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栓和局部麻醉在会阴侧切术中缝合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2012-11-23 09:13汪艳红李亚兰田晓勤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双氯芬会阴酸钠

汪艳红,李亚兰,田晓勤

(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 武汉430014)

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为了防止疼痛造成分娩阻滞,或自然分娩所引起的严重的阴道裂伤或直肠裂伤,侧切缝合所引起的疼痛不亚于宫缩剧痛[1]。会阴侧切术疼痛及其应激反应所产生的并发症如尿潴留、便秘、会阴水肿等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痛苦,这势必对患者的生活、生理及心理带来不良影响[2]。为减轻会阴侧切缝合术所引起的疼痛,临床常规应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但其镇痛效果一般,常不尽人意[3]。在2010年9月—2011年3月,我科采用双氯芬酸钠栓替代局部麻醉,即在产妇进入第二产程胎头剥露胎儿娩出前及产后6h分别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用于分娩中会阴切开术后的疼痛治疗取得显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我院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产妇122例。采用双育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所有受试者无利多卡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史、无肝、肾及凝血功能异常,无异常出血史学病诊情况。两组受试者均由是护师以上职称具有5年以上助产经验的助产师助产。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进入第二产程胎头剥露时,在宫缩间歇期,将双氯芬酸钠栓,轻轻塞入肛门,齿线上约2-3cm,并停留1-2min,待药栓融化再抽出手指,避免因宫缩产妇使用腹压致药栓脱出。用药约10min左右,产妇宫缩屏气使用腹压时行会阻侧切术,于胎儿胎盘娩出后,常规缝合会阴切口;又于产后6h再次双氯芬酸钠栓50mg直肠给药。

对照组:抽吸2%利多卡因10ml。在宫缩间歇期,一手食指及中指深入阴道,触及坐骨棘及骶棘韧带,自坐骨结节与肛门间中点进针,向坐骨棘尖端内侧约1cm处刺入,回抽无血,注入2%利多卡因5 ml,再退回针头至皮下沿侧切方向扇形注射5ml,当胎头着冠后,估计一至两次宫缩胎儿能娩出时,在宫缩时行会肿侧切。于胎儿胎盘娩出后,常规缝合会阴切口。

1.3 评价标准

1.3.1 镇痛效果 参照 WHO疼痛分级标准,采用[4]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和 McGill疼痛问卷(MPQ)自拟评估标准如下:Ⅰ级为给药后镇痛完善,表情安静,相当于VAS评分法0-1分;Ⅱ级为疼痛明显缓解,疼痛可以忍受,无呻吟声,缝合操作不受干扰,相当于VAS评分法2-3分;Ⅲ级为轻度缓解,有痛苦表情,有呻吟声,缝合操作受干扰,相当于VAS评分法4-6分;Ⅳ级疼痛剧烈,痛苦表情,大声喊叫,不能配合,相当于VAS评分法7分以上。两组给药镇痛后Ⅱ级及以下为镇痛有效,其中Ⅰ级为疼痛完全缓解,Ⅲ级及以上为镇痛无效。会阴侧切创口缝合过程中,专人评估产妇疼痛反映,并于产后2h、6h、24h分别评估产妇疼痛主诉。

1.3.2 切口愈合 观察产后24h会阴切口局部情况及出院前切口愈合状况。Ⅰ期愈合:切口愈合良好;Ⅱ期愈合: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1.3.3 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会阴缝合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1.3.4 胎心音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二组受试方,均为初产妇,年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等均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观察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8.5岁,孕周38-41周,平均39.5周;新生儿体重2 850-3 900g,平均3 375g。对照组产妇年龄23-33岁,平均28岁;孕周37-40周,平均38.5周;新生儿体重2 900-3 800g,平均3 350g。

2.2 两组会阴缝合时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疼痛完全缓解率、镇痛有效分别为80%及95%,而对照组为32.3%及69.4%。观察组疼痛程度Ⅰ级、Ⅱ级、Ⅲ级及Ⅳ级分别为80%,15%,5%,0%,而对照组分别为32.3%,37.1%,19.4%及11.2%。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会阴侧切缝合术时镇痛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产妇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对比

由表2可知观察组受试者会阴侧切缝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缝合术后镇痛效果比较(例/%)

2.4 两组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缝合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会阴侧切所需缝合时间为24.1±4.0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35.9±5.2min缝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但两组在第二、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表3)。

表3 两组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缝合时间比较

2.5 两组胎心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两组受试者产程中胎心率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及5min 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表4)

表4 两组胎心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2.6 两组会阴切口愈合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会阴切口在产后24h观察,出现硬结2例(3.3%)无红肿出现,Ⅰ级愈合率达100%,而对照组出现红肿12例(19.4%),硬结7例(11.3%),血肿4例(6.5%),感染2例(3.2%),Ⅰ级愈合率86%。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5 两组会阻切口愈合比较 例(%)

3 讨论

会阴部由于其多重的神经支配及神经麻醉技术的较高难度,使得目前自然分娩中会阴侧切缝合术中所采用的会阴局部麻醉率达不到理想的麻醉效果[5]。是由于局麻药物有效持续时间较短,待到行会阴缝合时药物疗效已减低,使得产妇常常难以忍受切口缝合所导致的疼痛。此外在会阴切口缝合后的24h内仍有相当多的产妇主诉切口疼痛,且疼痛相当明显,影响产妇休息及哺育新生儿等。

双氯芬酸钠栓通过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效抑制丘脑中枢神经对未梢伤害性传感器的传入反应,减少外周神经未梢对伤害性感知的敏感性,从而达到良好的镇痛效应。有文献报道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后镇痛起效平均时间25min[6],止痛持续时间最短5h,最长可达32h,是其毒副作用小,无蓄积,溶解快,吸收好,排泄在乳汁中浓度较低。

因此本研究采用双氯芬酸钠栓分次直肠给药替代会阴局部麻醉镇痛,结果显示,采用双氯芬酸钠栓镇痛,疼痛缓解率达80%,有效缓解率达95%,明显优于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的镇痛效果,且显著缩短了会阴缝合时间。产后6h的再次直肠给药,能持续会阻切口疼痛达产后24h,从而大大促进了产妇产后舒适及母婴身心健康。此外本研究显示双氯芬酸钠栓分次直肠药对产妇宫缩无影响,不影响产程进展,不增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会阴切口愈合更快更好,临床观察对胎心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

总之,双氯芬酸钠栓用于会阴侧切缝合镇痛方法简便,安全,有效,且无损伤性,可作为产科自然分娩会阴侧切产时、术中及术后安全,经济行之有效的镇痛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戴红霞,PCA术后镇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02):43.

[2]李 梅,郑 昕,周建英,等.改变会阴侧切角度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157.

[3]郝 岚.双侧阴部神经阴滞麻醉用于阴道分娩镇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18):17.

[4]叶桂香.胡蝶媚,郑婉文,等.会阴切口肿痛禽合情况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94.

[5]倪小玲,王 丽,薛 白.传统与改良会阴侧切术临床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44):86.

[6]李责玲,宋颖秋,朱 芳,等.卡孕栓、双氯芬酸钠栓在宫颈癌后装放疗术中镇痛效果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8):1123.

猜你喜欢
双氯芬会阴酸钠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氮卓斯丁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老年人能用“退热栓”吗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析双氯芬酸钠的药物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