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三两半,莫问鸡与蛋】

2012-11-24 06:31:18赵走走
视野 2012年2期
关键词:逸气做好事本源

很小的时候,就对这个世界怀着各种奇妙的幻想,也曾不厌其烦地问妈妈自己从哪里来,而她的回答总是千奇百怪……随着年龄的增长,当然也很少再这样傻傻地提问。可是,某个睡意阑珊的春日午后,抑或夏日黄昏,当灼热的气息一点一点从大地上消逝的时候,生命的虚无和陌生感瞬间像一头不知名的怪兽紧紧攫住我的心。亿万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的偶然相遇,造就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那么,母亲的子宫,就是我生命的起源吗?除了读书、工作、结婚、生子,这个世界为我预设好的生命轨迹之外,我究竟该用怎样的姿态去生活?最后,我必须抛出让我很纠结的问题:世界的本源是什么?哈哈,是不是有点为难?

江苏无锡 李思明

你是来砸场子的么?可怜的娃,你看看你都问了些什么?我有点于心不忍,我替你感到苦逼,我必须拯救你……真的,长此以往,你就必须在天才与疯子之间作一个选择了,但这样未免有点冒险。那些关于人生根本问题的沉思,跟玩霰弹鸟铳一样一样的,崩人有时,自伤走火亦有时。

首先,我必须肯定的一点是,你有一种很奇妙的气场。比较著名的牟宗三先生曾说过,学哲学的需要有三种东西,一是“勇气”,现实的照顾必须忘记,名利的牵挂必须不在意,这很难的啊,不仅仅是漂亮的话头;二是“逸气”,要有不为成规成矩乃至一切成套的东西所粘缚,这与天生气质有关;三是,对于现象常有不稳之感与陌生之感,这一点至关重要,是仁之根也,也就是你所感到的“生命的虚无”,这一点很鸟,我承认。即使我们有很好的才华,也能获得世俗最大的荣耀,以至于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七步成诗,八面玲珑,但无数的繁华终归要“九九归一”。“一”是可怕的,“一”是收回,收回吹拂荡漾,那些生之涟漪,至此唯有湖水静默之蓝。

夸奖结束,批评开始。看到了“虚无”,是因为你觉得一切都不可靠,我来自哪里,世界来自哪里?但很显然,你把这个问题看成一个纯粹思辨的了——鸡生蛋,蛋生鸡,鸡又有蛋,蛋又有鸡,鸡鸡蛋蛋无穷匮也,只有那个最遥远的开端,是鸡,是蛋?呵呵……很实在地告诉你,不是我回避这个问题,甚至还可以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但我不敢,我很怕我脑袋变成一座闹哄哄的鸡窝。所以,我们必须把老母鸡赶走,再来这么一句,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最高的本源?这才是根本所在。可这个问题的答案,根本就不是通过科学论证得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在认识上,固然可以认为一切皆幻,一切都是有条件的,谁也不可能找到一个绝对无条件的本体;但是在实践上,如果一切皆幻,那么建造好一间房子很可能只是云烟,杀一个人和帮助一个人没什么两样,这样就坏了——而实践领域内的最高实存的作用也就凸现出来了,我们的爱,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在”,是无条件的,是儒家讲的“直认”(而不是“只认”,只认是偏狭的,比如只认钱,有奶便是娘),“直凑渊微”。作为那包含一切“在”的本源,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的不是鸡和蛋,是如此真实的情意。关于活着,我们并不仅仅是徒劳。

你还问道,该以什么姿态活着?这也是个好问题。我们是为追求幸福活着,谁也不是天生出来受苦的。你肯定又自然而然会问,那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吃得香,睡得好,万里长城永不倒!很多和稀泥的人把幸福说玄乎了,说幸福就是做好事,我更愿意相信的是,做坏事没有报应,做好事也不一定会有幸福,但会让人配得上所有幸福。假如有一天我们变得有钱,首先应该反问一句自己:拥有这么多,我到底配不配?

上面的所有言论显得我很高明,这让我感到自责,感到自己是一个装逼犯,没有谁有资格教训谁啊。我们一起努力吧,很多事情。

猜你喜欢
逸气做好事本源
保函回归本源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2
浣溪沙·无题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浅谈倪瓒绘画中的“逸气”
纤维新材料:本源与生机
做好事
做好事
帮大家做好事
论魏晋六朝山水游观与人物品藻的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