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展
(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许昌 461700)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胃肠道感染的主要病原,RV肠炎也是婴幼儿腹泻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过去对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主要靠检测粪便特异性轮状病毒抗原,而对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研究较少。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笔者检测了49例婴幼儿RV肠炎血清中TNF-α、IL-6水平变化,并分析二者变化与患病情的关系,以探讨RV肠炎的防治新思路,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RV肠炎的住院患儿49例,年龄6~18个月(平均8.5个月);男27例,女22例,平素均体健,营养状况良好;大便普通培养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培养均为阴性;患儿中轻度31例,重度18例;治疗以抗病毒、体液疗法为主,未用免疫制剂治疗。对照组为同期同龄正常儿16例。各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2组患者均于入院第1天记录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入院第2天晨起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mL,静置30min后以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后置-70℃低温保存;待所有标本收集完毕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及IL-6,试剂盒购于上海BOATMAN生物技术公司,操作步骤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同时采集患儿粪便作细菌培养及RV特异性抗原检测。
表1 2组婴幼儿血清TNF-α、IL-6变化()
表1 2组婴幼儿血清TNF-α、IL-6变化()
组别 例数 T N F-α(p g/m L) I L-6(p g/m L)患病组 49 27.43±14.35 129.21±47.36对照组 16 1.75±1.34 40.91±17.32 P <0.05 <0.05
表2 2组患儿血清血清TNF-α、IL-6比较()
表2 2组患儿血清血清TNF-α、IL-6比较()
组别 例数 T N F-α(p g/m L) I L-6(p g/m L)轻度 31 2.73±1.51 52.62±11.50重度 18 97.13±54.55 292.34±75.47 P <0.05 <0.05
患病组患儿血清TNF-α、IL-6均较正常婴幼儿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二者在重度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轻度组,组间比较差异增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在我国,每年秋冬季是婴幼儿腹泻的发病高峰,其中多由RV引起,轮状病毒多在夏秋冬季经粪-口途径感染患儿小肠上皮细胞,从而引起肠上皮细胞的损伤,临床多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RV肠炎病情不同,恢复情况也差别较大,其中部分患儿因此导致致命性腹泻的发生。因而准确诊断、正确判断病情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
近年来国内外对RV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防治方面作大量研究,雷建芳[2]通过对218例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发现: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3岁以上数量较少,可能与这些患儿肠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有关。杨宇璇[3]通过对轮状毒感染患儿心肌酶活性进行分析发现轮状病毒感染后患儿心肌酶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提示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心肌损伤。但有关RV肠炎患儿血清TNF-α、IL-6变化特点及二者变化与患病情关系报道较少。
TNF-a是多功能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可诱导骨髓细胞分化,激活中性粒细胞,导致感染性休克和组织损伤。病毒及其他多种物质可诱导刺激巨噬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释放TNF-α,提高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增强抗体细胞毒反应及其他细胞因子作用。同时还可调控IL-6表达,使血小板在内皮细胞聚积,形成血栓;还可诱导前凝血物质活性增加,从而影响凝血和纤溶系统[4]。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是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激活产生的细胞因子,它能影响T、B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泌抗体,促使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对T细胞有广泛效应,导致T细胞活化后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参与抗病毒感染和激发抗菌性炎症反应,是调节机体抗损伤防御的重要因子,目前大量研究发现IL-6水平增高是最早出现的感染指标[5~6]。近年来研究证实肠道上皮细胞也可表达IL-6mRNA和分泌IL-6[7]。
本研究结果显示RV肠炎患儿血清中TNF-α、IL-6水平与正常婴幼儿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二者参与RA发病过程;同时本研究结果也提示病情越重,二者的表达越高,提示二者的表达水平与患儿病情有关。可能是炎症反应越重,黏膜局部产生细胞因子越多,诱导细胞粘附因子分泌也相应增加,导致大量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穿过血管内皮并移行进入病灶部位,从而引起更为严重的组织损伤,导致病情加重[8]。
本研究结果显示RA感染时,患儿机体可产生释放大量的TNF-α、IL-6等细胞因子,而且随患儿病情加重,二者血清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研究结果提示TNF-α、IL-6可能和患儿机体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发生密切相关,这也提示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检测二者表达水平来预测RV感染病情。同时,研究结果也提示合理应用一些免疫制剂调节相关细胞因子可减轻症状,缩短疗程。
[1]陈军华,刘作义.轮状病毒感染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学,2004,31(5):237~239.
[2]雷建芳.218例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检测及分析[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11,12(3):128.
[3]杨宇璇.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血清心肌酶谱分析及临床意义[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144~145.
[4]杨俊梅.小儿病毒性脑炎血清和脑脊液IL-6的改变及意义[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2):86~87.
[5]李建军,刘作义.细胞因子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7):533~534.
[6]金益人.白细胞介素6与新生儿细菌性感染[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7,24(1):27~29.
[7]VanCott JL,Franco MA,Greenberg HB,et a1.Protective immunity to rotavirus shedding in the absence of interleukin-6:Th1 cells and immunoglobulin A develop normally[J].J Virol,2000,74(11):5250~5256.
[8]高志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