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树芝 车树林 臧正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其技术特点是用高生物相容性的导管由肘前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1],留置时间长,但若护理和处理不当,亦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如堵管、感染、静脉炎、出血、均为常见并发症。本文通过对165例患者护理应用及比较,得出一套有效的导管护理管理方法,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延长留管时间。
1.1 一般资料 我院肿瘤科对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化疗的1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4例,其中乳腺癌30例,肺癌23例,胃癌16例,淋巴癌11例,前列腺癌4例。其中男39例,女45例,年龄32~70岁,平均54.5岁。对照组81例,其中乳腺癌37例,肺癌18例,胃癌13例,淋巴瘤8例,卵巢癌3例,其他2例。其中男42例,女39例,年龄30~72岁,平均56.9岁。化疗用药有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诺维本,顺铂,奥沙利铂等。化疗结束后患者血象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经支持治疗或注射粒细胞刺激因子均升至正常。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种、病情、外周静脉选择、插管方法、化疗用药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穿刺部位换药方法。实验组首先用75%乙醇棉签(避开针眼)清洁消毒三次,对照组采用2%碘酊消毒,75%乙醇脱碘;待干后,覆盖快士格透气性透明敷贴。两组患者均采用2 次/周换药[2]。
1.2.2 预防性应用湿热敷方法,对照组置管后予快士格透明贴膜固定,按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即3 d内更换贴膜1次/d,以后更换2次/周,如发现贴膜污染,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严格按规范操作。实验组除上述常规方法护理外,外加局部湿热敷,具体方法:将纱布垫或小毛巾在热水里(水温45℃ ~50℃)浸透稍拧干,抖开,平整铺在穿刺点上方2 cm直至三角肌中部,置管后12 h开始,2次/d,20 min/次,连续3 d。置管后1~5 d内对2组患者局部血管及皮肤情况进行动态观察记录。
1.2.3 导管感染判定标准 ①发冷、发热、寒战,没有其他原因,导管拔除后症状消失。②导管尖细菌培养大于500个菌落/平皿。③置管口皮肤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符合上述1项即可诊断[3]。
1.2.4 导管堵塞判定标准 0级:抽取回血,推注液顺利;Ⅰ级:推注液体时用10~20 ml空针推注无阻力;Ⅱ级:抽取回血,用1 ml空针推注有阻力,经尿激酶溶栓后通畅;Ⅲ级:抽取不见回血,经尿激酶溶栓后不通畅。
2.1 2种穿刺部位换药方法感染情况比较见表1。
表1说明,2种穿刺部位换药方法感染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顺→逆→顺时针三重消毒换药法其导管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换药法。
2.2 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见表2。
表2说明,预防性应用湿热敷能显著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
2.3 2种封管方法堵管情况比较见表3。表3说明,采用脉冲式SAS封管方法较普通封管方法能显著降低堵管。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2.4 2种导管管理方法致导管留置时间比较见表4。注:χ2值 =4.703,P <0.05
表2 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例)
表3 2种封管方法堵管情况(例)
表4 2种导管管理方法致导管留置时间
表4说明,试验组在穿刺部位换药方法、封管方法、预防性应用湿热敷方面进行管理,留管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3.1 每位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正确的封管技术可防止血液流入管腔内,致使血液凝固而发生堵塞。
3.2 为预防感染,除严格无菌操作外,用75%的乙醇清洁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可迅速减少皮肤上的细菌数目,使细菌蛋白变性而直接杀死细菌。2%碘伏是碘和一种媒介物质组成,它的效果同2%的碘酊一样,但对皮肤刺激性减轻,碘伏的自由碘能渗透细菌的细胞壁取代细菌内容物,能够杀死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酵母菌。
3.3 顺→逆→顺时针三重消毒法能够有效地清除汗毛孔周围的细菌,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无菌环境,可减少细菌污染。
3.4 护理对置管是否成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留管期间要加强患者宣教,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和防护。同时脉冲式SAS封管法、顺-逆-顺时针三重消毒法和预防性应用湿热敷能有效降低堵管率、感染率和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
[1]陈伟芬,程永红,朱华.盖小香肿瘤病人行颈内静脉置管化疗导管管理方法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9):4-5.
[2]杜华.湿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3):7-8.
[3]刘玉兰,脱桂留.肿瘤患者行PICC护理及研究方法.齐鲁护理杂志,2010,(15):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