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专业教育历经民办、国办与国民共办三种影视教育体制的嬗变。进入21世纪以来,民办独立院校影视专业发展迅速,“成为了高等影视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1]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补充。而如何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潜力,既与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又关系到民办独立院校影视专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影视教育是以民办的方式开始的。20世纪20年代,上海出现了大量的民办电影学校,据1927年《中华影业年鉴》统计,有大中华影戏学校、大陆影戏学校、昌明电影函授学校、远东电影学校等18所民办电影学校。这些电影学校,培养了胡蝶、王元龙、张织云、朱飞、王献斋等著名电影人,其经验教训,可以为当今民办独立学院影视专业教育所借鉴。
中华民国时期的民办电影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今天不少民办独立院校影视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相似之处。曾参与中华民国民办电影学校教学工作的程步高回忆道:“凡电影公司新成立,筹拍新片,更新演员,于是开办学校,以应急需。”[2]而今天,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培养目标是“致力于为全国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领域培养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3]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则强调“办学理念与市场需求接轨,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在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突出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4]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天籁影视艺术学院则声明“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5]
中华民国民办电影学校是培训班性质,办学完全取决于市场,若市场需求变动,可立即调整或停止办学。然而,今天的民办独立院校却承担着学历教育之任务,高等教育之责任,“民办大学与传统大学相比,不论发生多大的变化、其保存知识、传承知识、探寻高深学问、引领和服务社会发展的理想和追求的本质没变,大学传统精神之于今天的民办大学,还必须是根本价值的体现,是指导民办大学行为的基本信念、基本准则。”[6]市场诉求绝不能成为民办独立学院影视专业办学的唯一诉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总则第三条也规定了:“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7]因为“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8]
因此,民办独立学院影视专业教育应将市场诉求与理想诉求结合起来。这里所谓的理想诉求,指向整个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市场诉求是必要的,就业率也是考量民办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但标准之一不是唯一的标准,强调实践教学也不等于将本科教育当作职业教育。就民办独立学院影视专业来说,如果其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养成职业精神、缺乏影视艺术修养、不具备自学能力,不擅长团队合作,仅仅拥有专业技能也很难成为合格的影视工作者,反过来也不利于民办独立学院影视专业的办学。影视专业学生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实践,才能为整个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反过来促进民办独立学院影视专业可持续发展。
中华民国民办电影教育虽然培养了一些电影明星,但是总体上是失败的,这与办学者只注重眼前的市场不无关系。正如曾参加过明星影戏学校教学工作的郑鹧鸪所说:“明星影戏学校,规定隶属于明星公司范围之内,故所有课程,每多侧重银幕方面,余如摄影科皆略不详。这并非明星公司的错误,乃是各家影片公司附设学校的通弊,因为急欲造就银幕上的人才,不得不抛弃其它种种不急需的课程。”[9]缺乏独立性、资金支持和远期目标已成其“通弊”,是其办学时间不长的原因之一。如明星影戏学校1922年3月创办,1924年停办;大中华影戏学校1924年开始办学,仅运营8个月。
因此,今天的民办独立学院影视专业教育绝不能为眼下市场所左右,还需面向未来的市场,不仅要为市场设计办学战略,还需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树立更为远大的办学理念才真正有助于民办独立院校影视专业可持续的发展。
影视专业教育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一问题,中华民国民办电影学校中不少教师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些教师多从事过电影创作,他们认识到合格的电影工作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这一理念在昌明电影函授学校印刷的讲义中就能体现出来。
《影戏概论》讲义是介绍电影专业的入门学科,但该讲义编者周剑云和汪煦昌专起一章论“影戏之使命”。编者认为“它(电影)实负有重要之使命,约而言之,有以下数端:(1)赞美一国之悠久的历史;(2)表扬一国优美的文化;(3)代表一国伟大的民性;(4)宣扬一国高尚的风俗;(5)发展一国雄厚的实业;(6)介绍一国精良的工艺。”[10]周剑云和汪煦昌深知电影的社会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影戏概论》第六章“影戏之功效”中谈到电影“是引导社会向前进,予人以是非善恶而暗示的,……‘收潜移默化之效。’这不是通俗教育的明证吗?”[11]此外,在《影戏概论》第四章“影戏之原质”中强调“故影戏以社会剧为最有价值,因它含有解决问题之暗示,予观众已深刻的印象,……如果不知道历史变迁,不熟悉社会状况,不明白人民疾苦,稍一含混,即易使观众堕入五里云雾中,失掉一剧主要目的。从事影戏事业的人们,都请研究研究社会学,才可以担负之重大的责任呢!”[11]在《编剧学》讲义中,编者周剑云和程步高认为“编制影戏,简单些讲,有四个重要条件,就是:高尚的思想、伟大的主义、文学的价值、美术的结构。”[12]重视影片中的社会学,将“高尚的思想”、“伟大的主义”放在电影创作最重要的位置,可见,早期电影教育家们对学生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视。
