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入对我国种业的影响分析

2012-11-15 11:54:14李军民
种子科技 2012年10期
关键词:孟山都种业转基因

李军民,唐 浩

(1.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2.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 100125)

外资种子企业进入我国种业始于1989年,开始主要涉足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种子领域,90年代中后期,美国孟山都 (Mosanto)开始进入棉花种子市场。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后,农作物种子市场自此全部放开,世界排名前十位的美国孟山都(Mosanto)、美国杜邦先锋(Pionner)、瑞士先正达(Syngenta)、法国利马格兰(Gr.limagrain)、德国拜耳(Bayer Crop Science)等跨国种业公司陆续进入玉米等作物育种和种子生产经营领域。

1 外资进入我国种业基本情况

外资主要通过投资、贸易和合作研究三种方式进入我国种业市场。

1.1 投资方式

目前,外商投资设立持有效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农作物种子企业共有31家[1],主要来自日本、韩国、美国、荷兰、瑞士、泰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其中,中外合资企业19家,外商独资企业12家;5家合资玉米种子企业,1家棉花种子企业[1](见表1),其它25家外资企业主要开展蔬菜、花卉种子的生产经营。目前,我国共审定外资企业玉米品种84个,占审定玉米品种数的2%。外资企业推广玉米品种主要有先玉335、正大619、迪卡007、德美亚1号等,这些品种在2010年度推广面积达4168万亩[2](见表2),占全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9%。

表1 中外合资的玉米和棉花种子企业情况

1.2 贸易方式

在瓜菜、花卉、向日葵和甜菜作物上,国外种子主要通过贸易方式进入我国种业市场。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各类商品种子进口量为1.8万吨,进口额达2亿美元。目前国内种植的甜菜品种大部分来自德国KWS公司、美国安地和瑞士先正达三家公司,已占领我国甜菜种子95%的市场。向日葵品种中有一半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荷兰、西班牙和瑞士等国家,国外品种的种植面积占我国向日葵种植总面积的近60%。

1.3 合作研究方式

为获取我国优势农作物种质资源,1998年以来,外资企业开始在我国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并加强与国内优势科研单位合作,以交换品种资源、挖掘人才等形式,大量搜集、改良我国优势农作物种质资源。据报道,这些外资公司通过分子标记手段对我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标记,申请获得了160多项专利。此外,孟山都、先锋、先正达和拜耳正在抓紧将其先进的转基因育种技术与我国的种质资源相结合,并大规模地将其研发出的转基因品种申请安全审批。

2 外资进入我国种业的相关典型案例分析

2.1 美国杜邦先锋

美国杜邦先锋是杜邦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2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种业公司。该公司的品种在世界玉米种子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在美国玉米种子市场占有率为40%。杜邦先锋公司种子及转基因产品销售收入从2004年的26.00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53.60亿美元,仅6年时间收入就增长了1.06倍,平均每年以17.69%的幅度递增。

表2 外资企业玉米品种2009~2010年推广情况

2.1.1 采取投资方式进入

采取投资方式进入主要是体现在玉米种子业务方面。2002年,美国先锋国际良种有限公司与我国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玉米合资企业——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2006年,与我国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玉米合资企业——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近年来,先锋公司的先玉335玉米品种以其脱水快、容重高、谷物收购价高的优势发展迅速。该品种于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的推广面积分别为26万亩、229万亩、816万亩、1692万亩,且成为我国第三大玉米种植品种。到2010年,其推广面积扩大到2879万亩[3],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6%,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河南及东北三省等玉米主产区。

2.1.2 合作研究方式进入

美国杜邦先锋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我国开展合作育种研究,1997年在北京建立业务代办处,1998年在辽宁省铁岭市设立“中国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从事春夏玉米带生产研究,开展商业化玉米良种的培育和杂交试验工作。2007年与北京未名凯拓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共同组建中外合资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北京凯拓迪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致力于研究玉米、水稻、油菜、蔬菜等农作物的“五抗”(抗旱、抗盐碱、抗寒、抗营养贫瘠、抗病)及优良品质相关功能基因。2008年,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以获取杂交水稻的核心资源和技术[4]。2011年,在河北省成立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开展对杜邦公司培育的先玉系列玉米品种和相关农药产品药效的试验示范。2012年2月,美国杜邦先锋公司以中国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的名义,与北京国际鲜花港签署协议,建立杜邦先锋北京技术中心,主要从事种子质量检测(SNP)、单双倍体育种、品种试验示范等业务。

2.2 瑞士先正达

2000年诺华农业部门与阿斯特拉制药公司的捷利康农业部门合并成立先正达(Syngenta)。先正达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大类:农作物保护与种子。种子业务涉及大田作物、蔬菜花卉两大领域。先正达公司种子及转基因产品销售收入从2004年的12.39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28.05亿美元,仅6年时间,收入增长了1.26倍,平均每年以21.07%的幅度递增。

