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清 闫 华 阚炳成 熊艳丹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康宝动物医院,北京 100097)
胆石症是由于胆囊和胆管中形成的结石,引起胆道阻塞、胆囊胆管炎症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消化机能和肝功能障碍,如厌食、慢性间歇性腹泻、渐进性消瘦、可视粘膜黄染等[1]。康宝动物医院2011年接诊一起胆囊结石病例,现将临床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病例:患犬为雄性3岁贵宾犬,主诉呕吐,病程1个星期左右,且呕吐发生于采食后,前3 d有少量大便,后几天未见大便,平时遛犬时不牵系犬链。
2.1 临床症状
患犬精神差,体重9 kg,体温38.7℃,心率108次/min,呼吸16次/min;腹部触诊敏感,腹痛明显。
2.2 细小病毒检测阴性;冠状病毒检测阴性。
2.3 血常规(表1)
表1 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报告
2.4 血清生化指标(表2)
表2 血液生化检查结果
2.5 血气指标(表3)
表3 血气指标检查结果
2.6 钡餐检查
将20%硫酸钡剂50 ml,用注射器从口腔缓慢灌服。灌服后立即将患犬横卧,胸部侧位投照第1张X线片。X线片显示胸腔食道异常扩张,呈横置的宽带状阴影,内有气体和钡剂覆盖于食管壁。间隔30 min将患犬仰卧,上腹部投照第2张X线片,可见大量钡剂沉于胃中,仅有少量钡剂进入十二指肠。再间隔1h后又于上腹部仰卧投照第3张X线片,与第2张相同,钡剂仍未走动。4h后投照第4张X光片,钡餐停留于十二指肠仍未排空,因触诊检查腹部时并没有发现有坚实异物,建议24h后再投照X光片。第2 d复诊发现钡餐仍停留于十二指肠部位,根据临床症状、血分析、生化及胃肠道钡餐造影诊断,怀疑空肠段梗阻。
2.7 开腹探查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十二指肠充血,淤血,轻微水肿局部炎症但未造成坏死,无梗阻。开腹探查后病犬仍不食、呕吐、精神状态不好,综合以上情况决定进行B超检查,由于本院无条件,所以将病历到其他医院进行检查。
2.8 B超检查
由于探查后无梗阻,第6 d到其他医院进行B超检查发现胆泥沉积,或有颗粒胆石,诊断为胆结石。
2.9 进行离子检测(表4)
表4 离子检查
3.1 抗菌消炎
头孢噻肟钠0.5g,左旋氧氟沙星(100ml:0.2g)15ml,甲硝唑(100ml:0.5g)10ml。
3.2 保肝护肝
促肝细胞生长素10mg,复合维生素B(COVB) 1ml。
3.3 补钾
根据每日离子分析检测结果补充钾,氯化钾(10ml:1g)2ml。
3.4 能量营养补充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ATP),辅酶A(COA),维生素C,25%葡萄糖,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
该病例于2011年12月27日确诊后,经过5 d的治疗,该犬症状完全消失,各项化验数值恢复正常,办理出院。
呕吐对绝大多数动物是病理现象,犬容易发生呕吐,所以在犬发生呕吐时对疾病的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多种因素会造成呕吐,如消化道机能障碍、药物、中毒、神经机能障碍、新陈代谢紊乱、颅内压升高、腹部器官疾病、饲料因素[2],本病例开始经过细小病毒检测阴性,只有白细胞高,通过硫酸钡在十二指肠处钡剂不动,怀疑肠梗阻,进行开腹探查,未发现肠管阻塞,硫酸钡检查在十二指肠处钡剂不动,是由于犬多日未食,呕吐、运动不足引起的功能性阻塞[3],所以今后如遇到这种情况在诊断疾病时应特别注意,可以听诊肠蠕动音,或进行进一步检查,不要误诊为肠梗阻,增加治疗难度;此病例经过B超检测发现是胆结石,经过消炎、补钾后出院,待犬恢复一段时间后在施行胆结石手术。
[1]王小龙.兽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200
[2]王小龙.兽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55-56
[3]Rhea V.Morgan[美].小动物临床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