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语篇的情态取向及量值角度分析

2012-11-21 10:47:10刘慧云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情态人际隐性

陈 倩,刘慧云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部,广东广州 510665)

一、引言

情态是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功能领域,以其独特的方式挑战着功能主义理论。[1]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概念、人际、语篇等三大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关注的是篇章作者和篇章意图中的读者的互动关系,即说话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并影响听者的态度和行为。这一功能承载着很重的语义负荷,它的词汇语法手段是语气和相关的情态种类、加重表达和其它评价性的手段,它们是在整个篇章中如同韵律特征一样实现的。[2]7-12如何通过大学英语教学,赋予生硬的文字感情色彩,让同学们从狭义的词汇语法的掌握,上升到广义的对篇章作者情感的体会?如何通过课文内容,将人际功能的情态取向传授给学生,进行情态评价分析?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1.相关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注重研究活生生的语言和语言使用,是非常适合语篇分析的理论。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进行意义的交流,而在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如影响他人的态度或行为,向他人提供信息,将自己的态度或行为向他人作出解释等等。语言所具的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功能就是三大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

人际意义是人际功能的重要表现,人际意义的这一部分是由语法的情态系统来实现的。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者认为情态包含了“是”和“否”之间的意义范围,在这两极之间,说话人可以使其命题表达具有不同程度的可能性,由此,他区分了情态系统的两种形式:情态化(Modalization)和意态化(Modulation)。情态化是说话人对命题的可能性和经常性的判断,所以可以进一步分为,概率(probability)、频率(usuality)。意态化涉及到听者执行某一行为的职责和义务,或者听者对实施某一行为的倾向和意愿,所以意态化进一步分为意愿(inclination)和义务(obligation)等意义的单词和短语。

由小句来表达的情态意义,Halliday称之为“隐喻”。情态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来表达,Halliday称其为“取向”(orientation)[3]。显性主观取向和显性客观取向都是隐性的,由小句来表达。相对应的是隐性主观取向和隐性客观取向,即为非隐喻性情态,由情态动词或者情态副词表达的情态。

情态系统还有一个变量是情态的值,分高、中、低三级,从高到低排列,其中情态化的两种可能性,概率的变量是certain,probable,possible,而频率的变量分别是always,usually,sometimes。而意态化的两种方式,义务的变量是required,supposed,allowed,意愿的变量为determined,keen,willing。通过以上的变量,说话者赋予了句子感情轻重,因此也是我们分析的一个依据。

2.研究现状

李站子对情态概念进行了系统调查,建议紧紧抓住话语中的人际意义,同时拓展话语层级概念,以期分析更具体、更连贯作为开始。[2]7-12近年来,很多学者相继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中的情态取向对各种语篇进行分析。兰杰对大学英语课文导读中出现情态取向及其人际意义进行了探讨,具体分析了导读中显性主观,隐性主观,显性客观和隐性客观这四种情态取向。[4]陈艳艳对英语宣战演说中的情态等级和情态取向的分析,发现该类语篇多用中等情态操作词和明确主观的情态表现类型,使得演说者的口吻肯定而权威。[5]陈宏基于法律语篇语料库,探讨了英语核心情态动词在法律语篇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出现频率,旨在说明核心情态动词在不同语域出现的频率会有所不同,并且其情态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6]肖蓉试图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语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情态系统所体现出来的报道者的情态取向。[7]刘青青、李鲁平以诗篇语言的文体效果为基点,从情态量值的理论依据入手,探究弗洛斯特的著名诗篇The Road Not Taken的人际功能,促进对全诗的领悟。[8]

以上研究通过对大学英语课文导读、宣战演说、法律语篇、新闻报道和诗歌等语篇进行情态取向的人际意义分析,拓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情态概念的实际应用,对帮助读者理解作者态度、篇章情态取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但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还会接触到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多都能让我们感到共鸣或者带有激动人心的东西。如果深入挖掘其中,我们会发现,作者在字里行间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感情态度融入到作品的文字中,通过词汇、小句等语法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但读者如何从狭义到广义、从孤立到联系、从单纯语义到社会建构意义来理解分析文学作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而系统地研究。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以英语教学语篇为实例来对人际功能的情态取向及量值进行研究,试图揭示其蕴藏在文字里面的层次和韵律特征。

三、实例分析

本文采用的故事来自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写的《大学英语教程2》,第四单元Text A My Father’s Shadow,主题为代沟。选取该文章因为该主题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话题,与学生息息相关,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而且该文是以第一人称描写、叙述作者的亲身经历,相当于自传话语,作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语篇当中。故事描写了一对父女因在重大问题上存在分歧而发生“冷战”,五年没有说话和见面,后来孙子降生,女儿带着孙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来和父亲见面,最终亲情化解了父女的矛盾。

(一)段落中的情态取向统计

我们先通过人际功能的情态来进行判断,找出该语篇所包含的所有情态动词。据统计,全文共十五段,情态动词在文章第一、四和六段出现。根据情态的取向系统和量值进行具体分析,如下表统计情况。

