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平 邓桂明 杨广民
咳喘穴位贴片是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应用十余年的贴散经剂改而成的外用中药新制剂,由麻黄、丁香、肉桂等组成,疗效可靠深受广大患者欢迎,是治疗咳喘病标本兼顾的独特疗法。但传统的咳喘穴位贴散是纯生药原粉,存在剂型落后等缺点,对其进行剂型改进。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有效部位的工艺研究[1],研制了咳喘穴位贴片,并筛选了该贴片透皮促进剂为1%氮酮[2],进行了2种剂型的体外透皮特性比较研究[3]。对咳喘穴位贴片的体外透皮吸收[4]和释放性[5]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该穴位贴片的成型性及透皮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开发中药新剂型提供依据。
1.1 试药 羊毛脂 (上海嘉定华亭羊毛脂厂)、黄凡士林(包头黄河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氮酮(化学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单硬脂酸甘油酯(上海三浦化工有限公司)、硬脂酸(天津市东丽区天大化学试剂厂)、甘油(河南焦作市化工三厂)、司盘-60(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司盘-20(清明化工厂)、司盘-80(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吐温-80(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海藻酸钠(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等均为分析纯,药材购于湖南振兴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水为重蒸馏水。
1.2 仪器 DK-S22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AR2140型Adenturer电子分析天平(感量:0.1 mg,奥豪斯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Franz扩散池(自制)|全玻璃注射器(10 ml,上海注射器厂)、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100,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器)、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淀山湖检测仪器厂)。
表1 处方设计
表2 处方设计结果
2.1.1 提取物制备 将药材粉碎成粉,采用CO2超临界提取法提取有效成分。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4 MPa、萃取温度45℃、分离釜Ⅰ压力6 MPa、分离釜Ⅰ温度55℃、分离釜Ⅱ压力6 MPa、分离釜Ⅱ温度 40℃、分离时间2 h、粒度40目、夹带剂:75%乙醇,用量25%。
2.1.2 处方设计 作者对各种基质加药物提取物制成的产品成型性进行考察,记录如表1,结果见表2。
表3 因素水平表
通过以上实验发现油脂性基质的成型性较优,其中以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司盘、吐温、羊毛脂、黄凡士林、提取物混合后的产品成型性最优。为进一步摸索最佳成型处方,进行正交设计见表3,正交设计见表4。
表4 正交实验表
表5 正交实验结果等级的一致性检验分析表
2.1.3 处方设计 综合实验结果,最优处方为4号,组成为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司盘-80∶吐温-80∶羊毛脂∶黄凡士林∶提取物 =1.5∶1.5∶1∶2∶1.5∶1.5∶9,按此处方制得的产品外表光泽,手感细腻,涂展性好,载药量高。
2.1.4 制备方法 将硬脂酸、吐温-80、黄凡士林、按比例量加入烧杯熔融成液体A备用。将单硬脂酸甘油酯、司盘-80、羊毛脂加入烧杯熔融,待完全熔融成液态后加入比例量的提取物,轻轻搅匀后迅速倒入液体A,边加边搅拌,混合后稍冷,用倾倒法倒入已备好的背衬材料上成直径20 mm的薄圆饼形即得。
2.2.1 透过用皮肤的制备 取体重合格的兔子(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静养24 h,处死。以8%硫化钠溶液去除兔毛,温水洗净,取下背部皮肤,去除皮下脂肪及筋膜、血管,再用生理盐水洗净,置于冰箱中4℃冷藏备用。从皮肤的制备到用于实验不能超过1个月。
