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思到银幕转换的角度浅析电影《失恋33天》的语境“流失”

2012-11-22 04:20王雯瑶
电影评介 2012年7期
关键词:电影剧本段落角度

影片制作的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列很长的火车,拖载着一节节满是器材和乘客的车厢。一旦火车离开了车站,要改变进度和预行轨迹就变成了一件艰难而不可控的事情。2011年11月8日全国公映的滕华涛导演根据同名小说《失恋33天》改编的电影在首映后收获小成本电影票房奇迹,截至笔者撰稿之日(11年12月底),部分院线仍为该片留出了播放场次,同时收费网络播放媒体也竞相将该片吸纳其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网络传播和宣传攻势。

本文主旨不再剖析影片运作和处理上的可取之处,仅从文学剧本改编电影作品的构思到银幕转换角度,浅析电影《失恋33天》语境表达上的流失。这不仅仅是该片存在的问题,也是同类型由文学原著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普遍共有的现象。一部《失恋33天》在让都市人反思爱情的同时,是否也可以让电影人借机思考文学构思和银幕转换间由来已久的尴尬。

首先,时间展现上的局限性。小说作者鲍鲸鲸的《失恋33天》是严格按照33天的先后顺序以一种叙述和记录的方式展现在此时间范畴内主要人物对于“失恋”这件可大可小的事情的心理变化和现实经历。小说本身是文题相符的,按照既定的时间线叙事,但在改编成电影剧本的过程中,从电影时长和集中展现矛盾冲突的角度而言,确实无法将文学作品中的33天一一展示,甚至取其一半进行展示都会沦为一种流水账式的银幕叙事,令观众感到乏味的同时也失去了电影的强烈戏剧冲突感,变得主次不分,用意不明。

于是,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在影片开始时印象深刻的时间记录表上给出的“失恋第一天”的标识,随着剧情的推进和人物形象的精彩塑造,早已忽略了失恋已进展到第几天,从电影叙事角度而言,这并不影响一部影片的精彩塑造,但从遵循原著和文学作品改编的角度而言,这未尝不是一种流失,孰轻孰重,孰是孰非虽无一定之规,但也未尝不是一种遗憾。当然从电影剧本创作的角度而言自然要挑选具有典型代表性和集中体现戏剧冲突的部分加以艺术化处理,只是放之这部电影中而言,“33”天的概念很显然已经被失恋症候群的意向表达所巧妙替代。《失恋33天》实实在在的沦为了一个噱头,一种说法,一部片名,而已。

整部影片最终已经不再遵循小说的时间线进行叙事,失恋的天数即使出现也更多的沦为了扣题的道具。从观影角度而言确实无过多收视桎梏,并不会给观众造成影片读解上的偏差,也罕有观众会心心念念的自始至终在计算着失恋的天数。由此可见,影片银幕转换的合理推演已经在化解着时间线上的两难统一。

其次,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影片中大量的加入了画外音(以第一人称旁白为主)的声音辅助,而所谓人声要传递和补充的都是原作表达的精彩之处。例如全片第一个高潮段落即黄小仙酒后追车段落,配合画面的是整段整段催人泪下表达人物内心独白的画外音,如果将这部分画外音剪掉,仅仅是同样的配乐和场面调度,整体效果会损失很多。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不可避免的受导演风格的影响,文学系毕业的导演在剧本改编和再加工方面很难彻底摆脱文字本身的影响,而语言文字所能表达和传递的语境在折合成镜头语言时又会有或多或少的损失,当然并不是一概而论的说所有的镜头语言都在削减文学语言的魅力,但文字和画面的等价转换本身就是一件很难两全的差事。

在保证画面准确性的同时,更高层面的意境表达就只能靠画外音这种裹挟了电影元素外衣的实质性文学元素来充当杀手锏。回顾整部影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中十有六七都是在画外音元素掌控下的叙事段落。这当然可以归为一种电影叙事风格,也可以归结为一种导演风格,但也不得不由衷的承认在这个构思到银幕的转换过程中,画面所损失掉的正是通过文字的变相表达来进一步进行弥补的。

有人评价说“与其说《失恋33天》是一部导演电影,不如说该片是一部作者电影”,细细推敲,此话也不无道理。这就谈到了本文所要涉及的第三点,精彩的对白段落为全片主导,演员的表演功底赋予了角色生命力,而文学剧本中的对白设计又为演员塑造人物以及令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提供了前期支持和后期保证。

观众对于文章塑造的王小贱一角记忆犹新,除了该人物形象的“中性”、“gay感”等特点外,精彩的语言设计也是独到和出彩之处。例如大闹婚礼现场,义正言辞的谢绝做作女的无礼要求,再到三番五次的数落失恋中的黄小仙等等的段落都在用人物语言作为利器来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同时也深深的在观众的观影记录中贴上了难忘的标签。

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的语言深受当下年轻人欢迎,甚至一夜之间“王小贱”式表达备受追捧。一来是因为语言表达方式非常贴近眼下年轻人的生活,或者说就是很多北方年轻人的日常用语环境,连脱口而出的脏话都那么“平易近人”,不刻板、不做作。二来是因为这些大实话都是话糙理不糙,当一副说教相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安心的接受再教育,但当使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的时候,不仅言语本身被记住了,道理也润物细无声的被大众价值体系所认同或者说广泛的被接受。

这点上有演员驾驭角色的成功之处,更重要的不可被忽视的是文学作品的成功。有了一个成功且具有生命力的文学案例作为电影剧本的依托再加上合理的推演和运作,使得这部小成本电影走向院线后大获成功。依然走的是文学剧本改编为电影剧本的传统路子,依然讲述的是并无新意的男女爱情的小故事,依然不可避免的在构思到银幕转换的过程中流失原作的部分精髓,却也必须承认该片的成功和深得人心,也为小成本电影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运作佳例,值得借鉴、深思。

猜你喜欢
电影剧本段落角度
神奇的角度
心理小测试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电影剧本创作的艺术性分析
2018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启事发布
“张爱玲电影”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