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燕 高彰盛
(1.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99;2.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江西于都342300)
过去的十年是我国网球特别是女子网球飞速发展的十年。在这十年间,我国女子网球发展水平由弱到强,涌现出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顾过去十年网球发展历程,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而这些宝贵的经验也将为今后我国网球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随着我国女子网球事业的发展,对女子网球的研究成果自2006年至今的六年间呈递增趋势,女子网球研究渐成热点。研究成果统计如图1所示。
图1 六年来我国女子网球研究成果统计
2002年釜山亚运会我国确定女子网球为我国潜优势项目之前,关于网球研究的研究成果很少,都是介绍性文献。2006年起我国女子单打和双打在国际大赛中展露头角之后研究成果出现一个爆发式“放量”过程。研究大量集中于技战术分析,105篇文献中有76篇,占72.4%。另有5篇探讨女子网球发展宏观战略的成果,“单飞”、“职业化”,举国体制和体制改革的成功尝试是关键字。对女子网球技术分析,尤其是我国优秀女子选手与世界顶尖选手之间的技术比较分析大行其道,研究的基调基本是找差距,字里行间都将我国女子网球摆在一快速发展中的追赶者角色之中。学者通过四大满贯赛事实况进行比较分析,普遍认为我国女子单打选手与世界顶级选手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处于劣势
我国运动员平均身高、体重均小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爆发力小但步法灵活是身体形态方面的典型特征。该身体形态特征是决定我国女子运动员底线相持能力较强,相持中寻找机会反击得分比重高,但主动上网进攻、压倒性进攻得分较少技术特点的原因之一。
(二)发球稳定性高但攻击性不够强
我国优秀选手与世界顶级选手对比,发球落点多变但平均速度、旋转力度存在很大差距。我国运动员发球环节技术特点是落点变化多,成功率高,但发球速度明显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ACE球给对手巨大压力,迫使其不能很好回球,伺机随球上网,在女子网球技术男子化为发展方向的今天,发球速度逐渐成为女子网球比赛中重要制胜因素。中国运动员发球速度偏慢,是主动进攻得分较少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底线技术扎实但上网技术薄弱
底线选手的特点是相持能力强,防守功底扎实,但回球距离的延长给对手足够的反应时间,除非在落点上能大角度将对手拉出场地外,否则攻防转换已落后手,处于不利位置。这是中国选手又一弱点。在训练中应学习亚洲选手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快、准、狠、转”多种适合身体条件处于不利地位运动员制胜要素的组合变化,力求化不利为有利,抢点进攻,上网,斜线等组合运用,形成适合自身条件的技术组合,打出自己的特点,限制对手。
(四)心理素质不够过硬
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源于丰富的比赛经验,而我国选手特别是单打选手在世界赛场崭露头角才几年(从2006年开始),因而对比赛的承受力和解读能力都有限,导致心理状态不够稳定,具体表现在比赛中非受迫性失误较多。中国运动员应一方面多参加国际顶级赛事,多与高手过招,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应认真总结经验,增强对比赛过程的预见性才能在比赛中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底。
(五)自信心不足
我们提出以女子为突破口,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成功,但毕竟时间不长,与其他如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瑞士等欧美网球强国的差距客观存在,女子单打最好成绩也就是亚军。这样的成绩或许会对运动员的自信心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她们背上包袱,产生“想赢怕输”的心理,但是既然我们处于挑战者的位置,就应当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努力去拼,摆正心态,努力打球,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随着李娜2011年6月4日在法网夺冠,网球强国心态将逐步得以确立,为今后我国女子网球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心态基础。
(六)女子网球后备力量不足
虽然女子网球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环顾十年来,活跃在中国女子网坛的优秀运动员也仅有李娜、郑洁和彭帅,后备人才缺乏。另外,多数研究都以李娜为研究对象,共25篇约占总文献数的1/4,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女子网球人才的匮乏。女子网球就其最高水平来说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女子网球强国,但距离网球大国还很遥远。要想在强手如林的世界女子网坛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储备足够的后备人才,只有越来越多的“李娜”出现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网球梦。
