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达,景生军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基于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的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协调布局研究
陈伟达,景生军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运用修正后的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以长三角十六个城市现代服务业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各城市七类现代服务行业的竞争优劣势、空间结构状况和资源配置状况,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各城市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方案。研究揭示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应主要布局在沿长江产业带;房地产业应主要布局在上海的近邻城市以承接产业转移和人员外溢;金融业则应以上海为中心,以长三角中部城市为据点,形成发散性的布局模式。
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布局模式;偏离—份额
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特有的术语,在国外大多称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是指以提供技术知识或专利为主并支援制造业发展的服务业,或具有技术背景的服务业[1],当前国内学者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和内涵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潘海岚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工业化进程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2]。郑吉昌则认为现代服务业等同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从传统制造业的部分环节中分化形成的,是为现代生产过程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3]。李江帆认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具体包括从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生产领域分化出来的,以及从人类的生活环节独立出来的新兴服务业[4]。
本文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是在知识经济不断演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以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市场需求为导向而形成的服务业。本文中所定义的现代服务业内涵包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七类行业。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决定了该产业将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核心内容。陈眉舞、向俊波等指出,缺乏现代服务业的城市便缺乏对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支配和控制权[5]。笔者通过对苏州生产者服务业的研究发现,现代服务业增强了区域制造业的竞争能力,从而提升了区域的竞争力[6]。当前,长三角在向现代服务经济转型过程中暴露出了众多的问题:各地区对于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互不衔接,缺乏整体开发与发展的思路,为了招商引资过度竞争行为不断[7];产业同构情况突出,各城市特点不鲜明,存在一定的无序竞争现象[8];生产者服务业体系不够健全、层次结构欠合理,行政垄断、市场分割等因素依然比较严重[9]。因而,如何对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有效的战略规划、统筹协调和科学分工已经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
谷永芬等人的研究认为从提高资源有效配置效率和增进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长三角大都市圈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上需要构建一个既能促进地区有效竞争,又能促进地区协作发展的行业寡头主导型区域市场结构[10]。卢立伟通过对长三角主要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的研究发现,大都市圈内二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于核心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核心城市与二级城市现代服务业可以实行水平分工,即实现错位发展[11]。刘志彪则指出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实践逻辑是错位发展,上海主要是强化地区的经济中心功能,着力打造服务业发展之都的战略地位,而苏浙两省在近期主要还是加强其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方向[12]。宣文俊则从法制规范的角度主张发挥市场机制和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统一产业规划布局、设定市场准入标准手段实现长三角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13]。
