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溶栓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2012-11-22 06:55:00胡艾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10期
关键词:后壁下壁通率

胡艾芳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的抢救措施[1]。据报道院外心脏骤停的发生者有86%的患者接受了CPR,17%~49%[2]的患者恢复了自主循环,在CPR后存活的患者中,80%都经历了不同时间的昏迷,其中40%的患者进入了持续植物状态,而后者80%的患者[3]在1年内死亡。因此,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CPR成功后的生存率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近年来,随着对心脏骤停病因学和复苏过程中病理生理学的进一步认识,溶栓疗法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CPR后行溶栓治疗的益处与溶栓治疗带来的风险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现将我院2005年—2012年CPR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5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经CPR成功救治的STEMI伴心脏骤停的患者68例,根据是否进行溶栓治疗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8岁~75岁,平均63.5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12例,前间壁5例,下壁4例,下壁加正后壁3例,下壁加正后壁、右室6例;平均心肺复苏时间为(11.0±3.8)min。对照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39岁~75岁,平均62.5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15例,前间壁6例,下壁8例,下壁加正后壁4例,下壁加正后壁、右室5例;平均心肺复苏时间为(10.9±4.0)min。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病例发病时间均<12h;均实施胸外按压和(或)电除颤等心肺复苏术,复苏时间<15min;符合《内科学》STEMI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的第1条并除外禁忌证[4];符合第7版《内科学》STEMI溶栓治疗再通的间接判断标准[4]。

1.3 方法 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进行常规CPR。两组患者在心肺复苏成功后均常规治疗。此基础上,溶栓组给予尿激酶15×105U~20×105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在30min内静脉注射,溶栓后低分子肝素钙6 000U,12h1次,皮下注射,抗凝5d~7d,如发现患者有出血情况则立即停用低分子肝素钙。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心肌损伤标记物、血糖。溶栓后24h内每2h检测心肌损伤标记物1次,2d~6d每日复查1次。溶栓前、溶栓即刻及溶栓后3h内每半小时记录心电图1次,以后每2h记录1次,24h后改为每日记录心电图2次,连续7d。对照组每日记录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记物2次,共7d。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等)3d,定期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并定期行心脏彩超检查。

1.4 观察指标 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心力衰竭率;24h存活率;死亡率;血气胸、脑出血及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率;一般出血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溶栓组梗死血管再通23例,再通率为76.7%;对照组梗死血管再通6例,再通率为15.8%。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发生牙龈出血1例,黑便1例,鼻钮1例,一般出血率为10%,对照组发生皮肤瘀斑1例,一般出血率为2.6%。两组均无严重出血。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指标比较

3 讨 论

STEMI并发CA,是急诊科及心血管内科医师遇到的非常棘手的问题,需要迅速实施紧急救治,包括电除颤在内的CPR是可行又多数有效的抢救措施。CPR复苏成功后是否实施静脉溶栓,由于担心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而引起严重胸内大出血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且其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疑问。本文结果显示STEMI并发CA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其血管再通率达7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静脉溶栓能明显降低STEMI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在严重出血方面,本文溶栓组患者未出现1例胸内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说明此疗法是相对安全的,适用于不具备急诊PCI的基层医院。

目前,对心脏骤停的早期干预主要是立即进行CPR。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和CPR都会导致血液凝固途径的瞬间激活,而内源性纤溶系统却不能得到相同程度的活化,凝血-纤溶系统之间失平衡导致广泛的微血栓形成,所以在心脏骤停患者的微循环中都有纤维蛋白复合物和微血栓存在[5]。本文选择病例患者年龄相对较轻,发病及复苏时间较短,患者CA后行CPR成功后,及时给予尿激酶溶栓及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短时间使血栓部分溶解,使冠状动脉再通,心肌组织和细胞短时间再次得到充足血供,减少了细胞急性缺血坏死,改善了微循环。不建议对长时间心外按压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以免增加心脏破裂和大出血的危险。

[1] Guibert JJ.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reducing risks,promoting healthy life[J].Educ Health(Abingdon),2003,16(2):230.

[2] Kliegel A,Losert H,Sterz F,et al.Cold simple intrave-nous infusions preceding special endovascular cooling for faster induction of mild hypothermia after cardiac arrest a feasibility study[J].Resuscitation,2005,64(3):347-551.

[3] Madl C,Kramer L,Domanovits H,et al.Improved out-come prediction in unconscious cardiac arrest survivors with 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compared with clinical assessment[J].Crit Care Med,2000,28(3):721-726.

[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4-295.

[5] 李欣,廖晓星,荊小莉,等.心肺复苏过程中进行溶栓治疗的Meta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8:653.

猜你喜欢
后壁下壁通率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后再通的研究现状
深刺翳风联合点刺咽后壁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1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2:02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吉林医学(2014年29期)2014-12-31 11:14:18
开放式手术耳后多种自体中胚层组织填充乳突修复耳道后壁的临床效果观察
心电图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咽后壁隆起术治疗腭咽闭合不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