表1 情态取向和类型量值的分析

据统计,我们发现全文的情态有以下五个,what should have been,we might have gone,how would my father react,the breach between us would be,Iwould never return。情态类型偏向意态,表达了作者实施或执行行为的倾向和意愿。而情态变量几乎偏向于低值,说明意愿可能性较低。情态取向则以隐性主观为主,由情态动词或情态副词表达情态,隐性主观取向为非隐喻性情态,显示了作者的态度比较明确、直白。我们根据内容将全文分成以下六大部分,每部分的情态类型、取向和量值统计如下:

(二)语篇情态系统变量分析

表2 对于情态类型、取向以及量值的统计

Halliday为我们提供了情态系统的框架。认为情态主要包括四个变量:分类、情态值、定向和积极性。我们从以上四个变量出发,对文章中出现的几个情态进行分析。

1.分类角度

分类研究的是“命题”和“提议”之间的区别。根据说话者意图的不同,情态又可以分为情态化和意态。情态化可以通过情态动词和助动词来实现。意态包括命令中义务的程度以及给予中愿望的强度。义务可以通过情态动词以及动词的被动态来实现。意愿一般通过情态动词和情态形容谓词来表达。

该语篇中5个含情态的句子,分类以意愿为主,另外两个分别属于概率和义务,而义务和意愿是意态的两个子类型,概率属于情态的子类型。其表现形式都是通过情态动词来实现,因此情态动词在该语篇里是实现情态的主要成分。情态动词暗示了作者对于另一个动词所表达的状态或者事件的观点。情态动词方便人们使用以及理解,而讲述父女平凡的亲情故事不需要花俏的语言和高深的道理,细致入微的感情描写和层层推进的心理变化才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使用情态动词使得文章更通俗易懂,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堕入作者的感情世界里。

2.情态值角度

情态与情态值密切相关,命题真实性的程度或者受话人履行命令的压力程度可用情态值来表示。Thompson指出,由于情态包含程度与等级,人们可以赋予一个命题的真实性以高等或者低等的确定性;或者在让他人执行命令时赋予高等或者低等的压力。[9]根据Halliday的观点,情态值可以分成高、中、低三等。[10]

该叙事性语篇的情态值除第一段出现的是中值外,其余的都是低值。亲情是世间最割舍不断、最无私付出的爱,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是百分百的信任。但文章中的父女由于思想观念产生了隔阂,情态取向的出现表明女儿对父亲能否接纳孙子抱有怀疑的态度,但中、低的情态值说明虽然女儿有所顾虑,但对破冰之旅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3.定向角度

定向是决定每种情态的实现方式的基本特征。它主要研究说话者如何表达他们的意愿。定向一共又可以分为四种—显性主观、隐性主观、显性客观、隐性客观。显性主观通过运用小句和情态词汇表达来实现。隐性主观通过情态动词和评论附加语实现。显性客观可以通过使用小句和名词性情态表达来实现。隐性客观则可以通过情态附加语以及情态词汇表达来实现。

在该语篇中,作者更偏向使用主观定向,而在主观定向中隐性表达明显多于显性表达,具体通过情态动词来实现。与需要保持中立态度的文章不同,故事发展随着作者的情感高低跌宕起伏,使用主观定向突出了作者的主观意愿,但为了留有余地,作者又巧妙地使用了隐性表达,让情感更加含蓄,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4.积极性角度

积极性研究是肯定与否定之间的中间领域。其中否定可以再分为直接否定和转移否定。通常积极性通过限定成分来表达,每一个限定性动词都有两种形式,肯定和否定。

该教学语篇前四个含情态成分的句子都是肯定,表达了作者对回家面对父亲充满了乐观积极的态度,但在最后一个含情态成分的句子却用了否定,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正是由于作者对与父亲破镜重圆满怀信心,万一事情没能如她所愿,对她的打击可谓相当之大,所以作者将毫不犹豫地与父亲决断。肯定和否定同时出现,不但没有违反逻辑,更凸显了作者挣扎、矛盾的思想情感,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三)语篇情态评价分析

1.情态评价分段分析

第一段作为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人物,以及故事梗概,描写了作者和她的丈夫带着刚出生五个月的儿子坐飞机回夏威夷。作者非常担心自己的任性行为能否让典型的中国父亲接受。因此,本该是父女团聚的喜悦却蒙上了一丝担忧。作者在第二句里用了whatshould have been这个中等义务的情态动词,表示了团聚是子女的义务,但她却没有用第一人称明确表示,而是用了what should have been a mission of joy这个属性小句,暗含对于这次的见面还是有犹豫,不敢正视。随着父女见面时间的推近,该段的情态占了该段的25%,作者情感韵律在第一段开始了拉升。

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中,主要描写了生长在美国的作者,观念和来自中国的父亲格格不入,没有遵从父亲的教导,到外地读书,嫁给一个白种人,并且离开父母所在的夏威夷到了纽约。这一部分是作者对她和父亲关系之所以破裂进行的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较少。固执的作者还没有深入思考和传统的父亲关系将会何去何从。因此情态所占比例为0%。