上述研究仅从宏观层面对长三角现代服务经济一体化、产业协调布局进行探讨,缺乏以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统筹布局方法论为核心的研究。同时,对于长三角地区十六个城市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布局结构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则弥补了上述研究的不足,首先在考虑空间结构差异的基础上修正了传统的偏离—份额模型,然后运用修正后的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十六个城市七类现代服务行业的竞争优劣势和空间结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十六个城市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布局模式。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用于研究地区产业结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原始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区域的一个经济变量分解为三个经济分量,分别为参考地区分量、产业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虽然该方法反映出了研究区域和参考区域产业发展的地理差异性,但是没有考虑到研究区域空间结构对其产业发展的影响,即该方法假定研究区域的产业发展在空间上是相对独立的,不受临近区域的影响。而事实上,区域产业的发展会受到临近区域的影响,忽视该影响作用将对该方法的客观性产生一定的偏差。Nazara和Hewings于2004年首次提出了考虑空间结构差异的偏离—份额模型,考虑到了区域间产业的空间相互作用。Zaccomer和Mayor则围绕该拓展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14]。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则在原始的偏离—份额模型中引入了用于反映产业资源集聚度的资源配置分量,将三分量模型拓展为四分量模型[15],进一步提高了偏离—份额分析的精度。
上述学者所提出的考虑了空间结构差异性的偏离—份额模型仅反映了邻近区域对研究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而忽略了原始偏离—份额模型中参考地区对研究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因而存在一定的信息失真。本文则对该偏离—份额模型进行修正,引入了独立的空间结构分量,用于反映邻近区域对研究地区产业发展所形成的竞争压力状况。同时,该修正后的模型还包含了资源配置分量,从而将三分量的模型拓展为五分量的空间结构模型,改进后的模型更全面的反应了地理空间结构对研究地区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了该方法分析的精度。
修正后的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由五分量组成,分别为参考地区分量、产业结构分量、空间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各分量的计算方法和含义如下所示。
(1)参照地区分量Rxj
其中,i表示现代服务业中第i行业,Xijo表示j地区i行业基期O的产值。
rc表示参考地区C的经济总量的增长率,
Xct表示参照地区报告期t的经济总量,Xco表示参照地区基期O的经济总量。
参考地区分量反映了j地区i行业在报告期内以参考地区经济总量增长率为参考标准计算而得的应该达到的产值增长量。参考地区分量值越大,表示j地区i行业的期望产值的增长量越大。
(2)产业结构分量Sij
ri表示参考地区i行业的产值增长率,
Xict表示参考地区i行业报告期t的产值,Xico表示参考地区i行业基期O的产值。
产业结构分量以参考地区i行业产值增长率与经济总量增长率的差值来反映该行业在参考地区总体经济中的优劣状况。该分量值为正则表示该行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参考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是增长性的行业,反之则是衰退性的行业。产业结构分量值越大,说明该行业发展的基础优势越明显。
(3)空间结构分量Kij
令m和n表示集合qj中的两点,wmn表示这两点现代服务产业的相互经济依存度,则有:
其中,l表示与m地区任意相邻的一个地区;Em,El分别表示m,l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就业人员数;Dmn,Dml分别表示m地区与n,l地区之间的距离;η表示平滑系数,一般可取0.5。对wmn可以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形成0-1间的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结构分量以与j地区相邻的地区集合qj的第i行业的产值增长率与参考地区i行业的产值增长率之差反映j地区i行业的空间差异状况。该分量值为正则表示j地区的相邻地区i行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参考地区该行业的平均发展速度,j地区i行业的发展面临竞争压力,该分量值越大,说明j地区该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大。
(4)竞争力分量pij
rij表示j地区i行业的产值增长率,rij=(Xijt-Xijo)/Xijo。
X′ijo表示按参考地区i行业产值比重结构确定的j地区该行业基期O应能达到的产值,X′ijo=XjoXico/Xco。
Xijt表示j地区i行业报告期t的产值;Xjo表示j地区基期O的经济总量。
竞争力分量以j地区i行业的产值增长率和与其空间相邻地区同行业的产值增长率的差值来反映该地区该行业的竞争力状况。该分量值为正,说明该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反之则不具有竞争力。该分量值越大,说明该行业在该临近地区范围内的竞争力越强。
(5)资源配置分量Eij
资源配置分量反映了j地区在剔除了与参考地区基期行业结构差异性的影响后,行业资源向该行业集聚的程度。可以看出,该分量值同时受地区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影响。该分量表示的意义如下表1所示。
表1 资源配置分量不同状况下表示的意义
另定义:
(6)Fij为总偏离分量,则有
总偏离分量是由产业结构分量、空间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四分量综合形成的总偏离效应。该分量值越大,则表示j地区i行业的实际经济增长量与以参考地区总经济增长速度计算而得的预期经济增长量的偏离值越大,说明该行业的发展越具有优势。
(7)Tij为总变化量,则有
总变化量表示j地区i行业报告期和基期的实际产值之差。总变化量越大,表示该行业报告期与基期相比产值的增长量越大。
在本文中,C表示长三角地区;i表示本文定义的7类现代服务行业;j表示长三角十六个城市;O表示2005年;t表示2008年。
由于长三角十六个城市中部分城市的统计数据不完整①数据来源于长三角十六个城市统计年鉴2005-2008。,因此有部分城市的少数现代服务行业没有参与到实证分析中来。数据的缺失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缺失上述数据的城市如下表2所示。
表2 缺失三类现代服务行业统计数据的城市