2.2.1 投资方式进入

瑞士先正达公司在我国种子领域投资的企业包括寿光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先正达种苗(北京)有限公司和三北种业有限公司。1998年,在山东寿光成立寿光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以经营蔬菜、花卉种子为重点的中外合资企业,为瑞士先正达公司在我国的种子总部。1999年,在北京顺义成立先正达种苗(北京)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蔬菜、花卉、草类种子。2007年,对三北种业以49%的股权收购,进入玉米种子市场,生产经营的品种主要有三北6号、三北2号、先正达407、先正达408等。

2.2.2 合作研究方式进入

2007年,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签订了为期5年的研究合作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对玉米、大豆、小麦、甜菜、甘蔗等主要作物新农艺性状的开发,并出资买断了中科院遗传所的水稻品种优先开发权。2008年底,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立了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全球两个生物技术中心之一),专注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早期转基因和天然农艺性状领域的研究,以提高作物产量、抗旱性及抗病虫能力。

2.3 美国孟山都

美国孟山都公司创建于1901年,是一家全球性融科研、生产、推广销售于一体的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在蔬菜水果领域和大田作物领域均排名第一,在农用化学领域排名第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种子公司。该公司的种子及转基因产品销售收入从2004年的28.03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76.11亿美元,6年增长了1.72倍,年均增长幅度为28.59%。

2.3.1 投资方式进入

(1)进入棉花种子业务。1996年11月,美国孟山都公司与河北省农业厅下属的河北省种业集团公司成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河北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许可证已于2011年7月底到期),并在北京成立办事处,将第一代保铃抗虫棉引入我国市场。1998年7月,孟山都在安徽省成立第二家合资企业——安徽安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孟山都选育的一代转基因抗虫棉品种,1999年推广面积占我国当年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的95%,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15%。随后由于国内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国外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种植面积逐年萎缩,目前DP99B、DP410B和DP32B等国外品种的种植面积仅占棉花种植面积的0.1%。

(2)进入玉米种子业务。2001年3月,孟山都公司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合资成立 “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以经营大田玉米种子为主。2006年,孟山都将国内农化业务的销售转给中化集团。2008年8月,孟山都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签署协议,共同投资5.75亿元人民币(约合8400万美元),以便拓展玉米种子产业[4]。

2.3.2 合作研究方式进入

1998年,孟山都开始在我国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2004年,该公司获得我国农业部发放的抗“农达”基因改造大豆以及两种转基因玉米、两种转基因棉花的永久性进口安全证书。2006年,与中国农科院就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和政策导向、作物育种、种质资源交换等领域进行探讨。2007年,小额资助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开展中国转基因玉米经济影响方面的研究工作。2009年,出资300万美元与湖南大学签署为期4年的合作协议,就农作物高产、抗旱及高氮利用等优良性状的基因进行研究[4]。

3 外资进入我国种业的影响分析

3.1 正面影响

3.1.1 丰富品种资源

外资种子企业的进入,丰富了我国的种质资源,更新了育种理念,给国内种业带来了服务、质量、诚信、竞争、品牌和人才意识,刺激了我国育种技术的发展。如,我国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基因狭窄,通过从国外引进种质资源,增加了我国玉米品种的多样性。通过与外资种子企业合作,改变了我国育种方向,提高了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研发水平,使得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棉已占主导地位。

3.1.2 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

一是外资种子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的营销模式成为国内种子企业的样板,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和设施设备及管理制度、手段成为行业标杆。二是优化了玉米播种模式。先锋公司先玉系列种子出苗率高、质量好,可以实现单粒播种,不仅大大减少了用种量,而且不用间苗,从而节省了大量劳力。三是引进了先进的种子营销模式。先锋公司在先玉系列品种适宜区的每个县设立一个专(代)销店,负责品种展示示范,并与当地农户签订种子定单,收集种植信息,开展技术服务,对农民购置的单粒播种机还给予30%的补贴。

3.1.2 满足市场需求

国外部分蔬菜、花卉品种的引入,填补了国内品种的空白,丰富了农产品种类,适应了日益多样化的市场消费需求。进口甜菜、油葵品种均比国内品种单产提高20%以上,而且商品性状好,深受广大农民和加工企业的欢迎。先玉335成熟后籽粒水分含量可很快降至22%,比普通品种低7~8个百分点,便于脱粒和运输,尽管种子价格很高,但颇受农民欢迎。

