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类题材的电影在观众的内心一直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更是为奥斯卡奖项所青睐。例如获得最佳影片的《码头风云》(1954)《洛奇》(1976)《愤怒的公牛》(1980)《百万美元宝贝》(2004)《斗士》(2010)而凭借拳击题材电影获得奥斯卡的最佳男女主角、配角的演员竟有7个之多。不管是获得最佳影片还是影帝提名,拳击类题材的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大的励志功能无疑使电影人和观众为之疯狂。
由梦工厂影业制作、迪士尼影业发行的好莱坞影片《铁甲钢拳》,讲述发生在未来的2020年,生活潦倒、前妻过世的退役拳击手查理和儿子历经阻碍取得全国机器人拳击冠军,并最终赢得了亲情和爱情的故事。该片投资8000万美元,自北美上映以来取代《洛奇4》成为北美影史周末票房最高的拳击电影,全球票房高达4亿多美元。当然,回顾各类拳击题材的影片,像《铁拳男人》《黑狱拳霸》《飓风》等等都是潦倒穷困的小人物在遭遇挫折后一蹶不振,经过一系列的经历和认知又克服了失败和挫折,最终赢得成功。我们都已熟知这样老套的情节,可在当观看此类优秀的影片时我们又会被其深深吸引。它之所以能席卷全球,展现出如此大的魅力,成为拳击题材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它燃起了人们内心因忙碌而黯淡无光的激情火焰产生巨大的共鸣。
作为全球的发达国家之一,美国的经济体系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这就导致了人们阶级矛盾的突出,犯罪率也就随之居高不下。正因为如此,美国人就积极强调使自己强大来保护个人的利益与安全,这也形成了美国较为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于是不畏强手、奋勇拼搏的拳击运动,使美国这个拳王辈出的国家,更加对此类题材的电影为之青睐。
作为世界的体育大国,既有像《一球成名》的足球题材、又有像《空中大灌篮》《像乔丹一样》的篮球题材,也有像《弱点》《点球成金》的橄榄球题材等等。而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自电影诞生以来共拍摄了超过2万部以拳击为题材的影片。“拳击题材向来是美国体育电影里的一个沿袭已久的传统,开始总是在激烈残酷的拳击比赛的画面里充斥着血泪、伤痛,或者书写情感的失落,或实现梦想的荣耀,那种满脸血痕,充满着疲惫和厌倦的目光,被举起的无力的戴着拳击手套的手,欢呼的人群,爱人的拥抱,成功的光环和付出的巨大代价之间的对比似乎在努力讲述着支撑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1]在搏击场上我们总能看到激烈的比赛,疯狂的呐喊。汗水与血相融,书写着自己的尊严。对于电影,拳击所要展现的不仅仅是拳拳到肉的痛感,也不完全是强力的视觉冲击。在当偌大的比赛场地,中间明亮的擂台被四周的黑暗所包围,让观众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把自己融入拳击场当中。只有这样,擂台上的你来我往,才能够让人们全神贯注更加富有激烈的效果。擂台上的搏斗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感情和情绪的宣泄,拳手之间相互的厮杀,汗水与鲜血甚至死亡不但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刺激也可以让赛场上的拳击手充满信心和斗志。而这种争夺荣誉的精神也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激励着观众。例如《铁甲钢拳》中机器人已经在拳击运动中替代了人类。其实,机器人之间的搏斗我们并不陌生。早在《机械公敌》《终结者》以及《变形金刚》等系列中就已经出现了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之间的搏斗。但是在让机器人在拳击场上进行拳击比赛还是头一回出现。于是机器人之间重拳对砸的重金属撞击声以及冰冷的机器与活物之间的搏斗,就具有了很强的看点。在本片中,主人公查理用自己的机器拳手“偷袭者”与“黑色霹雳”的公牛进行比赛。比赛开始“偷袭者”将公牛打得狼狈不堪,拳拳到肉的声音让观众大呼过瘾。公牛的频频失败使查理放松了警惕。结果一时疏忽被愤怒的公牛顶掉了“偷袭者”一条腿,单脚跳的“偷袭者”根本无法再战并最终被公牛击溃。
无论是《洛奇》《愤怒的公牛》还是《铁拳男人》《拳王阿里》都有精彩的拳击看点。有脸部受到重击之后变形的缓慢的特写镜头,也有观众在场下手舞足蹈的喊叫。例如《铁甲钢拳》中 “吵小子”被“国王”斩首,令观众兴奋激动凸显出野蛮和暴力。小机器人“原子”所向披靡的,让人们歇斯底里的喷着香槟,一声声呐喊如浪潮般汹涌,就连贵妇摸样的黛布拉和她的绅士丈夫也不顾形象激动无比,场面几乎失控。这就是拳击运动的魅力,更何况这是铁做的冰冷的机器之间碰撞出的热血的火花。
纵观拳击题材的电影都会走感情路线,有的走的是感情与事业的路线(《铁甲钢拳》《斗士》),有的走的是人物的重新崛起(《洛奇》、《百万元宝贝》)。拳击运动的电影中剧情都不是很复杂,无非是主人公历经困难险阻,最终取得成功。作为励志类题材的电影,拳击电影中主人公的最后胜利不是最高的目标,而是如何追求家庭的亲情与事业的信心。例如《铁甲钢拳》中查理走投无路身无分文,向别人低三下四的借钱。昔日辉煌的拳击手得到的却是“你就是个赔钱的货”的评价。这对于人的自尊是极大的伤害。于是,找回自己的信心和尊严就成为影片主要表达的元素之一。除此之外,影片要表现的不是“原子”最后“击败”了不可战胜的“宙斯”,而是着重体现了父子二人对亲情价值的追求。《铁甲钢拳》就是一部讲述敢于拼搏和重拾尊严的电影,既表现了人应该怎样战胜自己,赢得胜利,也有对人生的反思和对亲情家庭的守护。
