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 王桂荣
剖宫产手术是产科常见的手术,属于Ⅱ类切口手术(清洁污染手术),术后子宫宫口开放而使得子宫切口成为完全开入的伤口,使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因此在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已达成共识。循证医学的大量证据表明,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剖宫产术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并可减少2/3~3/4的子宫内膜炎的发生[1]。其他手术的围手术期用药均选择在术前0.5~2 h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但对于剖宫产手术为了减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在脐带结扎后开始给药。我院于2008年开始采用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即在脐带扎后开始使用抗菌药物),并与传统术后预防感染用药进行效果观察比较。
1.1 资料来源 抽取2009年3月至6月份110例足月剖宫产产妇,无内外科合并症,无产科并发症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004年3月至6月份90例足月剖宫产产妇,无内外科合并症,无产科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孕次、术前血细胞计数、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指征、术前肛阴查次数、胎膜破裂时间、产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用药方法 观察组:脐带结扎后静脉滴注头孢噻肟3.0 g,术后2次/d静脉点滴,用药3 d,过敏患者给予克林霉素0.6 g。对照组:剖宫产术后当日开始用抗菌药物静脉点滴头孢噻肟4.0 g,1次/d,过敏患者给予克林霉素0.6 g,连续7 d。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体温变化。②腹部切口感染:术后腹部切口红肿、硬结、压痛或渗液。③术后病率:手术后24 h后至10 d内体温连续2 d≥38℃(无其他原因)。
两组用药后临床观察指标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剖宫产术不同用药后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3.1 根据表1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术后最高体温、术后退热时间、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2 凡存在发生感染的因素或有可能导致感染的条件下,在手术前与手术中开始系统性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称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术后切口感染是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切口感染发生率在美国达6.9%~10.9%,国内报道为3.0% ~16.0%[3]。我院结果是观察组为2.73%,对照组为16.67%,与国内报道略有差异。
在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要求,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时间是关键,预防用药提倡在手术前0.5~2 h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总的预防时间不超过24 h,必要时可延长至48 h,以其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4]。我院剖宫产手术观察组是脐带结扎后开始给药,总的预防时间是72 h,纵观所有观察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样即缩短了静脉给抗菌药物的时间,减少了药物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我院预防用药时间比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原则》要求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个别情况延长至48 h还长,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Smaill F,Hofnery GJ.Antibiotic prophylaxis for cesarean section.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2,3:CD000933.
[2]原本旭.妇产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利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1):707.
[3]程怡明,袁伟,菜卫东,等.北京、上海、成都三市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2):893.
[4]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