本文以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典型的现代服务经济城市进行详细分析,对其他城市只直接给出实证分析的结果。
(一)经济空间权重矩阵的计算
由于部分城市少数行业统计数据的缺失,使得与这些城市相邻的城市经济空间权重矩阵的计算方法不完全相同,因此本文分别用上海市、南京市和杭州市的计算过程来说明其差别。
首先根据地理空间最邻近原则筛选出长三角地区中三城市各自相邻的城市群,如与上海相邻的城市包括南通市、苏州市和嘉兴市。然后确定各城市与其相邻城市之间的距离。由于不同城市间的直接距离差值较大,如果直接代入需要进行指数运算的公式(4)中进行计算,则不同城市间计算结果存在的差异较大,不利于经济空间权重矩阵的归一化处理,因而本文首先对得到的直接距离进行0-1间的标准化处理,然后再进行计算。
对于三城市相邻城市群中没有统计数据缺失的现代服务行业,可以直接将数据代入公式(4)进行计算,得到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三类有部分城市(如绍兴市)统计数据缺失的现代服务行业,在计算时则需将缺失该类行业统计数据的城市去掉,如对于杭州市,需要剔除绍兴市进行计算,计算方法与没有统计数据缺失行业的计算方法类似。三城市的经济空间权重矩阵计算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三城市经济空间权重矩阵
(二)上海市现代服务行业的偏离—份额分析
作为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典型——上海市各现代服务行业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的各分量值如下表4所示。
表4 上海市现代服务行业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分量值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上海市金融业的总变化量和总偏离量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反映了上海市金融业的产值增长速度相对于其他行业远高于长三角现代服务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是上海市的优势行业。上海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总变化量以及总偏离量仅次于金融业,是上海市的第二大优势行业。从竞争力分量值来看,唯有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相对于临近地区具有竞争力;从空间结构分量来看,金融业的分量值小于0,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分量值大于0,说明当前上海市金融业发展还没有面临周边地区的竞争压力,在上海市所在的城市群内,其金融业已经形成了行业高地,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需要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环节中去;从资源配置分量上看,这两个行业都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资源集聚度,且金融业的资源集聚度远高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上海市其他五个行业的空间结构分量值都大于0,竞争力分量值和资源配置分量值都小于0,反映出上海市这些行业虽然已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资源集聚度,但与其相邻地区同行业的发展相比,发展速度明显落后,因而不是上海市现代服务业中的优势行业。由此可以得到,上海市应构建以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导行业的现代服务产业布局体系。
(三)长三角地区十六个城市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布局结构
和上海的分析类似,同样采用偏离—份额分析的思路,并考虑发挥区域的地理优势以及现代服务产业经济的互补优势,可以得到长三角地区十六个城市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布局方案,如下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根据改进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长三角地区十六个城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布局存在如下主要特征。
(1)从各城市的产业布局体系上看
上海市、常州市、宁波市和湖州市都形成了以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导行业的产业布局体系;南京市、杭州市则共同布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是长三角该行业布局的主要承接城市;其他绝大多数城市则都形成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主的现代服务布局体系。
(2)从各现代服务行业的布局形态上看
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形成了分别沿长江产业带的带状布局结构和以嘉兴、绍兴、舟山为顶点的铁三角状的布局结构,这两类布局下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贯穿了长三角绝大多数城市。其中,沿长江产业带中该行业主要布局在苏中地区。
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的南北末翼,也即两省的省会城市南京和杭州,以构建长三角软件技术及服务中心。
③金融业的布局以上海市为核心,以沿江产业带的中间城市——泰州、常州,太湖南端的湖州以及临海的宁波布局为据点,从而形成了以上海市为中心,贯穿长三角中心地带的半圆弧发散状的布局结构。
④房地产业则主要布局在临近上海市的城市——南通、苏州、嘉兴,起到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以及人员外溢的作用。承接房地产业布局的四个城市在空间上形成了斜S状的布局结构。
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主要布局在自然环境优美的临海城市——上海、宁波,以及环湖城市——湖州、常州,形成了以太湖为中心的菱形布局结构。
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布局在临近上海的城市——南通、苏州和嘉兴,以利用上海市现代服务经济的人力资本、知识和科学技术外溢效用,形成了以上海市为中心的弧状产业布局结构。
⑦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则主要布局在环太湖的无锡以及临海的台州市。