一部好的电影不会只赢取大众的口味,而是能在文化领域中扮演担当社会责任的角色,从而引导受众提高审美水平更加重视人文的关怀。所以,拳击电影所表达的并不是单一的人物奋斗史,而是人物在亲情的作用下重识自己,以及在友情、爱情的帮助下重获新生。其中家庭和尊严的主题,更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自己的梦想和对未来的希望。影片中点的主人公查理不但是个没落且负债累累的拳击手,同时也是一个毫无责任心的父亲,但是在儿子的影响下,父子之间的关系在逐渐缓和,这两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经过不断的努力合作和训练,终于获得真正的胜利,也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美国的拳击电影多以体育励志为主要风格,加以丰富的爱情、亲情以及友情为依托,配上幽默诙谐的桥段,不断地刺激观众对追求生活美好的情绪以及不愿服输的运动斗志。力争从视听手段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影片达到运动与励志完美结合的理念。例如《铁甲钢拳》马科斯为报救命之恩执意将“原子”从烂泥里挖出来。它其貌不扬的面孔和略带点狰狞的嘴巴以及如婴儿般呜呜作响的学着人的动作第一次出现在观众面前时,却让观众丝毫感觉不到厌恶,反而是带着一种温馨的心情和视角来看待这个刚获得重生的“过时”的机器人。《铁甲钢拳》在拳击比赛中还融入了父子亲情。当查理生活落魄的时候,儿子却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作为一名拳击手的儿子,骨子里也同样如同父亲一样充满了对拳击的热爱和执着。在得知自己父亲也曾经辉煌过,便更加肯定了对他的崇拜和体谅。于是,儿子这个和查理关系最为亲密的角色是他重新找回尊严和激情的精神动力。在最后和“宙斯”的大战中,观众们能很强烈的感受到查理父子之间的柔情。马科斯深情地望着斗志昂扬奋力地激情四射的挥动着双拳的父亲,令观众产生亲情和爱情的共鸣,放佛又让人们看见了当年那个风云拳台的拳击手高大的身影,强烈的刻画了人物丰富的内心,突显了人性的美好。
在东方,主要讲究和谐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整体性和团体性,看重民族大义,团结意识。而在自由、个性的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西方文化体系中,西方人则更重视个体性,更加突出自我、注重自我的感受,主张个人荣誉,强调勇敢拼搏的精神。影片中“亚当”在比赛最后阶段取得了绝对的优势,筋疲力尽的“宙斯”只有招架之功。在美国体育精神的推动与影响下,其已成为世界头号体育强国。是美国体育精神促进了美国体育的成功,美国体育的成功又奠定了国家发展的基础。《铁甲钢拳》就把美国的体育精神很好地融入其中。 “亚当”被“宙斯”击倒数次,被打得浑身冒烟,查理只好让“亚当”模仿自己的动作与对手继续抗衡。最后他渐渐地从中找回了自信,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得到了完美的发挥。令潦倒的查理完全摆脱了挫败的阴影,成为一名真正的拳坛斗士。
美国的电影在表现励志精神的同时也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我们都知道在西方社会追求的是个人的利益,他们主张个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不喜欢受到外界的干预和限制。西方一般把“个体主义”放到最大,非常强调个人的力量,也就是说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把自己的最大的潜在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出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快乐和幸福,才能真正让自我得到满足。这也是他们崇尚竞争、非常好斗的根本原因。从西部拓荒开始,美国文化历来就偏爱个人奋斗,可以说没有大胆的奋斗与拓荒精神就没有今天的美国。就像《洛奇》中虽然是个底层拳手,但是永不妥协,哪怕被打得鼻青脸肿,也不曾倒下,即便不能赢得比赛,也要输得光荣。
从励志电影中我们应该意识到,作为西方文化的发掘者和传播者,导演们的作用就是将富有表现力和个性的电影通过银幕的方式将美式的价值观加以宣传,源源不断的影响外界以及其他文化的理念,从而实现对其他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拳击电影不但传达着励志的精神,也以体现自由、民主,英雄主义,以及美国文化价值观。通过与观众内心的共鸣,进而无声无息的传播并体现美国的价值观和文化。我们在看类似于像《铁甲钢拳》《拳王阿里》《斗士》等励志题材的拳击电影时,在意识到认同这些具有娱乐性质的同时,其实也在受西方价值观细微的影响。我们在接受其传递的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中西方电影之间的差距。
对于拳击电影而言,要想获得票房与成功的双重收获,不仅需要精彩的搏击场面,同时也还要有对比赛背后的人性和尊严的反思。拳击题材中的励志元素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意志力成长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在体育等竞技类题材电影的内容上,就显得比较单一。我们应该培养全球文化观的观念,更多地去欣赏和学习其他国家优秀的竞技电影,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丰富内容、提高技术,只要能积极的思考,一定会使中国体育竞技题材的电影得到更好地发展。
注释
[1]周越俊《百万美元宝贝:超越爱与尊严的体育电影》电影文学 2011年 第17期
[1]黄璐,兰健.论美国励志体育电影风行的意识形态性[J].体育科学研究,2007
[2]徐建纲.美国电影中的文化现象浅析[J].电影文学,2008
[3]艾琦,杨昕.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文化内涵[J].宿州学院学报,2010
[4]邢艳.浅谈美国文学的美国梦[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
[5]王庆,杨敏.从三部美国励志影片看“美国梦”的积极意义[J].电影文学,2010
[6]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王锦瑭.美国社会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8]张专.西方电影史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