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杭杰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接受、使用、加工、处理等方式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基础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程度显著,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环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着明显差距,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问题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我在一线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差异成因,逐步摸索提出了分层教学模式,以此来改进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使教师能更好的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探究精神,让学生各取所需,提高了学生信息综合素养。其具体分层方式为:
1将学生分层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为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因而对不同的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上,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设计时,我将学生分为学习困难学生、普通学生、优秀学生三个层次:
学习困难学生,有的表现为很少接触计算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比较差等,有的学生则属上课纪律特别好、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背诵得也不错,但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却很差,在操作时不善于自己动手操作,一般都是在一旁看操作熟悉的同学,常常无法独立完成任务。这类学生学习重点在促使他们打好基础,能按照要求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树立信心。
普通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有所了解或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没有困难但缺乏主动性,常常完成任务后,便不知道干啥,于是就偷偷摸摸的玩起了游戏、上网或聊天。对这类学生重点要求掌握教学内容基础上,信息素养得到较大提高。
优秀学生,计算机知识比较丰富,不满足教材上的基本内容,求知欲高,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对这类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发展自己,发挥他们的潜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2将任务分层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操作练习的时间不得底于20%,教师在教学中一般只讲授知识的精华部分.而学生则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自主实践,探究性的学习.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实施措施之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和帮助,培养整体意识、集体观念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共同进步全面提高。根据学生技能水平的不同,常采用两种分组方式:
一种为强弱联合式小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强弱联合式小组;例如;在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同一组中,布置共同的任务:制作一个以圣诞节为题材的贺卡,要求各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自行分配任务,共同完成创作。这样同学们自动发挥各自的优点,文字输入快的录入文字,网络知识熟悉的同学寻找下载美丽的图片来装饰,排版能力的同学完成排版任务,这样,小组内团结协作,各抒己见,发挥各个学生的聪明才能,使同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共同完成一幅幅图文并茂的优美贺卡。
另一种为水平相近式小组:即水平接近或相当的学生组成小组,形成水平相近式小组。例如:在学习文件复制、移动知识时,针对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组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提高组的学生要求掌握菜单式和命令式两种方法;而对于拓展组的学生,要求掌握用菜单式、命令式和拖动式复制方法。
3将评价分层
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肯定,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时甚至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真诚、适时、适当评价,不但起到鼓励学生,让他们充分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的作用。在分层次评价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方式:
3.1与学生原有水平比较。每个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同层次学生的比较。及时发现同层次学生中各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同层次学生不断吸收别人的收点,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切忌,一定不能对学生进行跨层次比较,这样对后进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极为不利。
总之,上述"分层"不是给严格的给每个学生评定一个等级,而是因材施教的需要,是教师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的策略,因而"分层"应该是隐性的,做到教师个人心中有数就行,以必须避免让学生产生挫折感。
以上对学生的"分层"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其层次应随着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而变化,教师对其施教的方法也应随之而变。只要我们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差别,对不同学生选择合乎实际的教学方法,那么全体学生都会就会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