2002年起,我国开始将国内优秀网球运动员苗子送到国外按国际网球巡回赛的模式进行训练和比赛,效果良好。2004年我们的女双就在雅典奥运会上收获了金牌,2006收获澳网和温网两个女双冠军,北京奥运会之后属于中国运动员的荣誉越来越多。能在十年间取得如此快速的进步得益于我国网球发展战略及指导思想充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根据我国在隔网对抗项群如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现实,根据项群理论关于相同项群基本制胜规律相似且具有良好迁移的原理,将网球确定为我国体育运动的潜在优势项目,提出发展网球项目。2002年釜山亚运会后提出“以女双为突破口,走职业化道路”的发展方针,开始了在网球领域的实验性实践,事实证明该指导方针是极其正确的,至2004年女双就在雅典奥运会上一举获得金牌,从而将女子网球推上了顺利发展的道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女子为重点,女子双打为突破口”,乘胜前进。2006年,连续获得澳网和温网两个女双冠军之后,女双已经初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时,我们又有了新的目标,提出“以双打为重点,以单打为突破口”。2008年北京奥运女单第四名,女单实现有效突破。发展方针再修正为“强化能力领先,以双打带动单打,以单打促进双打,做强单打,做优双打”。2011年李娜终获大满贯冠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人。将一系列发展重大方针和指导思想归纳如图2所示。
指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决定着前进道路的方向,体现着为完成某特定目标的整体规划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网球发展方针根据发展现状不断修改,始终保持对发展方向的牢牢把握和现实指导的针对性。既在每个发展阶段打实基础,又能在每个发展战略转折点找准新的突破口。女子双打率先突破,单打快速跟进,单打和双打互相促进,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稳步推进,每次目标及时修正,每步走得踏踏实实,在网球女子项目上走出了一个层层推进、稳步上升的“阶梯式”的成熟发展模式。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结合当前网球发展的世界格局特点看,我国女子网球水平已经基本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与世界顶尖选手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与网球强国如俄罗斯、美国、瑞士等国的网球氛围、训练和管理水平等还存在差距。网球的发展离不开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更离不开网球运动各方面齐头并进,否则将遭遇不可逾越的发展瓶颈。是在当前“阶梯”上继续夯实基础,继续发展女子项目,同时做实其他网球“土壤”,还是寻找新的突破口,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论证的新的方针性课题。“阶梯式”发展模式图顶端的“?”是目前发展水平上,展望下一步发展思路,形成下一个指导思想,再上“阶梯”所需破的题。
图2 中国女子网球“阶梯式”发展模式推演
基于以上关于我国女子网球发展现状分析和发展模式探讨,我们认为,中国女子网球发展应遵循阶梯式发展的正确道路,深化职业化和制度改革进程,拓宽口径,进一步做大做实基础,循序渐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技战术方面建议。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女子网球虽已取得不错成绩,但差距客观存在,应抓住制度创新的大好时机,大胆走出去,结合职业化的良好环境,多经历,多学习,查找差距,不断前进。
(二)心态方面建议。一方面,李娜法网夺冠应能为中国女子网球树立信心,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另一方面,依然应将自己定位为追赶者,将自己定位低一些,前进的动力就大一些。只有摆正心态,才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才能走得更远。
(三)后备力量培养方面建议。后备力量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高校是体育人才聚集的地方,特别是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各种人才输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高校是将来后备力量培养的重要基地。
(四)政策方面建议。国家在网球运动管理领域的体制改革为我国举国体制和“单飞”等创新体制的成功结合必然催生出更多的“李娜”,必然探索出更多有利于网球发展的创新体制。国家网球管理职能部门履行服务功能,处理好国家与运动员个人的利益关系必然有利于网球这项单项程度和职业化程度极高的运动的健康快速发展。
未来阶梯上或许就应该写上“深化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女子网球综合竞争力”的更宏大、更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指导思想,确实在女子领域将我国网球事业发展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如将我国女子网球事业抽象成为一个搏杀于强手如林的世界网坛的勇士,则发展模式犹如其大脑,技战术是搏击的双拳,后备力量是组成躯干的强壮肌肉,职业化和制度创新是双腿。正确的发展模式能站在全新的高度统领一切,先进的技战术能击败具体的对手,深厚而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输送能提高自身防御力量,使之立于不败,双腿协调能迈出又快又大的步子。为其如此,中国女子这个网球巨人方可无往不胜。
[1]田园,刘青.“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的融合——中国女子网球登顶世界的成因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2):75-78+84.
[2]唐伟,吕微.对近六年我国女子网球双打项目发展之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95-97.
[3]何斌,王亮.对李娜挺进北京奥运会网球四强技战术的统计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9,31(3):82 -83+86.
[4]欧超,吴宁霜.李娜2006年法网比赛的技术统计与分析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5):96 -97.
[5]刘俊千,张春雨.2010年美网比赛中李娜得失分的统计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6):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