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小麦漯麦9号“3414”肥效试验初报

2012-11-15 11:54吴春西宋小霞李爱国
种子科技 2012年10期
关键词:穗数施肥量肥料

吴春西,宋小霞,李爱国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漯河 462300)

2011年秋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进行了小麦“3414”肥效试验。本试验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规范”,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漯麦9号“3414“试验方案。目的是探索在当地生产水平下,漯麦9号生产的最优施肥量,以及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经济效益,为漯麦9号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试验因素及水平编码见表1。小区面积13.5 m2,不设重复,随机排列。试验用漯麦9号育种家种子,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表1 小区养分分配

1.2 试验地概况

供试土壤一年两熟制,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肥力中上等。

1.3 供试肥料

氮肥:山西产尿素,含纯氮(N)46%;磷肥:周口产,含纯磷(P205)12%;钾肥:青上牌硫酸钾,含纯钾(K20)50%。

1.4 试验实施

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漯河农科院试验地进行“3414”漯麦9号肥效试验。2011年lO月6日整地设区做畦,按设计施肥量施肥,P、K肥做底肥一次施入;N肥70%作基肥,30%拔节肥。

1.5 播种与管理

10月10日按亩播种量8 kg分区播种,10月18日出苗。12月18日喷施除草剂1次,2012年3月15日追施拔节肥1次,防蚜虫2次。6月3日收割,小区单收记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产量结果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7、1l、6产量最高,折合亩产分别为622 kg、652 kg、642 kg。 无肥区、缺素区产量较低,分别占推荐区6的相对产量的57%,缺N区为63.1%,缺P区为84%,缺K区为95%。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肥料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增加,但产投比下降,成本增加,如1l区。因此,施肥量与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在生产中以N为主,N、P、K合理搭配才能取得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计算得出最佳亩施肥量如下:氮肥(纯 N)为 16.9 kg,磷肥(P2O5)为8.5 kg,钾肥(K2O)为 7.4 kg。

2.2 对小麦产量结构各因素的影响

2.2.1 对穗数的影响:与不施N的小区相比,施N显著提高亩穗数,且随施N量的增加穗数增加。在本试验中,处理1、2亩有效穗最低,分别为28.3万穗和28.6万穗;而施N超量小区11,亩有效穗高达44.2万穗,是处理l的1.56倍。N、P、K合理搭配施肥的小区,亩有效穗适中。

表2 各处理产量结构统计

2.2.2 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随着施N量的增加,亩穗数增加,穗粒数有所减少。处理11亩有效穗高达44.2万穗,而穗粒数只有3l粒。千粒重在N肥用量满足的条件下,随着P、K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本试验中,处理5、6、7、10千粒重较高,无肥区和缺素区千粒重较低。但在高量N肥的情况下,因亩有效穗数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均有下降,病虫害发生相对较重。可见,在生产中合理搭配施用N、P、K肥才能使产量三要素协调,取得较好的产量。

2.2.3 经济效益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N、P、K肥合理搭配的处理亩纯收入较高,如处理 5、6、7、8、9、14分别为 1128.16 元、1147.32 元、1176.98 元、1153.32元、1133.52元和1196.26元。但产投比较高的区为处理13、14和 8,分别为 3.00、3.37和 2.75。 这说明,N 肥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P、K肥次之。在生产中应以N肥为主,N、P、K肥合理搭配,效益最好。

4 结论

通过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处理6、7、11产量较高,亩产分别为 622 kg、652 kg、642 kg; 无肥区最低,为336 kg。说明该地区小麦生产中N肥影响亩穗数和穗粒数,P、K肥影响千粒重和结实率,在生产中应稳N、增 P、补 K。

从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得知,理论最佳亩施肥量为N 16 kg,P2058 kg,K2O 6 kg。 结合本地生产实际,建议推荐施肥量为:N 15~ 16 kg,P2058 ~ 9 kg,K2O 7 ~8 kg。

猜你喜欢
穗数施肥量肥料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褐煤基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沙葱产量的影响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光照条件、施肥量和播种时期等对几种野生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