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以“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为宗旨的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是我国官方发布新闻最重要的平台。研究其对突发性事件、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报道和问题性事件四类新闻选题的报道策略,对各地新闻媒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这是一个突发性灾难事件。和各国媒体一样,我国媒体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央视当晚的《新闻联播》中播发了两条新闻。2011年7月23日晚,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甬温线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央视在第一时间给予了报道,7月24日的《新闻联播》以头条、二条、三条、四条的显著位置播发了四条新闻。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新闻联播》在报道这类新闻时有如下特点。
新闻跟进迅速。《俄罗斯机场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两百多人死伤》的报道中,有北京时间1月25日凌晨2点央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的报道。《日本发生8.8级强震并引发海啸》的报道中,有央视记者在东京都涩谷区的一个避难场所的现场报道。
编排得体。编发日本发生强震这则新闻时,先编发的是我国政府的慰问和态度,一是按最近的时间编排。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慰问发生在地震之后,与19∶30播出时间最近,体现了时效性;二是及时传达我国政府的态度。灾难性事件发生在国外,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态度是什么;第三,第一条是短消息。因为观众更关心的是事件情况,所以第一条尽量短,不影响第二条的新闻价值。“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报道体现了这一特点。
突出观众关注点。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事件报道中先报道整体情况,再报道细节,并播放当地记者记录的场景。因为事故突然,造成的灾难很重,记者一时到不了现场,所以央视记者以日本首都东京为参照点,报道地震对参照点的影响,来凸显地震的影响之大,同时报道了当地政府的措施。报道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已经关闭的数所核电站暂时没有在地震中受损;我国观众最关心的问题则是我国国家海洋预报台最新监测情况,以及我国在日人员的安全情况。
对突发性事件新闻选题,《新闻联播》在注重时效性的同时,特别重视编排的得体和消息的来源。报道事件发生时情况,不仅有当时现场以及当地官方发布的消息,还有本台记者现场或现场附近的报道,体现了央视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公信力。报道突出观众的关注点,比如“7·23”铁路交通事故中的救援和行车记录器“黑匣子”等,注重深挖突发事件的内在原因,并以事件为依托阐述其影响及意义,预测其发展方向。
2011年12月9日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结束了西藏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内地电网全面互联。对这一重大事件,《新闻联播》当日播发了两条新闻:《李克强出席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仪式并会见建设者代表》《雪域高原电力“天路”建成——西藏:告别缺电历史迎来发展机遇》。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和天宫一号对接、返回是有预案的正在发生的重大科技新闻选题。2011年10月26日到11月17日,《新闻联播》共编发新闻17条,连续报道了全过程,其中11月17日的报道为现场直播。
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是指可以预知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和事件。通过上述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新闻联播》在报道这类新闻时有如下特点。
策划到位。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新闻联播》报道了当日的新闻动态后,重点报道了工程建设的背景以及工程对青海、西藏未来发展的影响。“神八”和天宫一号对接的新闻报道策划尤为成功,天上、地面、太空中,发射场、北京、太平洋,各机位画面衔接紧密有序。特别是11月17日的现场直播,策划者是精确到以秒来计算的。