另外,在《编剧学》讲义中,编者周剑云和程步高除了介绍编剧和改编技巧之外,也强调了“诗外工夫”的重要性,认为“编剧者当视一国人民程度高下,察社会观众之需要,以因势利异之眼光,移风易俗之手腕,为选择材料的标准。每一种英雄的主义固然要紧,但也不可忘记‘时代精神’……” [13]即便是极为“务实”的陈醉云,在《导演学》讲义中也强调“做导演员,如果有细小不明之点,最好事前向技师和顾问咨询明白,商量妥当,等到临事时,再运用敏捷的手腕,随机应变,那便可以得更多的成功了。”[14]这些理念中所指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都是电影工作者所必备的素质。
民办独立学院易犯“急躁病”,多把工作重心放在就业上,希望快速提高效益。而其影视专业所招收的学生,艺术素养相对较弱。艺术素养,需要长期积累,因此,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显得有效得多。殊不知,艺术创作中的技术是依赖于艺术的,没有创造性的技术,是无法成功的。同时,学生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其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民办独立院校影视专业要警惕偏废艺术素养教育,仅追求技术习得的急功近利的做法。
中华民国民办电影学校的师资多来自于电影圈,如明星影戏学校有教师郑鹧鸪、周剑云、谷剑尘等,远东电影学校有任矜萍、程步高等,中华电影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陈寿萌、徐琥、卜万苍、顾肯夫、汪熙昌、洪深等。这些来自于电影生产一线的工作者们深谙合格电影工作者的标准,对电影创作的规律也十分熟悉。
传记文学《电影皇后——胡蝶》中谈及中华电影学校的“课程包括有影剧概论、电影行政、西洋近代戏剧史、电影摄影术、摄影场常识、导演术、编剧常识、化妆术、舞蹈及歌唱训练等。学员每周免费观看两次外国电影作为‘观摩’。全部课程教学时间为三百六十个小时。”[15]这些课程,多是今天表演专业的必修课,可见,当时中华电影学校对表演教学规律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曾经参与电影《不堪回首》(1925年)、《花好月圆》(1925年)拍摄的陈醉云为昌明电影函授学校编写的《导演学》讲义包括:“三、设计与准备;四、演员的支配;五、开拍前的练习;六、怎样对待演员;七、导演的分场;八、导演时应注意的事项;十一、音乐的帮助;十二、偷拍等章节。”[16]这些内容也是今天导演课的重要课题。可见,电影生产与电影专业教育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积极的。
今天的民办独立学院多被定位为“教学型”学校,并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作为自己的竞争优势。不少民办独立学院影视专业也尝试引进一些影视工作者担任教师。以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为例,从其编导与戏剧影视文学系网页上所提供的师资情况来看,41位教师中约有26为教师拥有影视媒体从业经验,其中正高级职称约有18位。[17]但多数民办独立院校影视专业无法复制此种模式,如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天籁影视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12位专职教师中,有影视媒体从业经验的仅4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表演与艺术教育系公布的师资介绍中,23位教师里约有5位具有影视媒体从业经验。[18]而且,从师资结构来看,具有影视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师也多是退休或退居二线的影视工作者,越是年轻教师越缺乏影视媒体从业经验,影视生产与影视专业教育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很难持续发展。
但是,此“双师型”模式应该成为民办独立学院影视专业师资建设的发展方向。而如何引进一批中青年影视从业人员参与民办独立学院影视专业教学工作,或让青年教师“走出去”积累影视创作经验,熟悉影视创作规律,是民办独立学院影视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如何调和影视生产与教学之间的矛盾还有待在实践中探索出有效的模式。
民办独立院校影视专业在当今中国依然是一个新事物,应多从历史纵向中汲取养分,也应横向借鉴当代中西方影视教育的经验教训,切不可以仅关注眼前利益,更不能固步自封。开拓视野,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情况,才能可持续发展。
[1]籍之伟,钟大丰.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教育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296.
[2]程步高.影坛忆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133
[3]参见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校园网http://www.cucn.edu.cn/
[4]参见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校园网http://www.cdysxy.com/
[5]参见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校园网http://www.swuyc.edu.cn/
[6]徐绪卿.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39
[7]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http://www.moe.edu.cn/
[8]许安标 刘松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释义及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49
[9]籍之伟,钟大丰.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教育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7
[10]罗艺军.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20-21
[11]罗艺军.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23
[12]罗艺军.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38
[13]罗艺军.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38
[14]罗艺军.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35
[15]朱剑.电影皇后——胡蝶[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17
[16]罗艺军.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28
[17]参见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校园网http://www.cdysxy.com/
[18]参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园网http://www.bnuz.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