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富
锡剧是江苏的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常锡苏与江南地区,分布至苏北、上海、浙江、安徽等地,从庙会活动及坐唱时期算起,已有200多年历史,进入城市不过70多年时间,锡剧是一个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年轻剧种。
锡剧原称“滩簧”,最初为坐唱形式,逐渐发展成“对子戏”形式。最初的乐器只是一把胡琴,后来加进一副敲板,其曲调也由江南小调、山歌演化到各种唱腔,“五四”运动后,文明新戏勃起,滩簧受其影响,出现了“常州文戏”、“无锡文戏”,演出剧目大大丰富,这个时候,曲调和唱腔也由单一走向多种,乐队中引进了京剧的“武场”和琵琶、唢呐、三弦等乐器,也就有“主胡”、“副帮”的分工。
解放后锡剧获得了新生,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领导下,锡剧进入了全盛的发展时期,由于吸收了兄弟剧种的曲调,锡剧的音乐表现力不断增强,色彩也日益丰富,对乐队中的第一二胡——主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锡剧曲调风格清新,旋律华丽优美,委婉流畅,锡剧演员的唱腔各有特色,在舞台实践中形成了各自风格流派,作为主胡不但要掌握二胡的基本技能熟悉锡剧的基本唱腔,更要了解演员的演唱特点,绿叶托红花,通过主胡的穿针引线使演员的唱腔更具魅力。
戏剧乐队虽说人数不多,只有十人左右,但锡剧主胡在乐队的作用却是非同一般,戏曲乐队是由指挥、主胡、弹拨乐、管乐、打击乐等各类乐器组成,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锡剧主胡是要有一定的二胡基本功和多年从事锡剧工作的人员才能担任。
主胡在乐队上和司鼓一样负有责任,他要注意指挥又要注意台上演员的不断变化和感情交流,也要带动整个乐队的情绪,配合做好台上台下的的各种变化,在演出时演员唱悲伤的曲调,主胡就用凄切的情调,再加点压弦注意演员变化紧跟演员的唱腔;唱激愤的情绪,根据导演和作曲要求的实践配合,要求快而重,揉弦则往往以抠压为主,以揉为辅,同时运弓的力度和速度也要相应强些快些;表现欢快热情的气氛时,一般是以揉为主,结合抠弦,要求快些,但是指对弦的压力要适当轻些,同时运弓一般也要较快较强;演奏流畅优美富于歌唱性的锡剧,一般用中等的力度揉弦快些,同时运弓也往往配合以中等的力度和速度;表现含蓄深情,揉弦要重要慢,适当结合抠压,但是运弓要注意轻些慢些;表现平静辽阔的气氛,要完全用揉的方法,左右手之间配合都一律要求轻而稳。总而言之,我们的乐队不管是指挥、主胡和其他乐器都要熟悉剧本和唱腔,都要研究并处理唱腔的每段及每句的意思和情调,在演出过程中一定要配合好演员的演唱和情绪,在演唱的过程中主胡要轻松稳健,要做好带头人,在过门或配乐需要轻的时候轻,重的时候重,表现好剧情。
我们搞戏曲也经常看民乐二胡独奏和越剧、黄梅戏及交响乐团的演出,学习他们的演出风格和演出技巧,欣赏他们的优美旋律。但是我们戏曲乐队与他们大不相同,因为戏曲艺术表演有很大的随意性。例如某演员在某段唱腔中一句甩腔要拖数板,今天可能由于其它原因,在演出时忽然拖了几板就转掉了,这些突然的情况都是主胡和指挥事先不知道的,如果没有一定的临场经验,可能乐队之间要“打架”,所以主胡必须全神贯注于舞台,丝毫不能掉以轻心,以便随时应付突发的情况。正所谓“三分”演戏,“七分”场面的说法。
主胡在演出中责任重大,在排练时也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每当排练一个新的剧目,主胡要对剧本和曲谱反复研究,与导演一起确定重点,主要演员的唱腔全是主胡一句一句教会的,必要时要有配音,主胡也要负责搞定。应该说,主胡自始至终与导演编导一起参与剧目的生产,进行艺术再创造,他还要带领乐队排练新的曲谱,对演奏者提出要求,以符合剧情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戏曲音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在乐器上不再是清一色的民乐,引进了西洋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电提琴等,以便适应观众的欣赏要求;其次,在创作手法上采用了西方音乐的写法,有的乐队还搞一些配器,甚至连最古老的京剧中也出现了华尔兹的节奏等等。所有这些发展变化,对主胡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在提高演奏技巧的同时要学习音乐理论,提高音乐素养、文学修养等等,以便适应现代戏曲对主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