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沛 雨
那群中缅管道设计人
○ 文/沛 雨
在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下,在没有找到现存的标准和可资借鉴的经验下,中缅油气管道对于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西南分公司勘察设计人员是全新的开始与严峻的挑战。
缅甸,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国度。上世纪,周恩来总理曾九访缅甸,中缅两国结下情同手足的“胞波”(缅语“兄弟”)之谊。2009年至今,一条正在建设的跨国能源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又把这两个国家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作为中国四大能源通道之一,中缅油气管道的输气管线年输能力120亿立方米,起自缅甸西海岸的皎漂,途经缅甸两省两邦,从云南瑞丽入境,境外管道全长771公里,管径1016毫米。中油工程设计西南分公司承担管道线路225公里(算上改线路段,实际负责长度452公里)、阀室19座。
这225公里线路,非同寻常。它绝大部分处在热带密林和山区陡坡中,乃缅甸境内的最艰难地段,对勘察人员是个重大考验。
“从东变到西,从高变到低,从干变到稀,从易变到难。”这是在中缅油气管道全体参战人员中广泛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中缅油气管道,对西南分公司来说,已经有了五个“第一”和五个“之最”。这就足够困难的了,再添上四个“变动”,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从东变到西—
西南分公司承接的管道项目位于缅甸北部。这里少数民族集聚,冲突激烈,政治局面复杂。
在缅甸政府和投资各方批复的可研路由基础上,分公司项目组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了沿滇缅公路铺输气管道的定线工作(称之为东方案),并已通过了业主审线程序,开始了勘察测量工作。然而,2009年5月,由于缅甸北部形势恶化,缅甸政府通知集团公司调整线路,将原定方案向西平移(称之为西方案)。向西平移50公里距离,意味着需要重做200公里线路,而且远离滇缅公路,走入深山密林。
从高变到低—
西南分公司项目组接到改线通知后,立即组织实施。他们陪同业主奔赴缅甸首都,与缅甸政府和投资各方商定改线路由方案,包括全线高程控制。
全线高程控制在1670米,就泵机工作而言,该工艺选型最优。然而,由于国外线段和国内线段在工艺计算上发生脱节,衔接不上,需将高度降至1350米以下。这就意味着需要增加一项隧道工程。他们再次开赴缅甸丛林,投入线段调整工作,历时半个多月,选定了隧道位置,作出了初步方案,全线高程控制为1340米。
从干变到稀—
线路高度降了330米,工作位置降了330米,意味着从山脊的位置降到山沟的位置,从雨少的地方降到雨多的地方。
缅甸属热带季风气候,缅北的山区变幻莫测,5月至10月的雨季,更是暴雨涟涟,说来就来,说下就下。定线工作常常是风里走雨里走,高一脚矮一脚。
从易变到难—
有前三个“变”,这第四个“变”就是从易变到难。这个难,不仅路由状况变难,而且工作条件变难。他们说,增加的难度超过了10倍。
“东方案”靠近滇缅公路,还有中等城市,交通方便、工作生活条件较好,对勘察测量和管道建设有利;“西方案”在深山密林,只有小村落,道路泥泞,人员通行和设备进场非常艰难。
中缅油气管道由中缅韩印四国六方投资。经过考察,各方商定,它的初步设计和详细勘察工作,选定技术领先与实力雄厚的两家:管道设计院和西南分公司。
可是,对于初步设计和详细勘察的收费标准及实际报价,印韩认为偏高,印方“叫板”:“我们收费只要你们的1/4!”
