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情感倾诉在歌唱中的体现

2012-11-22 00:03:34余军
剧影月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歌者听众歌唱

■余军

音乐艺术的魅力在于情感的表达。倾诉情感成为音乐艺术生命力的主要表征之一。我国古代文献《吕氏春秋·季夏记》中就有相关论述:“凡音者,产乎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者,音成于外而化乎内。”由此可见,情感的表现对于声乐艺术的重要性。只有感于内心深处而激发的情感,才能使得音乐的外在表现成为优美。现在音乐学也强调情感倾诉对于歌唱的重要性,记为“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感情,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换言之,歌唱者没有情感审美感受,就不能表现美的情感,就没有艺术可言。”(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贝基先生也说过,歌唱艺术“不是一般以掩饰照着铺子,而是心里要有些什么。有的人一板一眼的按照音乐唱,听的人说‘把谱子唱出来了,但缺乏感染力’”贝基先生所说的“心里要有点什么”和“感染力”。指的就是表达情感的艺术能力。

歌唱艺术表现的目的,是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歌唱的思想内容,以优美而富有情感力的歌声去感染听众。因此,声情并茂是歌唱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声乐演员始终追求的目标。正确处理歌唱“声”于“情”的关系至关重要。

首先要搞清楚“声”和“情”的含义。“声”是指歌唱的声音技巧,是歌者将作品的情感内涵诉诸于听众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歌唱的呼吸、发声、吐字、共鸣以及声音的强弱,音色的敏感,节奏的张弛,速度的快慢,旋律的高低起伏,声音的抑扬顿挫等等。而“情”的含义则包括以下两层意思:一是词曲作者主观情感,即词曲者在一度创作中赋予作品的原始情感;二是歌者对作品意蕴的直接反映,即歌者在二度创作过程中,对歌曲原始情感的表现和发挥。歌者综合以上两个因素的“情”,反过来作用于“声”,强化“声”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要搞清楚在“声”与“情”这一对矛盾中,哪个是矛盾的主导方面,从总体上来说,“情”应该是起主导作用的,美国著名歌唱家大卫·比斯法姆在《音乐表演的主要原理》中说:“第一流的,最优良的技术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感动广大听众的不仅是一种艺术技巧,而是广博的教育、经验、理想、文化、人类同情心和艺术家的魅力。”这清楚地说明,声乐表现中的技术手段固然重要,必不可少,但它只能是艺术表现的手段,是为表达歌曲的情感服务的。如果歌者只为炫耀自己的技巧而置作品的内涵、情感于不顾,那么,其技术再好,技巧在高,也只是没有灵魂的空壳而已。世界著名歌唱大家卡拉斯认为:“单有一个美妙的声音是不够的,你必须将你的声音粉碎成千块,是他们为音乐的需要服务。”这是说,声乐表演的艺术实质不仅要有高超的演唱技巧,而且更要使其融入歌唱中去,实现最大限度的艺术技巧与情感体现的完美统一。

再次,我们要搞清楚“情”与“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声乐演员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不能机械地割裂。例如:先声后情或先情后声,而应该自始至终注重“声”与“情”的相结合,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声与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构建成一个完美的声乐表演过程和整体。任何只重“声”而轻“情”,或者只追求“情”而忽略“声”的倾向都有失偏颇。因为,“情”终究需要“声”来体现,离开了“声”就失去了“情”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离开了“情”,声便失去了内核,失去了目的。唯有“情”与“声”的融合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歌唱艺术。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歌唱中实现 “声”与“情”的完美结合,体现情感的倾诉呢?笔者通过20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认为必须把握住以下两个基本方面。