民生视角。青藏直流联网工程的背景介绍,重点讲的是这个工程对普通老百姓的影响。新闻从拉萨的一个美发店开始说起,说到工程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福音,进而讲过去一度“望藏兴叹”的企业如今已经开始在西藏布局,工程的运行对青海、西藏未来发展前景意义深远。“神八”的报道中,特别讲到在神舟八号飞船上,开展了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它们中既有探索生物现象和生命过程的基础研究,也有为人类疾病寻找药物。这是为广大观众所关心的“神八与我”的关系。
制作精良,全方位运用电视手段。因为超前策划,预案详尽,因此制作精良。这一类新闻中,大量地运用了图表、动画、双视窗等多媒体手段,将专业性很强的解说,或者无法用真实画面表现的内容,以图表、电脑三维动画等方式直观展现在观众面前,简明生动。
对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新闻选题,《新闻联播》重视超前策划,不仅报道事件的开端和结果,更重视挖掘新闻的背景,重视事件与观众利益的关联,消除了过去“新闻流于平淡无深度的弊病”。全方位电视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加强了对新闻影响的分析,深化了报道内容,引发了观众深层次的思考。
杨善洲是全国重大典型,《新闻联播》在2011年春节前后用较大的篇幅进行了系列报道。这四篇报道是《杨善洲:为了山绿水清的承诺》《杨善洲:永怀一颗赤子之心》《杨善洲:一片林 一生情》《杨善洲:亏欠“小家”奉献“大家”》。
典型报道是对某一具体部门或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所作的比较全面或系统的报道。其作用是通过典型指导一般,带动全局。在杨善洲这个全国重大典型的报道中,《新闻联播》的报道有这样几个特点。
短小精干。四篇报道长度分别是2分15秒,1分56秒,2分41秒,2分52秒。这就决定了报道不能泛泛地堆砌典型的成绩,只能选取小切口,挖掘深层原因。其次,篇幅虽短,用的同期声总数却达到了15个,同期声的内容简短而到位。
精心选择由头。第一篇选择的是一则歌谣:“家乡有个小石匠,当官退休福不享,栽树20年,荒山披绿装……”;第二篇选择的是“草鞋”;第三篇选择的是一张影像图;第四篇选择的是他生前的照片。
一篇报道一个主题。第一篇回答杨善洲为什么要做,第二篇回答杨善洲怎样做,第三篇回答杨善洲做得怎样,第四篇回答杨善洲为什么能这样做。
典型报道新闻选题过去只考虑报道其做法和取得的成果,没有在挖掘典型成功的深层次原因上下工夫。《新闻联播》的这组报道将着眼点放在原因的分析上,小切口挖掘典型事件或人物的深层次因素,从而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典型。
2008年9月11日,河北爆出三鹿奶粉安全事件,媒体纷纷跟进报道。9月16日,《新闻联播》罕见地用8分26秒的篇幅,以主播全出像播发的形式,全文播出了《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的阶段性检查结果》。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了河南省孟州等地发现“瘦肉精”的问题。3月18日,《新闻联播》播出新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督查 “瘦肉精”问题》,时长32秒,采用主播全出像播发的形式。3月21日播出新闻《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案件 追究事故责任》等。
问题性事件是指隐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自然界等诸多方面的带有问题性的事件或现象。通过上述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新闻联播》在报道这类新闻时有如下特点。
选择时机。对待问题性事件新闻选题,《新闻联播》的选题方式与央视其它新闻栏目不同,没有马上跟进,而是选择在有了权威声音后重磅出击的报道方式,体现了《新闻联播》高度的权威性、舆论的引导性领袖地位。
立场公正。在播发篇幅较长的公告、公报时,《新闻联播》一般采用摘要的形式不全文播报,但这一次播报《阶段性检查结果》时,是以8分26秒的篇幅、主播全出像播发的形式全文播发,而不是摘要。内容中既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也有“供应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乳制品未检出三聚氰胺”等信息。体现了《新闻联播》公正、透明的立场。
醒目易懂。在3月21日的报道中,《新闻联播》把主要内容制作成醒目的整屏字幕、图表,使新闻内容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
问题性事件新闻选题,《新闻联播》不追风,遵循了这样几个原则:从重大原则出发,选择重大的新闻事件;从紧迫原则出发,抓取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从适时原则出发,配合时势需要;从独特原则出发,善于抓热点中的“冷门”;从本质原则出发,抓有普遍意义的内容、本质的东西。
1.姜军:《对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的几点思考——以“3·28”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为例》, 《青年记者 》,2010(14)
2.王 轲:《电视新闻标题包装形式的标准研究》,《新闻天地》,2011(10)。
3.刘保全:《抓好问题性新闻的写作——兼评“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新闻爱好者》, 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