3.2 负面影响

3.2.1 流失优势技术和资源风险加大

由于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够,国内优良的种质资源通过不同途径流失到国外,形成侵蚀我国种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如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居于国际领先的农业科学技术。跨国公司以合作研究、联合开发等方式,与我国科研单位合作,以期获得优异水稻种质资源和技术成果。尤其是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或者在华建立独立的研发平台和试验基地,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和研发实力,导致我国优势技术和资源领先优势丧失的风险加大。

3.2.2 冲击种子市场

目前,国外品种对我国种子市场的冲击主要表现在蔬菜、花卉、向日葵、甜菜等作物上。国外种子占有率较高的寿光,大红果番茄、长茄、西葫芦、小黄瓜、菠菜、绿菜花、胡萝卜等已占当地市场的60%,绿萼长茄占有率达90%以上,彩椒占到100%,外资企业获得我国蔬菜种子领域大部分经营利润。由于国外种子的价格普遍高于国产蔬菜种子几倍甚至数十倍,种子经营利润分配极不均衡。据调查,寿光市蔬菜种子年销售额约为4亿元,而外资公司种子销售额达到3亿元以上,占总销售额的75%以上[5]。

3.2.3 影响国内育种创新的发展

有些地方重视引进“洋品种”,轻视国内育种和对“洋品种”的本土化改造,导致“洋品种”对“土品种”加快替代,容易淡化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与特色,加剧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影响国内育种创新的发展[6]。以甜菜为例,目前,由于国外品种大量进入,影响了国内育种的积极性,国内科研单位已不再从事甜菜品种选育,现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甜菜品种中国内品种仅占1/3。在高端蔬菜方面,我国育种没有竞争力,几乎被国外品种垄断。长此以往,随着国外品种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我国本土种质资源将被淘汰,国内部分品种育种能力将逐步丧失。

3.2.4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压力

目前,孟山都、先正达、先锋等跨国公司在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掌握许多知识产权,外资的进入导致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截至2011年12月底,国外企业在我国累计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498件,累计授权66件[7]。据报道,美国孟山都公司已具备在一个品种上同时导入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旱、抗倒伏、增加营养等多价基因以及取消转基因标记的技术。一旦这些品种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以其在转基因方面的技术、品种优势和专利垄断,将会加快占据我国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种子市场的速度。

4 对策与建议

4.1 增强战略意识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一方面,我们要鼓励跨国种子企业,将优势的种质资源、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人才、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技术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引入合资企业,以提升合资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另一方面,我国种子市场发育较晚,产业竞争力较弱,还需对种业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为发展国内民族种业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

4.2 加强对外资进入监管和安全审查

完善《种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外资进入种业研发、生产、经营等领域相关管理办法。加强外资进入种业领域相应的合约、公司章程和内部制度等实质性内容的审查,确保中方股东对合资企业拥有实际控制权,提高外资引进质量和水平。加强对种子企业生产经营、品种推广、种子质量等监管,对外资种子企业品种研发及推广开展监测分析和预警评估,有效应对外资企业和国外品种对我国种业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

4.3 扶持国内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国内外种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企业强,才能种业强;只有育种强,才能企业强。鼓励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和队伍,借鉴跨国种业先进经验,创新育种“五化”模式,即科学化决策、信息化管理、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研究、集约化运行的商业化育种新模式,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鼓励种子企业实行差异化并购、区域化重组、专业化发展等模式,在国际、国内实施兼并重组,推动企业做大做强[8]。推动科、企合作,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基础研究与商业研发合作,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服务和品牌建设,健全由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服务组成的种业保障服务体系,加强售后技术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企业强化国际化视野,支持国内优势企业“走出去”,利用国内国际种业资源开拓国际种子市场,尽快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1]中国种业信息网站.经营许可证查询[EB/OL].http://www.seedchian.com.cn/Infolist.aspx/Id=103.

[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2009~2010年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表[M].2010~2011.

[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2006~2010年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表[M].2007~2011.

[4]唐浩,李军民.世界种业发展模式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10,(5):5 ~ 8.

[5]尹文斌.进口种子抢占市场,国内种业何去何从[EB/OL].新农村商报,2010-4-7.

[6]姜长云,刘明轩.对我国种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10(9):41 ~ 45.

[7]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1999~2011年品种权申请情况汇总表[EB/OL].http://www.cnpvp.cn/Detail.aspx.

[8]廖西元,邹奎.荷兰农作物种子产业考察报告[J].种子世界,2012,(4):20 ~ 23.

猜你喜欢
孟山都种业转基因
探秘转基因
学与玩(2022年10期)2022-11-23 08:32:00
转基因,你吃了吗?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06-05 07:12:08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11期)2016-07-20 10:58:25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4期)2016-06-19 18:32:58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5期)2016-03-20 10:57:16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9期)2016-01-03 01:27:22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创新科技(2015年1期)2015-12-24 06:23:21
玩转转基因
少年科学(2009年11期)2009-07-09 05: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