(3)从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总体布局结构上看
上海市通过布局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逐步构建长三角现代服务经济的金融及商务服务中心,其临近城市——苏州、南通等地则主要通过布局房地产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承接上海市产业转移和利用现代服务经济的人力资本、科学知识及技术的外溢效用;位于长三角中心的泰州、常州和湖州等城市则构建长三角金融业的据点,与上海市金融中心遥相呼应;位于长三角南北两翼翼末的两省会城市则主要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构建长三角软件技术及服务中心。此外,长三角还形成了沿长江流域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产业带,以及以太湖为中心的租赁和商务服务城市产业带。
表5 长三角地区十六个城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布局方案
本文通过修正传统的偏离—份额分析模型构建了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长三角地区十六个城市现代服务业进行实证分析,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长三角十六个城市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布局方案。研究表明:(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应主要布局在沿长江产业带;(2)房地产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应主要布局在上海市的近邻城市,以承接产业转移及利用人力资本、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外溢效用;(3)金融业应主要布局在上海市,形成以上海市为中心,以长三角中部城市为据点的发散性布局结构;(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应主要布局在以太湖为中心的城市群,以利用天然的优势环境资源,形成现代商务服务集聚地;(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应主要布局在长三角的南北末翼,以构建软件技术及服务中心。
[1] 安筱鹏.现代服务业:概念、特征与分类[J].中国信息界,2008(8):66-71.
[2] 潘海岚.现代服务业部门统计分类的概述和构想[J].统计与决策,2008(3):44-46.
[3] 郑吉昌,夏晴.论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4(6):121-125,128.
[4] 李江帆.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现代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124-130,144.
[5] 陈眉舞,向俊波,张京祥.苏州市现代化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5):651-655.
[6] 陈伟达,韩勇,达庆利.苏州地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6):50-54.
[7]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及统筹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 张颢瀚,孟静.长三角都市圈发展新格局 南京都市圈功能变化与空间整合[J].南京社会科学,2007(9):10-14.
[9] 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和潜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8):35-42.
[10] 谷永芬,洪娟.区域市场导向下长三角都市圈现代服务业的竞合发展[J].当代财经,2008(7):81-84.
[11] 卢立伟.长三角主要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层次分析[J].上海企业,2006(12):53-54.
[12] 刘志彪.长三角区域合作建设国际制造业中心的制度设计[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42(1):47-55.
[13] 宣文俊.长江三角洲区域协调的重大体制与机制的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11):50-58.
[14] 吴继英,赵喜仓.偏离—份额分析法空间模型及应用[J].统计研究,2009,26(4):73-79.
[15] 王文博,杨凤荣,刘丹.陕西省工业支柱产业偏离份额与经济效益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24(8):34-41.
[16] Li Pei.Metropolitan economic growth and spatial dependence: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China[J].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2008,3(2):277-295.
[17] Molho Ian.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n British unemployment[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995,35(4):641-658.
F719
A
1671-511X(2012)01-0031-06
2011-04-11
江浙沪两省一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三角地区促进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协调发展与配套政策研究(09CSJ003)”,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加快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2011ZDAXM010)阶段性成果。
陈伟达(1965-),男,浙江海宁人,管理学博士,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信息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