既然如此,就需要业主领导和勘察经理去印度回应“叫板”。于是,管道设计院和西南分公司共同推举亢会明去应战。
亢会明,西南分公司勘察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国家注册),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及研究工作。此次,担任西南分公司承担的中缅油气管道勘察经理。
在前往新德里的飞机上,亢会明正在进行“高空作业”:熟悉和研究管道院的报价文件(分公司的报价文件已经了然于胸)。同时,还与业主领导研究国际勘察测量报价方法及计费标准等等。
印韩两方代表看过他们的报价后,仍然认为这报价高,且表情讶异,态度生硬。
谈判,陷入僵局,难以延续。 亢会明灵机一动,直面印方代表:能否把你们的勘察测量资料让我们见识一下。亢会明拿来仔细一瞧,愁云顿时散开。看了他们的资料,对比我们的资料:一是工作数量不够;二是勘察深度不够。亢会明在逐条进行对比、逐款详细评价后,笑着对印方代表说:“如果只做到你们这种程度,我们还要不了1/4的费用!”
印方代表提出能否减少工作量来降低勘察费。亢会明又耐心地讲明了中国的勘察测量规范和要求,详尽地阐述了国际的勘察测量标准与尺度,最后说道:“假若诸位仍觉我们价高,可以进行国际招标。我们认为,价格肯定超过我们,不信就试。”
印方代表再无异议,其他各方表示认可。
在西南分公司里进入项目组、参与中缅油气管道承担勘察测量设计的,都是一批30岁左右的年轻人。
令人欣喜的是,在中石油集团工程设计公司(CPE)及分公司“造就优秀员工、创建卓越工程”企业理念的长期熏陶下,他们犹如进过熔炉锤炼的钢铁,经得起“摔打”; 他们就像遭遇狂风巨浪的舰船,经得起“折腾”。
缅甸首都内比都,联邦政府能源部。 一位37岁的年轻人在向投资各方汇报,主要内容就是从“东方案”变“西方案”的平移50公里、改线200公里路情况。他列举的资料翔实,逻辑清晰。缅方代表起初还是摇着头后来便是点着头了。
他叫陈静,西南分公司油气储运室副主任,油气管道工程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已经干了12年。此次,担任西南分公司承担的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经理。
2009年3月15日,由他带队,50余名勘察人员开赴缅甸,4月底全面完成踏勘线路。 2009年6月10日,由他组织,20余名勘察人员钻进缅北热带丛林,展开二次定线工作。
三路人马,兵分两组(共有20人,一组10人),两路夹攻(从北到南、从南到北),齐头并进。
陈静介绍,缅甸是“森林之国”、“佛教之国”。在缅甸上空,你看不到低矮的房屋,只能见茂密的树林。遮天蔽日的高大林木,给我们的“全球定位系统”带来很大障碍,高科技反倒成了低效率,10公里/天下降到了3公里/天。“佛教之国”又称“万塔之国”,佛塔多,勘察测量只能绕道走;不消说,输气管线也要避开铺,既加大工作量又增添投资额。
链 接
中缅管道创下的纪录
5个“第一”:第一条海外长输管道项目; 第一条油气双线并行项目;第一条油气管道同穿越同跨越同隧道项目;第一条实施机载雷达航测项目;第一条基本没有社会依托进行设计和勘察测量的项目。
5个“之最”:最高的单公里经营收入;最长的1016毫米管道定向钻穿越;最长的油气管道并行敷设山岭隧道;最难的地形地貌环境;最苦的工作生活条件。
终于,他们在15天内,完成改线200公里的艰巨任务,抢回了耽误的两个月时间,在业主要求的时间节点上按时完成初步设计,赢得了先机,获得了赞誉。
有许多名字应当列出:杨成刚、辜利江、肖帅龙、徐玉堂、郑济浩、刘俊贤…… 这就是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者,这就是分公司项目组的年轻人。他们敢想敢干,受苦受累,流血流汗。
CPE党委书记朱忠虎和分公司党委书记李兴明到前线去看望他们,感到震撼:“这么恶劣的气候,这么艰险的道路,这么困苦的生活,这么繁重的工作,他们却干得这样漂亮,打得这样顽强,显得这样自信,觉得这样自豪。”
是的,他们觉得自豪。在项目启动会上,CPE副总经理、分公司的总经理宋德绮的一番话时常响在耳边:你们在远离祖国的国度,那怕是远离人群的地方,也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是石油人。