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8日,河南省周口市体育场的杂技大篷内,梵音绵绵,不绝于耳,时而激昂,时而轻扬,在一千多位观众屏声静气的注视中,表演场地中央圆台上,九位身着金色佛衣的少女搭建起九层人桥,人桥顶端,一少女立起了稳稳的分腿顶。整个造型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随着梵音在高音区的戛然而止,全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整个比赛达到了高潮。这是河南省第三届百戏奖暨河南省第八届杂技大赛中的一个镜头,是濮阳杂技艺术学校代表队的重磅节目。当晚,在大赛颁奖仪式上,《禅诵•女子造型》以无可争议的高分夺得了金奖。作为这个节目的教练之一,我也获得了教师奖的殊荣。
“禅诵”顾名思义,是宣扬佛教教义的意思。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诵扬佛教,二是梵音高唱。中国的佛教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人称梵音的佛教音乐也广为流传、自成体系。《禅诵•女子造型》这个节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女子造型》是杂技中的一类节目。在杂技中“造型”一类的节目很多,女孩子们的造型类节目大多是技巧和造型相辅相成的,内容多与软功类技巧和叠罗汉一类的技巧为主。我们学校的《女子造型》即为软功加叠罗汉的类型。近两年来我与另外一位同事负责这个节目的教学和打造,虽然是个集体节目,有九个人之多,但对每个人的基本功要求和技巧要求一点也不能含糊。比如软功,这是节目造型的基础,我们对每个孩子的要求都很严格,前后叉、平叉的要求标准都在200度以上。“朝天蹬”是每个人必须要会的,而且每次要坚持5分钟以上。腰功的要求更加严格,每个孩子必须会“叠宝”。“叠宝”这个动作对上腰、下腰的要求十分严格,它能衡量出一个演员的柔韧程度。我们在节目中表演的六层“叠宝”就目前来说,已经达到我国杂技“叠宝”的极限,高度达到了2.4米,极其不稳定,一不小心就会人仰马翻,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和长期的磨合,即使技巧娴熟也不可能做得出来。
《女子造型》创作出来后,以一个什么样的形式来表演就是个大问题。如果以一般的形式来表演,尽管有些技巧有新意,但流于大众化,为此,我们请来了著名的舞蹈编导,原贵阳市杂技团团长袁华平,经过几翻讨论,基本确定了这个节目的表演形式,让节目与佛教结缘,其创新有三:
第一,引入佛教的内容。让节目的造型与佛教结合,如“双手合十”、“观音坐莲”、“六层宝塔”等等,让每一个动作都具有佛教的形象,把整个节目打造成如同一颗颗串连起来的佛珠,以此定位节目的整个构架。
第二,引入佛教的音乐。佛教音乐源自古代,以平缓、柔和、清雅、淡定为主,令人聆听后心头清明,神清气爽,从音乐的基调和风格来看,与节目倒是吻合。但这个杂技节目毕竟是现代杂技,完全用佛乐也不合适,因此,音乐创作中,既要有梵音的灵魂又要有当今抒情音乐的因素,既要有古乐的风范,又要有西乐的影子,有机的结合才能传递出节目的听觉信息,让观众在节目的视觉形象中融入听觉带来的意境。
第三,引入佛教的服饰。佛教的服饰不同于世俗的服装,宽大的佛袍和袈裟是其代表性的服饰。但用于现代杂技节目的表演中显然是不合适的,怎样才能达到完美的结合呢?为此,我们编创人员查资料,看影象,多方征求意见,几经周折,终于拟定了一个较为合乎实用的方案,一、服装设计有佛教的因素,但不是宽衣大袍;二、紧身服凸显出少女婀娜的身姿和苗条的线条;三、颜色采用金黄色,显示佛教的庄严和对视觉的冲击力;四、在舞台灯光的变化中,金黄色服装可变幻出许多种迷人的色彩,给人一种玄幻的感觉。
《禅诵•女子造型》终于出炉。每当音乐响起,灯光闪跃,少女们一个个顺序出场时,每当宝相庄严的造型一个个凝聚时,每当玄幻的色彩呈现出不同的震撼人心的效果时,每当高绝的技艺展示出精湛的功力时,掌声便轰然而起,持续不断。这是观众的认可,是对节目的欣赏和称赞。
“修炼”的不易与编创的艰难是让人难以忘却的,但成功的喜悦和激动的泪水都也会定格下来,那金灿灿的奖杯,那盖着大红印章的奖状,不是给“修炼”之路最好的诠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