第四段描述了作者刚刚和父亲关系破裂,离开夏威夷和丈夫到了纽约,她和父亲从此没有联系,因此,从该段的情态动词might可以看出,作者对父女之间的关系能否修复持怀疑态度,而且主语用了we,是隐性主观,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might是属于低概率的情态,显示了作者对于父女关系的僵持态度乐观,从内心深处不希望从此断绝,认为他们还是很有机会破镜重圆。因此,该段的情态只出现在该段四句中的其中一句,占20%,作者的情感韵律有所回落。

在第五段,作者描写了孩子的出生像潮水般把她的心拉回到夏威夷。她在回家的旅途上回想起了骑在父亲肩膀,父亲哼起歌谣的情景,感人至深。

第六段是飞机降落前的最后一段,作者即将和父亲见面。作者非常担心,传统的父亲能否接受这个有部分白人血统的孙子,她和父亲的关系能否修复,父亲欢不欢迎她回来?因此,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情态在该段占了75%,几乎每一句都有情态动词的出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不安。所有的情感都在这段爆发,由于本文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因此该段描写的时间和第一段相同,都是在飞往夏威夷的途中,因此与第一段一样,采取了隐性主观的情态取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其中第一个主语是my father,她担心父亲的反应,第二个主语是the breach,指出了她和父亲之间的关系破裂能否修复。而最后一句则采取了显性主观,该句的主语是I,作者在飞机即将降落之际,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是自己内心的独白。

该段中的情态动词都是would,低意愿。作者之所以用了三个低意愿的情态动词,有着她特殊的感情色彩。第一个由父亲发出的would是对父亲见到自己的反应没有把握,第二个由关系破裂发出的would,是如果父亲不接受她的儿子Timmy那么她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将很难修复,但作者用了would,表明作者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父亲还是会接受她儿子的。第三个would由作者自己发出,她表明,如果父亲不接受她儿子,她就会佛袖而去,不再回来,但这种可能性如同父亲不接受孙子一般,微乎其微。

从第七段开始到结尾,我们没有发现一个情态动词,说明作者的担心已经不复存在。她和父亲的关系也冰释前嫌。

2.情态评价分析成果

我们可以将六大部分所采用的情态助动词用图1的曲线图来表示,能更清晰地看出作者对于父亲能否原谅她、接纳她的儿子以及丈夫抱有疑虑,心情起伏跌宕。毕竟当初是由于作者的任性、执拗,不顾父母的反对离去,几年没有与父亲联系。对父亲的不尊重,在儿子出生后引起了作者深深的自责,回想起小时候与父亲一起的时光,使作者渐渐理解了父亲对自己无言的爱,无条件的付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小涟漪后,在黎明即将到来前心潮更加澎湃,更加不安。犹如波浪般起伏。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对人类永恒的主题“爱”的理解。父女关系从最初的破裂,到双方冷战,到冷战结束,不无体现了父女、爷孙、母子之间的爱。这种如潮水般的情感,通过情态系统变量,分布在文章中,有韵律地推动故事发展,在最后掀起巨浪,拍打着读者的内心深处,唤起大家对父母的理解以及对亲情的思考。

图1 情态系统在文章应用曲线图

四、结论

根据以上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通过对人际意义情态的巧妙运用,显性和隐性、主观和客观情态取向交织,作者成功引导读者的情感随着语篇描写波荡起伏。借助情态取向评价分析,学生从单纯的“是”和“否”的情感理解,上升到了有高低轻重层次之分。人际功能情态取向评价研究则从另一个角度阐释读者如何通过分析语篇中情态,体会作者隐藏在话语里的意识形态。综上所述,运用人际功能的情态评价手段对某些情感较强的文章进行语篇分析,能够将作者隐藏在文章里的感情、态度等挖掘出来,伴随该理论的韵律特点,把学生的情感思维充分调动,使其对文章精神的解读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1]GIVON T.Functionalism And Grammar[M].Amsterdam:J.Benjamins.1995:111.

[2]李战子.情态―从句子到语篇的推广[J].外语学刊,2000(4).

[3]HALLIDAY M A K,C MATTHIESSEN.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3rd ed.London:Arnold.2004:619.

[4]兰杰.大学英语课文导读情态取向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47-151.

[5]陈艳艳.英语宣战演说中的人际意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2-54.

[6]陈宏.专门用途英语核心情态动词实证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58-60.

[7]肖蓉.英语政治新闻的情态取向[J].外语论坛,2011(9):218.

[8]刘青青,李鲁平.从情态量值角度分析The Road Not Taken语言的人际功能[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84-85.

[9]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59.

[10]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2rd e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75.

猜你喜欢
情态人际隐性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2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剑南文学(2015年2期)2015-02-28 01:15:20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世界科学(2014年8期)2014-02-28 14: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