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书明
让历史街区“活”起来
——把府城文庄路打造成历史文化风情步行街的建议
□颜书明
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一座城市的起源和精神支柱,是城市历史风貌的重要传承。海口作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有极为丰富的历史街区遗存。但长期以来,由于地方政府文物保护观念淡薄,历史街区破坏非常严重。作为我省唯一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海口的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海南的历史文化建设和社会综合发展。
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成片建筑,最能反映城市的特色和风貌。有街区就有居民,有居民就有各种生产活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单个文物古迹或景点虽然也能反映城市的历史,但它无法完整地反映城市的特色与风貌。
历史街区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更是城市重要的文化品牌。就好比人们说到胡同四合院就会想到北京一样,通过历史街区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有助于延续历史文脉,唤起市民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并能丰富旅游产品,增加城市吸引力,提升城市整体旅游形象。
然而在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大潮中,人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常常忽略其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在注重保护文物的原真性时,往往忽视文物的生存和管养问题。因此,海口在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上,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严格的管控,最终往往导致开发失败。如,有的历史街区规划不科学,缺少整体和长远规划,新建的仿古建筑或古迹的修复与其自身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内涵、环境风貌失去统一等。因此,政府要依法做好旅游开发的科学规划,加强管理,避免利益主体过分以自身利益为导向破坏街区的整体面貌。
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不同于普通景点开发的最显著特点,是其还继续担负着城市功能。街区居民的生活形态和文化习惯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是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依托和根本;街区居民在街区旅游开发过程中获取经济利益,从而自觉地参与保护街区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历史街区旅游的兴旺发达且持续发展,离不开街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参与和认同。因此,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街区居民应享有充分的发言权、表决权,街区居民的权益要得到必要的保障。
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文化是灵魂,建筑是载体,商业是核心,保护是落脚点。但是,历史街区往往处于中心城区,有区位优势,出于利益的驱使,开发主体很容易就把保护的原则抛到脑后,大量建造商业铺面,甚至进行房地产开发。盲目的大拆大建,使历史街区的文化积淀灰飞烟灭;过度的商业开发,使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和生活形态荡然无存,致使历史街区的灵魂泡沫化。
旅游开发的外部性,决定了历史街区的开发必须要做好旅游环境的综合优化,必须要有相应的规划控制和投入;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做好旅游街区的投资引导,为旅游开发商解决实际困难,做好旅游开发的服务员。用科学、创新的旅游开发理念,为历史街区文化旅游开发寻求优化的途径。
5、要发挥政府的开发主导作用
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涉及的专业学科非常广泛,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人才群策群力,也需要环境、社会、经济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创造出整体效益。而要联合这些专家和部门,必须发挥政府的号召力进行组织引导。要设立专门的街区管理机构,加强对开发商、经营者、社区居民和旅游者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协调各方关系;管理机构要做到有法可依,责任明确,并且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街区的经营活动。对破坏历史风貌、扰乱市场秩序等不文明行为要及时制止;对各利益主体之间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协调,规范市场竞争,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府城可以说是海口乃至海南历史文化的荟萃之地。海南省各市各县治所,唯一称为府城的只有原琼山市府城镇,顾名思义,它就是古琼州府治所在地。自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至民国时期大部分时间,它都是海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文庄路因纪念明代理学名臣、文渊阁大学士丘浚(谥号文庄)命名。它是府城镇人文古迹最为丰富的街道,是府城镇人文古迹最为丰富的街道,从东到西,长650米,宽24米,依次有文庄一横路、鼓楼街、尚书直街、打铁巷、仁和坊和关帝巷等附属巷道。因旧时两侧是官衙学宫之地,古迹都分布其间。府城区内有19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庄路就有7处。今文庄路北侧一带是历代主要官衙的遗址。伴随官衙旁边的主要是学宫、书院,今琼山中学校址是原琼州府学宫遗址。在文庄路西南侧,有科举时代“南溟杏坛一壮观”的琼台书院,至今仍桃李芬芳。
