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

2012-11-21 07:12:32林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4期
关键词:左心急诊科病死率

林明

急性左心衰竭是在急诊科和院前急救中经常遇到的急危重症,其发生率和病死率都极高,由于该病具有发病极速、病情危急且发展迅速等特性,因此实施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使患者病情尽早得到初步控制,对降低病死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现将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急诊科对63例左心衰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临床急救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2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2]。以出诊实施院前急救的63例作为观察组,男38例,女25例;年龄40~78岁,平均60.6岁;发病时间为20~180 min;既往有冠心病2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扩张性心肌病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肺心病2例。以自行来院就医的57例作为对照组,男35例,女22例;年龄41~79岁,平均61.4岁;发病时间为25~190 min;既往有冠心病2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9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肺心病3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咳痰(粉红色泡沫状)、大汗淋漓、双肺湿啰音伴哮呜音等。心功能分级均为Ⅲ、Ⅳ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既往病史及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接到出诊电话后在5~20 min到达现场,迅速作出临床诊断,立即给予吸氧(经50%酒精湿化),患者均取端坐位或半坐位,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5 mg,然后5% 葡萄糖250 ml加硝酸甘油5~10 mg行静脉注滴,10~15滴/min,根据血压情况调节滴速,速尿20~80 mg静脉注射,如有必要可给予氨茶碱0.25 g加25%葡萄糖液20~40 ml行静脉注射,对于合并快速房颤者给予心肺复苏治疗。待患者病情稍为缓解后,再转运到医院进行治疗,转运途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随时处理病情变化,另外,转运时切勿只求快速,应当以平稳安全为主。对照组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按上述抢救措施进行救治。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 h后的症状、体征、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24 h内死亡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3]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或恶化;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院前急救的观察组救治平均时间为(21.1±6.1)min,院内救治的对照组为(51.7±8.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8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4%(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8%,对照组为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2 h后疗效及24 h内死亡率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病变而导致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及排血量急骤和显著减少,从而引起以肺循环瘀血为主的缺血缺氧、呼吸困难等临床症候群。急性肺水肿是其临床上最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心搏骤停或心源性休克[4]。由于该病具有发病极速、病情危急且发展迅速等特性致使该病病死率极高,而降低该病病死率是于早期进行有效的防治,因此院前急救对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显得极为重要,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是否能够延续。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从发病现场到医院之前实施就地抢救、监护,然后运送达医院急诊室的过程,包括现场抢救和运送途中的救治两个方面,它是急救医学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它是以救助生命为主,又以现场救治最为重要。目前,院前急救工作业已成为急诊科医务人员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出诊医师要求其需具有独谚抢救患者的能力。而其首要任务就是要解除威胁患者生命的症状,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安全地将患者转运达医院。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了院前急救。在接到出诊电话后后3 min内出诊,平均5~20 min到达现场。赶到现场后出诊医师在迅速明确做出诊断,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并取端坐位或半坐位,以此减少回心血量和减轻心脏负担,而平卧位或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血管扩张剂、茶碱类药物及强心药物,能够及时增加心排出量和增加各组织器官的灌注,能够减少器官的缺氧、缺血时间,能够减轻对器官的损害。由于心力衰竭发生后能够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变化,从而引起恶心循环。故而在早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则可避免或减少心脏的进一步损害。硝酸甘油具有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而使周围血管得到扩张、使心肌氧耗得到减少、心脏负荷和肺充血得到减轻、外周阻力得到减小的作用,所以应当及时应用。氨茶碱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加心排血量和肾血流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小管对纳和谁的重吸收以利尿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的84.1%明显优于对照组68.4%(P<0.05);观察组死亡率的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究其原因院前急救为救治患者赢取了宝贵的时间。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非常有利,能够为争取抢救时机创造机会,对降低病死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十分有效。

[1]廖清高,隋敏生,郭旭武,等.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和安全转运.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41.

[2]张文武.急诊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

[3]杨献良.急性左心衰竭178例院前急救效果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7):3435-3436.

[4]吕传柱,周才旺.院前急救在急诊医学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急救医学,2002,6(22):370.

猜你喜欢
左心急诊科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基于BiSeNet的小儿超声心动图左心分割方法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效果比较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9
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应用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8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0
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对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