲式镞,此镞像一个扇形,头特别大,此箭多用来射马。

从魏晋到隋唐,铁箭的分类很简单,基本特征—扁平四棱形,这是利于锻制的样式。发展路线也就是使箭头更硬更长,足以穿透日益精良的铁甲,撕裂敌人的肌肉和骨骼。魏晋南北朝建的其他形制与秦汉的形制基本一样。

12 隋唐束腰型射马镞

日本正仓院藏,前锋如铲子状,这样可以增加伤口的长度,提高杀伤力,腰是束腰的,关与本的结合处是一个圆球,为何是圆球不详,作者认为是为了增加硬度和重量,这样才能射入马的身体更深。

13 宋朝箭

对铁箭种类的细化又是始于宋代,这真是个颇有意思的时代,军政软弱的同时,军事技术却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宋代有值得钦佩的耐性对每种武器精雕细琢,而箭的样式也因之精细化,像铁脊箭、锥箭等,造型都已脱离扁平四棱形的单调,变得更为专业。

古文献记载的箭:《武备志》中的几种宋代箭。木羽箭、三停箭、朴头箭、凤羽箭、铁羽大凿头箭、豆斗子箭、大凿头箭、小凿头箭、踏撅箭、一枪三剑箭、木朴头教练箭、点钢箭、弓弩通用箭、铁骨利锥箭、鸟龙铁脊箭、鸣钤飞号箭、鸣骨高箭。

14 明朝箭

明朝的箭根据箭头的不同形态可以分为透甲锥箭、菠菜头箭、凿子箭、两开肩箭、狼舌头箭、月牙箭、艾菜头箭、三叉箭9、柳叶箭、菱叶箭、眉针箭、铲子箭、兔叉箭、小朴头箭、铁朴头箭、四扣马箭、攒竹箭、无扣箭、荞麦棱箭、半边扣箭、鞭箭、筒子箭。

15 清朝箭

清初,箭的使用无成文规制。乾隆始逐渐明确,有皇帝大阅箭、行围箭、射靶校场箭、马射箭、随侍用箭、王公用箭、职官兵丁用箭等等。道光以后,只存礼仪虚名,箭制颇滥觞,只造供兵勇军事用箭,以鈚箭、梅针箭为主。木兰秋狝中使用的箭枝,主要是各类鈚箭、哨箭、兔叉箭、骲箭。箭镞的种类在清代多达36种。其中鈚箭有9种包括索伦鈚箭、遵化长鈚箭,齐鈚箭、月牙鈚箭、燕尾鈚箭、梳脊鈚箭、抹角鈚箭、尖鈚箭、叉鈚箭。哨箭有9种包括索伦哨箭、角哨箭、方哨箭、鸭嘴哨箭、合包哨箭、齐哨箭、圆哨箭、长哨箭、榛子哨箭。骲箭有4种包括尖骲箭、方骲箭、射虎骲箭、齐骲箭。兔叉箭有4种包括铁刺兔叉箭、木刺兔叉箭、随从兔叉箭、骹哨兔叉箭。梅针箭有2种包括齐梅针箭、额鲁特梅针箭。另外还有枪头箭、墩箭、鸭咀箭、水箭、鱼叉箭、如意驽箭、射虎驽箭、角头箭。

16 结论

传统的凸脊扁体双翼青铜镞,从它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出现起,历经商代和西周,一直是青铜镞的唯一的型式,虽然也有一些变化或形成一些异样的变体,但总的形制没有改变,一直延续使用了十个世纪以上。但是从西周末年开始,特别是进入春秋时期以后,随着车战的日益发展和战争规模的逐渐扩大,防护装备也进一步完善,皮甲胃的制造日益牢固,防护的部位也更周密完备,迫切地需要更为锐利而穿透力更强的箭镞出现,同时还应战场上的大量需要,必须更便于铸造。于是仅仅在传统的扁体双翼镞的基础上作些改进,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此一种新式样的青铜镞开始出现,首先是抛弃了传统的扁体形态改用三棱锥体,由两翼的侧刃前聚成锋改成三棱的三条凸起的棱刃前聚成锋,因而既增强了穿力又加强了杀伤力。改进表现在脊部加长,双翼下垂,把过去向两侧平伸而微向下弧的翼刺,改成后伸下垂的翼刺。这种体一长而翼刺下垂的双翼镞,比原来的式样增强了穿透的能力。

中国青铜镞造型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即由最初镞脊扁平的双翼式变为三翼式,进而由三翼式发展成三棱形,最后又由三棱形改进为刃缘扁薄锋利的三翼式。这是个渐进的演变过程,也是青铜镞主流型式最终形成各自时代特征的过程。自唐宋后,弓箭已不再作为随葬物品,因此出土的极少。另外,箭镞属战争消耗品,少有传世下来的。结果,越到近代反而标本越少了。

[1]林巳奈夫.中国殷周时代の武器[M].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72:322.

[2]石璋如.《小屯殷代的成套兵器》《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2本,1950:44-59.

[3]林巳奈夫.中国殷周时代の武器[M].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72:322.

[4]钟少异.龙泉霜雪——古剑的历史和传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7.

[5]李建纬.弓矢与弩——兼论汉与匈奴的战斗方式[J].历史文物,2003(3).

[6]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龙岗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98.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偃师二里头[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192.

[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偃师二里头[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185.

[9]石 岩.中国北方先秦时期青铜镞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10]石 岩.青铜三棱镞与三翼镞出现年代考[J].北方文物,2005(1):15.

[11]白云翔.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91-93.

[12]杨志军等.平阳墓葬[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92.

[13]心 远. 青 铜 箭 镞 简 说[EB/OL].http://bbs.sssc.cn/viewthread.php?tid=4807122009-2-4.

[14]晨 曦.出土的谜团[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15]白云翔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08-310.

[16]刘秋霖等.中国古代兵器图说[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257.

[17]刘秋霖等.中国古代兵器图说[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256.

[18]刘秋霖等.中国古代兵器图说[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354.

[19]刘秋霖等.中国古代兵器图说[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355.

[20][22]刘秋霖等.中国古代兵器图说[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451.

[21]刘秋霖等.中国古代兵器图说[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452.

[22]杨 弘.中国古兵器论丛增订本[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199.

On the Evolvement of Anciant Arrows

Zhang Hong'an
(P.E.School of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Anyang Henan 455000)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textual research,Archaeological method and expert interview,the paper does the analysis of the arrow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to find the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rrow in different dynasties,from combing the origin,evolving and developing of arrows to make people know arrows clearly.

arrow arrow heads dynasties

G85

A

1004—5643(2012)02—0034—04

张洪安(1976~),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箭镞双翼
珠玑集
试论秦汉时期异形箭镞
从二里头文化看夏代晚期箭镞的形制及演变
遥寄
天马双翼(一):托忒文在哈萨克与清朝交往过程中的媒介作用
松嫩平原地区古代箭镞的发现及研究
夏日即景
双翼共振的运营商大数据
相 思
颂扬的“箭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