府治县治之地必建的文庙、武庙、城隍庙三大庙,都在文庄路上。明清时期,文庄路还聚集了不少宗祠。其中位于尚书直街的黄忠义公祠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也是清代海南最大的黄族公祠,是文庄路上最具有南方古建筑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古牌坊、老宅也是文庄路的特色之一。文庄路西端南侧109号的夏宅、113号的杨宅、115号的柯宅、打铁巷20号的王宅、29-33号刘宅祖屋等,受岁月侵蚀虽大都有所破败,但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雕龙画栋,处处彰显大户人家浓浓的居家文化和昔日的辉煌。所有这些文物古迹,印证了文庄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适宜将其打造成一条历史文化风情步行街。笔者建议:
要完善相关措施,整治文物古迹周边的环境,杜绝任何与历史文化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对文物古迹周边现有的不协调建筑物,可以参照旧城改造的成功方式进行搬迁。对于历史街区的居民,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调查摸底,按照有关政策,依据原住居民的意愿,尽量保留街区老住户,外迁新居民。对于私有古民居,可以通过出台私人或集体整治的补偿和奖励政策,引导其自己整修房屋。对于无能力自修的居民可考虑收购或置换房产外迁等形式保护修复古迹。
古迹保护专业性要求高,尤其是群体性建筑有制式讲究,一旦伤及一处,都有可能减弱其历史价值,因此,要聘请有关专家,成立文化古迹保护专家小组,对古迹的开发、利用给予指导。要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以“修旧如旧”的原则,以一样的材料、形状、颜色、尺度以及布局来恢复,最大限度地保护其历史价值。
文庄路这一片区周围目前保存相对较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五公祠、琼台书院、琼台福地等,但由于交通不便、保护规划控制范围及占地面积太小,且分散于城镇各个角落里,处于半闲置状况,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社会效益,是很大的浪费。建议打通及拓宽文庄路与尚书街、靖南古街道等古迹的连接通道,把文庄片区的历史文化古迹连成一片开发利用,把文庄路打造成一条历史文化风情步行街,将旅游的“吃住行购游乐”六大要素充分融合,全方位满足现代游客体验式、休闲式、娱乐式、互动式的旅游要求,改变“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浅层次观光旅游模式。
历史街区旅游开发是一项高投入的公益性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合作、收购、补偿等方式,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广泛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开发型、开发商投资开发型、社区自主开发型等,但是,历史街区由于涉及产权、体制等方方面面的复杂性,以及前期投入的高成本,国内成功的历史街区大多采取政府主导,多种形式并存的方式进行旅游开发。对于单个文物古迹的保护而言,尚书直街的黄忠义公祠修缮保护的做法也是很好的一种方式。由依法成立的海南黄氏社团组织海南省江夏文化研究会发起,发挥黄氏族人的团体力量筹集资金,对黄忠义公祠进行修缮保护,江夏文化研究会依法享有黄忠义公祠所有物业的产权。黄忠义公祠因而得到很好的保护,产权人对和政府合作旅游开发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位于文庄路关帝巷巷口的“琼台福地”,被各色民居所掩映
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涉及旅游、公安、工商、城管、消防、文物保护等多个部门,必须设立专门的街区管理机构,负责对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和管理,特别是搞好街区的交通、环境、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等建设。通过文物、谱牒、名人轶事等古城资料来丰富古城的历史风貌;利用声光电现代科技来复原、展示古城旧貌、市井形态以及旧时代海南人的生活状况;按照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功能划片建设商业街区;原有临街建筑物按照明清建筑风格进行立面改造,实现亮化、绿化,达到旅游观光、健身休闲、文化交流等开发功效。同时明确实施主体、管理单位、责权范围,使保护开发计划能真正落到实处,以实现历史街区旅游发展的长远发展。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史志部门工作的支持,进一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对历史文化研究的力度,开展名街、名巷、姓氏以及海南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要发挥民间爱好者的作用,收集、挖掘、整理文字资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以及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传说、民歌、民谣等。通过举办历史文化旅游节、元宵灯会、换花节、军坡节等,多形式宣传营销海南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宣传促销的渠道,加大与大中城市和周边地区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点的联络与合作,以实际行动来擦亮海口作为海南的省会城市、全省唯一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张珍贵的历史名片。◎
□责任编辑:王秋虹□编辑信箱:kidfox@126.com
(作者单位: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