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京胡的滑弦技巧

2012-11-22 00:03:34郭峰
剧影月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西皮旦角音位

■郭峰

滑弦是京胡演奏中最基本的、较简单的演奏指法,它起着润色本音的作用,它的奏法是用同一个指由一个音滑到另一个音,多种滑音技巧对表现京剧不同行当的唱腔风格和韵味,是独具魅力的。常用的有:上滑弦、下滑弦、回滑弦、虚指滑弦、垫指滑弦、装饰滑弦等。现就滑弦技巧当中最主要的几个滑弦技巧,结合实际演奏来简单论述一下其使用规律、操作手法、不同行当的演奏区别。

一.上、下滑弦。这种滑弦是以一音为主,多系由另一个音滑到本音,滑奏的音要轻(按弦压力要减少——虚按)、本音要奏的重(按弦压力要增大——实按)

1.向上滑弦——指头在琴弦上由下面高音位(高一个全音或半音)向上滑到低音位。即由较高音下滑到较低音,所以又叫下滑音。在实际伴奏当中,不同行当下滑的效果和力度手法都有一定的区别,甚至同是老生行当,不同流派如马派、杨派、奚派等,它的拉法也是略有不同,当然这些不同是微妙的、细小的区别。每个流派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伴奏上也要随着风格特点的变化而变化,这才能形成所谓唱腔中不同的味儿。就上滑弦举例:如老生和旦角,老生在按弦时手要轻点,滑的速度要快一点,手指起滑的位置要区别开,如西皮6 3弦的下滑音起滑位置不是从1开始,而是从7开始,这样才不会影响老生的本音,老生的装饰音要比旦角的装饰音少一点,小一点,老生的风格是干净,利索,旦角的装饰音是比较妩媚,柔美,因此装饰音的幅度要大一些,更加柔美一些,所以老生是滑弦是7开始,而且速度要快,一带而过,本音如果是6,要从7 6开始,本音的时值要更长一点。例如旦角中的散板抹弦要大一点,抹弦的过程相对于老生过程要慢一点,抹弦过程的时值要大于露本音的时值,装饰音的效果大于本音的效果,以上就老生和旦角抹弦区别的一个简单叙述。

2.向下滑弦——指头在琴弦上由上面低音位(低一个全音或半音)向下滑到高音位,它的音响效果,即由较低音上滑到较高音,所以又叫上滑音。举例老生和旦角说明:旦角的上滑音用的频率相对于老生要少得多,这种技巧所演奏出来的效果是比较利索、干净、犀利。旦角因为其唱腔柔美缓慢即使有这种技巧通常也会处理成回滑技巧,因此是比较少的运用在旦角中。例如:老生6 3弦西皮原板中35 6535 216 5中的最后一个5还有西皮三眼中的235165321235 6136 51235 21 6 12中的最后一个5都属此类

二.回滑弦。是在本音时值内,在本音音位上很快地向上面滑或向下面滑到较低或较高的音位,复滑回到本音位。在回滑过程中的按弦力度是按本音时重,滑弦时较轻。其变化过程是重——轻——重。

1.上回滑弦——指头在琴弦上由本音位向上滑到较低音位,复滑回到本音位。它的音响效果即由本音下滑到较低音,再回滑到本音所以又叫下回滑音。这种技巧在京剧的伴奏中运用及其广泛,尤其适用于食指,而且在西皮中,食指主要是1 5音的按弦指,1 5音又是西皮调性中的主干音,例如老生 《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中的“我本”简谱如下:3255第二个5就是巧妙地在短时间内运用了回滑技巧,再如旦角《凤还巢》“本应当随母亲……”中的“本应当”简谱如下:531 1 12736536中的第二个1也是运用了回滑。在对此技巧装饰音的运用上,操作要求是非常高且不易掌握,在实际伴奏中,有一定难度,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出现过分夸张或表现不足的感觉,影响其行当唱腔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

此技巧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并且在运用上也非常广泛,适用于很多行当,包括老生,青衣,花旦,老旦等等。 如旦角中的西皮原板或慢板:35 6136 512355 216 12 772 65 32 126 11 66,中的第一个5和倒数第二个1都是回滑,而在慢板中使用此技巧必须在速度上要更慢一些,幅度要大一些,要饱满一些,在老生的6 55 12 53 21 6 11 66中的第二个5就是上回滑,或772 65 32 126 11 66中的倒数第二个1都是典型的上回滑。再例如二黄中的6 3两个音,老生和旦角的三眼63231653233656 565中的第一个6和第四个3,也都是上回滑音。总的来说上回滑弦在实际操作运用中还是比较频繁的。

2.下回滑弦——指头在琴弦上由本音位向下滑到较高音位,复滑回到本音位。它的音响效果即由本音上滑到较高音,再滑回到本音,所以又叫上回滑音。

在滑音技巧中还有虚指滑音、垫指滑音、装饰滑音等,但这些技巧在一般传统戏中运用不多,包括下回滑弦也是如此,一般在独奏曲或协奏曲中就会融入这些技巧,能更丰富地表现音乐主题思想,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

以上就是滑弦的几种基本演奏方法的应用及在不同行当中的区别。

猜你喜欢
西皮旦角音位
探究戏曲旦角身段艺术特征
戏剧之家(2022年9期)2022-11-12 17:39:29
戏曲扮相的“变”与“常”——从清代至民国的女子发式与旦角容妆
戏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7:16
施光南在京剧创腔领域的探索——对现代京剧《红云岗》旦角唱腔的颠覆性设计
中国音乐学(2021年3期)2021-11-20 05:40:16
满语方言中的音位变换现象
浅谈皮黄腔的发展及音乐贡献
世界家苑(2018年8期)2018-09-04 09:15:52
论广东汉剧唱腔结构与特色
戏剧之家(2018年15期)2018-06-08 10:12:02
梁素珍广东汉剧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简析
戏曲研究(2018年4期)2018-05-20 09:38:56
西皮慢板
诗林(2016年5期)2016-10-25 07:37:49
关于《语言学纲要》中第三章《语音》的几个问题
3~5岁健听儿童音位对比识别习得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