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霓霞
江南丝竹是指明清以来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器乐乐种。“丝”是指用丝做弦的弦乐器,如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等;“竹”则是形容用竹做的管乐器,如竹笛,箫,笙等。江南丝竹音乐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经常用“轻、小、细、雅”形容丝竹音乐的特点。“轻”指音乐情趣侧重于轻快典雅,“小”是指乐队组织和乐队结构大多数是小型的,“细”指演奏风格上的精致细腻,“雅”指曲调优美秀雅,柔和清澈。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一般有琵琶、二胡、扬琴、三弦、笛、笙,以及打击乐的鼓、板、木鱼、铃等,其中竹笛是主要乐器之一,乐队一般4-6人,多则8-10人,演奏中,各乐器声部的骨干音基本相同,但演奏者可即兴装饰加花。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演奏者之间相互配合,使各声部疏密交错,主次分明,有分有合,构成一个既变化又统一的和谐整体。
竹笛是江南丝竹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它是决定江南丝竹艺术风格的最主要乐器。江南丝竹中所用竹笛为D调曲笛。曲笛的演奏深受昆曲影响,其演奏风格随昆曲从“水磨”走向“雅致”,具人声腔调的歌唱性特点。在气息上要求演奏者“气沉丹田”,用气平和均稳,舌头动作不能太大。在演奏技法上常用颤音、叠音、赠音、打音、倚音等。不用滑音,没有历音、剁音、也没有热闹的花舌和具跳跃性的双吐与三吐等北方梆笛经常使用的技巧。
通常竹笛在演奏江南丝竹中高中低音有不同的要求。低音的演奏上,要求角度往下往前,风门放大,以自然气振音较多,要求音色达到醇厚、饱满、圆润。中音演奏角度适中,要求风门成柱状体,音色华丽,讲究一气呵成,连绵不绝。高音角度往后,口腔打开,要求喉部放松,声音透亮。随着丝竹乐曲的旋律变化,竹笛演奏风门,角度也随之变化,不是一成不变。
江南丝竹竹笛演奏时非常重视气息的运用,讲究韵味,润腔丰富。要求气息连绵不断,强弱结合。这对于竹笛演奏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音吹奏时音色要清脆悦耳,强而不噪。在音色方面,南派曲笛的“脆”并不表示音质的尖锐,而可以用“脆生生”来形容。打好竹笛气息基本功则是吹好江南丝竹的关键。
加花的演奏,“赠、叠、颤、打”装饰音运用是江南丝竹竹笛演奏的另一个特色。在节拍、主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装饰音的巧妙运用使旋律变得更加流畅和华丽。要求演奏者吹奏丝竹乐曲时手指放松,并对“赠、叠、颤、打”做单独的训练。演奏颤音的技法时,颤音的演奏几乎都处在弱拍的位置,装饰音多且细密,要求手指灵活有弹性,使乐句演奏起来更加轻盈。赠音的演奏为江南丝竹增加特有的效果。一般在乐句的结束时,手指和气息同时收住,余音乍一听上来有模仿昆曲唱腔的“啊”的音效,使乐曲表达拟人化。叠音是在吹奏两个相同的音之间,加入上方二度来装饰主音,声音极短,几乎听不出来。打音与叠音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一般为主音的下方二、三度小音符装饰主音,手指在高密度的丝竹旋律中运用自如,指运有力且富有弹性。这样“赠、叠、颤、打”的运用使丝竹音乐听起来既连贯优雅又不缺乏灵动、活泼之感。在江南丝竹乐曲中竹笛演奏的另一个特点是,句首和乐句的顿音处用气点出,不用舌吐从而突出江南丝竹的柔润之美,乐句轻起轻收,收放自如。
总体而言,江南丝竹竹笛演奏优美婉转的音色和灵动花哨的演奏是形成江南丝竹浓厚地域色彩的重要因素。用传统丝竹前辈在总结这方面的特点时一个形象化的描述来结束本文,那就是:胡琴一条线,笛子打打点……。江南丝竹的魅力离不开竹笛的婉转灵动,在笛声中体味真正的江南丝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