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逊 陈道全 郑素英 陈慧贞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关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神经机制等密切相关,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黏附因子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笔者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β2整合素(CD18)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的黏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即为观察组,其中男24例,女30例,年龄22~59岁,平均(35.25±10.14)岁。观察组所有病例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血标本采集前48 h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随机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4例进行比较,即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25~56岁,平均(34.81±9.72)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测方法 CD18抗体和sICAM-1抗体由美国pharmingen公司生产,IL-6、IL-8和 IL-10试剂由美国 coulter生产。CD18检测和sICAM-1检测同步进行,均于清晨空腹采集2 ml静脉血,将白细胞和血清分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IL-6检测、IL-8检测和IL-10检测亦为同步进行,均于清晨空腹采集2 ml静脉血,将血清分离后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操作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例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的比较经过比较,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病例血清IL-6、IL-8和IL-10的比较 经过比较,观察组血清IL-6、IL-8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IL-10显著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病例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的比较
表2 两组病例血清IL-6、IL-8和IL-10的比较
2.3 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表达的相关性观察结果显示,血清sICAM-1与外周血白细胞CD18呈正相关,血清sICAM-1随着外周血白细胞CD18的增加而逐渐上升(P<0.0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气道慢性炎症被认为是哮喘的基本病理改变和反复发作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患者均表现为以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炎症细胞在气道的浸润和聚集,这些细胞相互作用可以分泌出数十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这些介质、细胞因子与炎症细胞互相作用构成复杂的网络,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气道炎症持续存在。当机体遇到诱发因素时,这些炎症细胞能够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浆渗出和黏膜水肿。已知的多种细胞,包括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都可产生炎症介质。主要的介质有: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碱基蛋白、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内皮素-1、黏附因子等。总之,哮喘的气道慢性炎症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使气道炎症持续存在。外周血白细胞β2整合素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的黏附分子互为配体,可介导白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上,并移行到炎症发生部位,从而发挥相应的作用。据报道,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的黏附分子1等黏附分子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2]。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的黏附分子具有膜结合ICAM-1分子胞膜外区的大部分序列,可结合淋巴细胞功能相关分子1,不仅增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牢固黏附,更重要的是在它的作用下,促进白细胞跨膜、游走、聚集和阻塞微循环通道,引起病变组织无复流,而且引发活化的白细胞释放大量的氧自由基和蛋白水解酶。外周血白细胞β2整合素家族由白细胞表达,含有一个共同的β2链和3个不同的α链-CD11a、CD11b、CD11 c组成的,这些整合素的配体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其表达除了增加白细胞间的黏附外,还可促使白细胞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的黏附分子1相互作用,在血管内皮细胞上黏附,形成栓子并阻塞肺毛细血管,从而产生肺部微循环障碍。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黏附的白细胞可以相互激活,产生并释放多种活性物质,诱导血小板凝集,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加重肺部组织损伤[3]。同时,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白细胞由内皮细胞间渗出到气道,使气道阻塞并产生炎症介质,使气道的高反应性增加,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或进一步加重。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sICAM-1与CD18具有相互协同作用,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IL-6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可诱导急性期反应蛋白产生,参与哮喘的炎症反应[4]。IL-8又称为趋化因子,是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对中性粒细胞有细胞趋化作用而实现其对炎症反应的调节[5]。IL-10是一种多功能、作用强的免疫抑制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产生,可以抑制多种细胞合成其他细胞因子。目前研究认为,IL-10在哮喘发病机制的调节器中具有减缓气道炎症发生的作用[6]。本组资料观察显示,观察组血清IL-6、IL-8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IL-6、IL-8、IL-10均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对临床诊疗支气管哮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张霞,王玲,时庆,等.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测定及意义.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41(5):498-501.
[2]齐静姣,张平,任新乐.哮喘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检测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180-182.
[3]Department of Medical Neurobiology,Hebrew University Hadassah Medical School,Eric Roland Center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et al.Dissimilar and similar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complement receptor-3 in microglia and macrophages in combating yeast pathogens by phagocytosis,2010,58(7):823-830.
[4]马俭良.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6及总IgE变化的实验研究.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2):32-33.
[5]阮君,刘小玲,张国俊.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和BALF中IL-8水平检测及意义.山东医药,2008,48(29):101-102.
[6]邵莉,郭胤仕,朱丽君,等.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0、IL-5和ECP的变化及其意义.免疫学杂志,2010,24(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