一.基于歌曲基调来进行情感倾诉。也就是说要认真研读音乐作品,正确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歌曲本身就是创作者情感的倾诉。因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不同的歌曲就有不同的感情基调。即使在同一首音乐作品中的不同部分,其感情基调也可能不一样。因此演唱者必须深入研究词曲作家的构思,意图,然后进行理解和演绎,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引起听众情感共鸣。例如我在演唱《母亲》《父亲》这类亲情歌曲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做了充分的情感准备,以一种朴实、感恩、赤诚的心去歌唱,每当歌曲演唱结束时,我的眼睛总有些湿润,许多观众也会含着泪水……《我的太阳》是一首世界名曲,也是我的保留曲目。多年来,我对这首歌的背景材料如数家珍。尽管如此,我每次演出之前都要在音乐情感的启示下,迅速调动起兴奋的情绪,进入角色。把注意力集中在情感表达上,这样歌曲后面的高音反而容易唱好,显得充实,有光彩。第二遍我一般用意大利语演唱,尽管语言对我和听众来说都有一定障碍,但其中的情感却把我和听众连在了一起……

如果要演唱的是原唱歌曲,那就更要下功夫了。首先要认真读歌词,理解歌词表达的内在含义,把握歌词蕴含的情感基调,细细体味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李耀伦先生所译的《外国音乐参考资料》曾载有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的一段话:“总谱上的标志是忧伤,但是几分忧伤?那种忧伤?内在的,暗淡的,或者仅仅是愁眉不展的?作曲家没有说明,我只能自己去判断。”器乐演奏是这样,声乐表演更是这样。我们普通的音乐工作者都应该向这些有造诣的艺术家们学习,去认真研读作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作者的原始情感,从而达到对作品的准确传达和提高再现。

我曾在原创音乐剧《快乐推销员》中饰演“老罗”这一角色。虽然不是主角,但在剧中却举足轻重,很多戏都在他身上。我和编剧,导演共同分析这个角色,和作曲一起推敲老罗所唱曲目的处理设计。我仔细研究了整部戏的剧情,思想内涵,老罗角色的性格特点,生活氛围,人物关系,内心活动以及曲式结构,音乐风格,从而把握住角色的气质和表演分寸,用歌声和形体比较准确地塑造了剧中人物的形象,受到专家肯定和观众好评,在全国歌剧,音乐剧观摩比赛中荣获“优秀歌曲奖”。

二.要不断提高音乐修养,练就扎实的声乐基本功。因为在演唱中感情的表达是要通过诸多具体手段才能体现出来的。苏轼在他的《书李伯时〈山庄图〉居》中便说过:“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意思是说,如果没有技能技巧,就难以将作品所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艺术形象。我们专业声乐表演者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相应的技巧,那就不可能将歌曲很好地表达出来。试想,一个人在演唱时,总在担心一些技术技巧方面出问题,那怎么还能够如愿以偿地向观众们倾诉情感呢?

演唱者把纸面上的语言和音符塑造成感人的艺术形象,就必须培养起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就必须善于理解和运用作品中的音乐语言,如旋律、节奏、节拍、音高、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并且恰当地把这些音乐要素揉进我们美妙自如的声音,清晰自然的语言中,并以此真切地表达出歌曲的内涵,情感的倾诉,再现音乐的艺术形象。

总而言之,歌曲是创作者表现情感的载体,因此,如果演唱者要最大限度地还原歌曲艺术生命力,就必须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技巧,把歌曲创作者和演唱者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当然,这种情感的倾诉不是无中生有,自作多情,而是要经过反复思考,真切感受,才能将这种情感去影响听众,感染听众,引起观众心灵的共鸣。

猜你喜欢
歌者听众歌唱
为你而歌唱
歌海(2020年4期)2020-08-25 01:57:49
为你歌唱
小读者之友(2020年6期)2020-07-06 13:29:30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草原歌声(2019年2期)2020-01-06 03:11:10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草原歌声(2019年1期)2019-07-25 07:30:50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8:04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38
歌者和履痕
散文诗(2017年22期)2017-06-09 07:55:31
歌唱十月
时代风采(2016年19期)2017-05-05 12:12:41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