2.2.2 透皮用药物样品的制备 分别制备加氮酮1%和加氮酮3%的药物样品,分别考察透皮性。处方总量保持不变,增加氮酮的量就减少吐温的量。加1%氮酮的样品制备:取单硬脂酸甘油酯1.5 g、硬脂酸1.5 g、羊毛脂1.5 g、黄凡士林1.5 g、司盘-80 1 g、吐温-80 1.8 g、提取物 9 g、氮酮 0.2 g,按照2.1.4制备方法制备。加3%氮酮的样品制备:取单硬脂酸甘油酯1.5 g、硬脂酸1.5 g、羊毛脂1.5 g、黄凡士林1.5 g、司盘-80 1 g、吐温-80 1.4 g、提取物 9 g、氮酮 0.6 g,按照2.1.4制备方法制备。
2.2.3 透皮试验方法 将兔皮平摊蒙于Franz扩散池(自制)双室之间,皮肤表面对着上室,用胶布将上下室固定,于上室加入精密称定的咳喘穴位贴剂的药物,下室加接收液,接收液为14 ml生理盐水,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37±1)℃。在一定的时间间隙取样,同时补加14 ml生理盐水,样品用HPLC测定,同法做空白。
2.2.4 HPLC条件[4]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检测器波长280 nm,流速 1 ml/min。
2.2.5 透皮特性试验 透皮用丁香酚含量作为计算指标,数据处理记录如表6,透皮动力学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结果见表7。由数学模型拟合结果可知未加氮酮组Q与t之间有相关性的函数关系为零级动力学模型、对正态分布模型、Higuchi模型、一级动力学模型、威布尔模型,进一步比较残差平方和及拟合度,则更符合威布尔分布模型;1%氮酮组Q与t之间有相关性的函数关系为零级动力学模型、对正态分布模型、Higuchi模型、一级动力学模型、威布尔模型,进一步比较残差平方和及拟合度,则更符合Higuchi模型;3%氮酮组Q与t之间有相关性的函数关系为零级动力学模型、对正态分布模型、Higuchi模型、一级动力学模型、威布尔模型,进一步比较残差平方和及拟合度,则更符合威布尔模型。上述结果说明3%氮酮的透皮机理与未加氮酮透皮机理相同,加1%氮酮改变了透皮机理,明显加快透皮速率。
表6 透皮特性试验结果
表7 透皮动力学模型的拟合
r表示线性相关系数;SUM表示残差平方和;R2表示拟合度;r临=0.606(α=0.01;υ=15)
透皮试验结果可知,贴片透过速率大于原贴散剂的透皮速率且释药稳定,且加入1%氮酮的透过性优于加入3%氮酮的。
3.1 成型性研究 用海藻酸钠作基质做成乳剂型药物会发现软膏中有黄色不溶小块,疑为存在配伍禁忌。考虑全用水溶性基质如CMC-Na、PEG等,但实验发现,提取物不能分散,呈油珠状悬浮在液态基质中。于是采用全油脂性基质,取得教好的效果。在实验中发现,甘油会使产品在液态时分层,使凝固时药物分布不均,遂不用甘油。
作者对产品的凝固点进行了考察,发现随着硬脂酸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增加,其凝固点会上升,但细度和涂展性及顺滑性会降低。其凝固点难达到40℃以上用2.1.3法配比制成的产品凝固点为37℃左右。产品全为油脂性基质,理论上HLB值低的司盘类应该应用较多,但作者从实验中发现,HLB值较高的吐温类应用多于司盘类的产品在成型性及外观上较优,且吐温∶司盘=2∶1较好。
3.2 透皮特性研究 在透皮实验中,发现不加透皮促进剂药物的透皮速率极低,故加入氮酮考察其透皮性,并分别讨论加入1%和3%两种情况分析比较。在此实验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水浴温度要严格控制,温度太低会使药物有效成分在HPLC下几乎检测不到,太高会破坏皮肤的生理。将药物涂抹在皮肤上的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药物应该涂成薄薄一层,让药物与皮肤紧密接触。皮上药物的用量不宜太多,涂的药物也不宜太厚,以免部分药物无参与透皮反而减少总透过率。
[1]邓桂明,陈镇,杨广民,等.超临界CO2萃取咳喘穴位贴片药材的工艺研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1):1493-1494.
[2]何群,邓桂明,杨广民,等.咳喘穴位贴片透皮促进剂的筛选.中国药房,2007,18(9):658-660.
[3]何群,邓桂明,杨广民,等.咳喘穴位贴片与贴散体外透皮特性比较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8):1877-1880.
[4]邓桂明,陈镇,杨广民,等.咳喘穴位贴片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研究.中南药学,2008,6(2):134-137.
[5]杨立平,邓桂明,杨广民.咳喘穴位贴片体外透皮速率和体外释放规律研究中国药房,2009,20(18):1372-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